山东部分鲁菜用盐标准公布 青岛馆鲁菜较清淡
黑乎乎、黏乎乎、咸乎乎,这是鲁菜给食客们的一致印象。山东人口味重,鲁菜惯用酱油和盐,因此留下了“吃鲁菜跟吃盐似的”之类诟病。这一说法将进入鲁菜的故纸堆。根据省政府最近发布的《山东省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实施方案》,山东将在制订“鲁菜”系列菜系地方标准时增加减盐内容,以降低居民人均食盐摄入量。3月27日,记者采访青岛部分鲁菜馆时了解到,随着市民对饮食健康的日渐关注,包括油爆螺片在内的传统鲁菜已不吃盐。全山东的鲁菜数青岛的淡
根据《山东省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实施方案》,今后山东将在制订“鲁菜”系列菜系地方标准时增加减盐内容 ,鼓励钠盐替代品和低盐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以此降低居民人均食盐摄入量,最大限度控制高血压危害,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在鲁菜标准中减少盐的使用,从去年开始就已经付诸行动了。”对于此项新规,山东省鲁菜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0年5月1日发布实施的《鲁菜标准体系》,已对用盐提出了指导性标准。标准中避开了以往菜谱中“少许”、“适量”等含混不清的词,油、盐、酱、醋等调味品的使用都精确到0.1克。例如,糟溜鱼片的标准里,盐1克,味精1克,姜汁10克,非常细化。
“比起其他地方,咱青岛的鲁菜已经算是很清淡的了。”青岛饭店餐饮总监、中国烹饪大师苏国渊介绍说,青岛饭店的用盐与这个指导标准基本上是一致的,甚至比它还要轻一些。
减盐是鲁菜振兴新出路
鲁菜口味偏重,惯用酱油和盐,因此留下了“吃鲁菜跟吃盐似的”说法。不过,盐味重正是鲁菜的个性所在,曾有鲁菜馆大师戏称:“不让放盐,就不会做菜了”。
如今,限盐之后又有了减盐的要求,会不会让厨师们无所适从?一向以口味偏重为特点的鲁菜会不会因此而失去个性?27日,在记者采访的八家鲁菜馆中,对鲁菜减盐普遍持支持态度。
勇丽餐饮副总经理兼行政总厨孙日福表示,鲁菜的口味在不断变化,在食客纷纷要求清淡的背景下,鲁菜减盐是大势所趋。
春和楼是岛城百年鲁菜名店,总经理沈健基也认为,在市场的带动下,青岛的鲁菜口味越来越淡,减盐与鲁菜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吻合的。他告诉记者,就在几天前,他去济南参加山东省烹饪协会组织的鲁菜研讨会,会上鲁菜口味清淡化得到了一致认同,这也被认为是鲁菜产业振兴的出路所在。
清淡的鲁菜市场反响更好
“很多客人在点菜时都让服务员告诉厨师要少放盐,事实上,现在很多菜都少放盐甚至不放盐了。”沈健基说,像传统名菜油爆螺片,早些年这道菜都要多放盐、多放酱油,但现在已经不放盐了。不过,因为海鲜本身带有咸味,经过厨师的加工 ,菜肴的咸味靠海鲜本身的鲜、腥来调,同样可以达到出味的效果。
“很多菜现在都是加点味精,盐就免去了,菜的口味淡了很多。”苏国渊说,像辣炒腰花已经不加盐了,从客人的反映来看,不加盐的反响更好。
孙日福表示,不但传统鲁菜变淡了,近几年新上的菜品,也就是业内统称的创新鲁菜,基本上都是以清淡口味为主。
记者从上述鲁菜馆了解到,身为菜肴“掌门人”的总经理或行政总厨们的一个普遍感觉是,清淡的菜品是最受欢迎的,相比之下,传统的重口味鲁菜越来越不受青睐,部分传统名菜上了桌却鲜见动筷子。
山东人为啥爱吃盐
山东人为啥爱吃盐?春和楼总经理沈健基分析说,上世纪90年代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比较低,日常饮食清汤寡水,吃上一顿肉还是比较奢侈的事情,到了饭店就是为了解馋。口味重的鲁菜油分高,好下饭,正好迎合了当时的饮食需求。
一位餐饮界的名厨分析说,山东古为齐鲁之邦,海鲜水族、粮油牲畜、蔬菜果品、昆虫野味一应俱全,为烹饪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因此,鲁菜自古就是以其味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到了近代,山东人以从事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为主,出汗多,为了补水就对盐需求较多。 盐吃多了不少,清淡点有益身体健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