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为青岛旅游发展支招 让文化和温泉加把火
[b]■出场人物 鲁海(岛城文史专家)[/b][b]推耐冬花会吸引淡季游客[/b]
本报系列报道见报后,岛城文史专家鲁海接连给记者发来十几条短信,探讨青岛旅游业如何发展,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鲁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简单地把旅游看成观光,这是十分错误的,现在很多市民到上海和香港,不是去逛景点,而是去逛街购物。
“原先青岛的樱花会全国有名。”鲁海说,当时的樱花会在每年4月下旬到 5月1日举办,很多外地人都慕名而来,那时还有“旅游专列”。这在臧克家、老舍、梁秋实和闻一多等大家的笔下都有体现。后来樱花会多次改名,叫“赏花会”和“游园会”,可是到了最近十几年,“赏花会”逐渐淡出了,“这当然也有产品开发方面的原因,但是青岛应该继续开发一下‘赏花会’”。
目前青岛的旅游淡季太淡,如何开发是个大题目。他同时建议,可以尝试开个耐冬花会,节日期间吃火锅喝老酒,因为青岛以前也有类似传统,“耐冬是青岛市花,而且是在冬天开花,结合即墨老酒的历史,耐冬花会应该会开得有声有色”。
[b]■出场人物 王兴斌(山东省政府旅游咨询专家)
[/b][b]开发休闲游摆脱“门票经济”[/b]
谈到青岛旅游的发展,王兴斌认为,青岛的文化与滨海休闲旅游发展还没有到位,文化休闲完全可以成为青岛旅游的新亮点。从文化上讲,青岛的文化有两个脉络,一个是德国文化,一个是崂山道教文化。关于青岛的德国文化遗迹开发,王兴斌认为可以借鉴北京的798艺术区的开发式样。他们在开发利用时,整片建筑完整保留了最初兴建时的德国风格。此外,青岛还要向天津学习,天津把百年老街尽可能地利用了,成为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文化休闲街区。青岛的老街、老楼很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故事更多,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对青岛来说是十分宝贵的休闲旅游资源。
除了开发休闲旅游,王兴斌还建议青岛的旅游发展要摆脱“门票经济”的观念。王兴斌认为,只关注门票收入是非常短视的。完善对游客的服务功能,就是构建产业链的过程。游客对景区的服务满意了,各种消费欲望便会被调动起来,景区自然会实现多渠道营利。
[b]■出场人物 肖潜辉(上海春秋集团副总裁)
提供便利吸引更多自助游
[/b]
“青岛最有条件成为‘自由行天堂’,我也希望青岛通过努力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肖潜辉说,青岛交通便利,景色优美,具备这方面的优势。他说,目前旅游人数中70%左右都是散客,在这方面,青岛还是比较重视的。
青岛应该为自由行和自助游提供便利,吸引更多的自由行游客,跟旅游市场变化合拍,从而实现旅游度假层次上的提升。他表示 ,目前青岛缺乏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集散中心和酒店,其中包括精品酒店、主题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再就是解决旅游旺季停车场问题。此外,肖潜辉还提到 ,青岛要想实现从旅游大市到强市的转变,必须要解决好季节性平衡问题。
“向服务业转型,真心实意发展旅游,我觉得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就是杭州。”肖潜辉说,杭州没有大规模开发房地产,而是靠休闲带动旅游业发展,青岛应该好好吸取杭州经验。
[b]■出场人物 谷先生(热心市民)
[/b][b]退役军舰驶上海帮游客圆当兵梦[/b]
游客来青,看海爬山的传统不能丢,但还要进行深度开发。在海上参观和体验项目开发上,可以组织游客坐船参观青岛的海水养殖业,还应努力让青岛明星企业积极参与到青岛的大旅游中。
“游客来青,看海爬山的传统不能丢,但还要进行深度开发 。”热心市民谷先生建议,本市可在前海一线投资建造有特色的设施,包括木栈道的全面延伸、打造有机玻璃长廊,方便游客雨天沿海边步行赏景。还可以建造大型海边、海上及岛屿垂钓休闲娱乐中心,低价或免费给游客提供钓鱼装备及抓螃蟹设备,这种地方还可以接待大型团体企事业或游客休闲度假。
在海上参观和体验项目开发上,谷先生建议可以组织游客坐船参观青岛的海水养殖业。可与海军博物馆等单位协商,修复部分退役的军舰,只要能够在附近海面航行即可。许多人都有当兵的梦想,让游客乘坐真正的军舰在大海航行。此外,还可以建造海上大型娱乐设施,比如海上高台跳水、滑梯,海上帆板及摩托艇,海面高空热气球等。还可以建造大型海边公众图书阅览室,靠海一面全部可以无遮拦地看海景。“看看书,看看海,才应该是青岛的生活特色。”
谷先生说,青岛发展旅游还应努力让青岛明星企业积极参与到青岛的大旅游中,形成全国独一无二的企业旅游文化。咱们青岛的明星企业很多,如四方机车厂、青岛港 、黄岛修造船基地、颐中烟草、青岛啤酒、崂山矿泉水、双星鞋等等。让这些企业敞开大门向游客开放,让游客尽情参观生产的各个环节,还可以向游客提供产品。企业、游客双实惠,何乐而不为?
[b]■出场人物 李存修(青岛市政协文化旅游顾问)
[/b][b]温泉湿地要开发,文化民俗要深挖[/b]
现代人旅游正在逐渐从最初的看山看水,向关注民俗文化转变。只要把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出来,经过包装、宣传,就能成为青岛旅游发展的良性补充。
从事外事旅游四十余年,李存修走遍了全国每一个省、市、自治区,考察了世界上六大洲共六十几个国家。“和其他地方相比,青岛的优势是靠海,因此要先完善海洋、沙滩旅游,巩固崂山、青啤博物馆等重点旅游项目。”李存修认为,青岛旅游目前受季节的影响非常明显,“旺季挤死人,淡季淡死人”,而要突破这个瓶颈,突破口应落在文化民俗游和温泉休闲游上面。
“仔细想一想,整个山东的气候都差不多,曲阜为什么就不受气候影响呢?因为曲阜主打的是文化旅游。”李存修说,他曾经在青岛的很多地方考察过,发现青岛的文化、民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青岛开发得远远不够。比如莱西,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就有好几个,却没有多少游客知道。“现代人旅游正在逐渐从最初的看山看水,向关注民俗文化转变。只要把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出来,经过包装、宣传,就能成为青岛旅游发展的良性补充。”李存修说,温泉旅游也是冬季游的好产品,青岛的温泉资源丰富,完全能够开发出优秀的温泉旅游产品。
“青岛还应该注重开发湿地旅游。我去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研究,发现现在的游客都很喜欢湿地旅游。”李存修说,为了发展湿地游,有些省市没有湿地也在造湿地,更何况青岛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青岛旅游目前缺少特色休闲项目,而湿地旅游正是一个非常好的特色休闲旅游项目。湿地旅游可以通过开发建设,将旅游和餐饮、住宿、娱乐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大面积的开发建设,形成一整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杭州西溪湿地取得的巨大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青岛的湿地旅游要尽快破题。
此外,旅游和交通分不开,青岛的公共交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规范。青岛旅游要走向国际化,还要多像瑞士等旅游做得非常好的国家学习,打造城市大旅游的概念。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嗯,也讲究环保,我更注重这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