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管窥天下 发表于 2010-12-13 08:24

青岛冬季旅游景点比较冷清 旅游转型仍需继续努力

[attach]55988[/attach]
每年的旅游旺季,栈桥海边总是游人如织,但要想留住这些游客的脚步,岛城的旅游行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记者 王滨 摄
[attach]55990[/attach]
要发展作为高端旅游的邮轮旅游,还盼政策支持。 记者 陆金星 摄
[attach]55989[/attach]
岛城的湿地旅游资源亟待开发。 记者 陆金星 摄
[attach]55987[/attach]
每年的旅游旺季,栈桥海边总是游人如织 ,但要想留住这些游客的脚步,岛城的旅游行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记者 王滨 摄


[b]■核心提示
[/b]
    提起青岛,很多市民和游客都会竖起大拇指,说青岛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但是跟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相比,很多业内人士开始显得忧心忡忡,“青岛旅游还是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主要的缺陷就是缺乏旅游集散等各种配套设施,旅游企业实力单薄,目前岛城所有旅行社加起来还不如一家春秋国旅,同时青岛旅游“夏热冬冷”的老问题还是迟迟没有破题,“ 三冷三热、三多三少”问题长期制约着青岛旅游业的发展,这些近两年虽然有所改善,但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青岛有着良好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但是对于“从观光型向度假型旅游城市转变”,还需继续努力。

[b]多数组团客待一天就走

[/b][b]一位行业协会老会长眼里的青岛旅游[/b]

    近几年,杭州和南京等不少城市的部分景点开始免收门票,但是青岛不少景点却在涨价。青岛琴岛国际旅行社董事长王军健表示,旅游发展是一盘棋,应该从青岛“大旅游”角度、从市场角度来做行业,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王军健,今年60岁,青岛琴岛国际旅行社董事长,同时还担任着青岛市旅行社协会会长,此外还担任着山东省旅行社分社副会长,他接触旅游这个行业已经超过20年,也算是业内老前辈。谈起青岛旅游,王军健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b]    “半岛游”青岛仅占一天[/b]

    “现在政府部门公布的在青游客的平均逗留时间为3.6天,可是对于我们旅行社而言,游客在青逗留时间还是1天,这一现状已经持续了好多年了。”王军健回忆说,1990年1月12日,青岛琴岛国际旅行社获批开张,当时的编号是“008”,也就是说那时青岛还没有几家旅行社,当时外地游客来青也只是逗留一天。

    对旅行社而言,现在还是这个情况,外地来青游客多是参加山东半岛游,在青岛逗留一天就去了烟台和威海。

[b]    入冬后七成旅行社歇业
[/b]
    王军健说,以前旅游团费里面还有“服务费”这一项,每人收5元到10元不等,现在旅行社从当初的几家到了现在的300多家,竞争激烈了,都不收服务费了,但是服务费不收了,服务还是有的,服务费就只能从其他费用里扣。

    王军健表示,现在酒店住宿涨价了,景点门票涨价了,旅游车辆也在提价,导游的工资已经从500元涨到了1200元,但是团费却不能涨了,因为旅行社都在拼命压价,谁要是提价就意味着要退出。到头来就是旅行社收入在减少,企业难做大做强。他说,由于缺乏竞争力,到了每年10月份后的旅游淡季,很多中小旅行社就关门歇业了,这些旅行社占到了七成左右。

[b]    发展旅游别“小家子气”[/b]

    “近几年,杭州和南京等不少城市的部分景点开始免收门票,但是青岛不少景点却在涨价。”王军健说,有的景点这么多年一直喊着亏损,借此进行调价,其实就是本身没有很好地从经营者的角度去对待市场,这些都是不足取的,目前杭州等城市很多景点都已经股份制、市场化运作,可惜青岛目前不少景点还躺在政府怀里。

    王军健分析说,谁都知道青岛是旅游城市,但这么多年却没有很出名的旅游企业 ,除了企业自身要反思外,政府相关部门也有责任,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扶持,“旅游发展是一盘棋,应该从青岛‘大旅游’角度、从市场角度来做行业,而不应该是‘小家子气’,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他总结说。


[b]看完海爬完山还能去哪

[/b][b]周边景点开发缓慢难与前海形成互动[/b]

    去了杭州,可以到周边的西溪湿地、西塘和乌镇,但是来了青岛呢,看完了海,游览完了崂山,该去哪儿呢?很多旅行社都在着急,周边景点开发还比较缓慢,何时能与前海形成互动,即如何留住外地游客也是个问题。

[b]    缺集散地游客找不到北
[/b]
    “我们去过很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去找旅游集散中心 ,除了旅游咨询外,再就是参加那里的旅游线路,但是来青岛后却没发现,这就说明青岛的旅游配套设施还是欠缺。”在栈桥,来自江苏的游客沈先生不解地说。

    记者了解到,2006年9月底,山东首家旅游集散中心——青岛旅游集散中心在青岛颐中体育中心 (今青岛市体育中心)成立,但由于没有找准市场定位和体制不健全等原因,中心挂牌 4年来始终冷冷清清,如今已是“名存实亡”。2008年7月,由青岛交运集团出资打造的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注册,并于今年3月28日在青岛汽车东站举行了散客组团游首发仪式。但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旅游集散中心还只是一个散客旅行社加车队的形式,距旅游集散中心应该发挥的作用还有一定距离。

[b]    湿地海岛游仍待开发
[/b]
    一部《非诚勿扰》让杭州的西溪湿地大红大紫。青岛的湿地资源不比杭州差,然而青岛对湿地游的开发却至今没有破题。来自市林业部门的资料显示,目前胶州湾生态湿地有河口海湾湿地、浅海水域湿地、潮间海滩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沼泽湿地、盐田池塘湿地等6种生态类型,总面积约占胶州湾区域总面积55.23%,但是这些不但外地游客不知道,连咱们青岛人自己都不是很清楚。

    到青岛游玩最省钱的项目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不会想到答案是“海上游”。事实的确如此,目前,乘坐游艇海上逛青岛,票价最便宜的已经到了团体票每人1元钱。记者调查得知,由于海上旅游“诸侯割据”,导致各旅游企业竞争惨烈,很多船家长久以来“赔本赚吆喝”,甚至有人靠行程缩水、宰客等行为支撑经营。

    此外,海岛也应该是青岛的旅游有特色,除了灵山岛、田横岛等旅游设施较为完善外,由于受到交通气象、资金,以及投资的主体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其他海岛还处于待开发状态。

[b]    纪念品还卖不过烟威[/b]

    中旅总社(青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立钢,在旅游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几个年头。在他看来,青岛的旅游纪念品市场还不如烟台、威海火爆。不少旅行社甚至不在青岛安排购物点。

    “总结起来,有三大原因拖了市场后腿。”周立钢介绍说,第一大原因是目前市场上的旅游纪念品特色不突出,说起青岛的旅游纪念品,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目前的纪念品真正能代表青岛特色、又价格适中的还真没有。第二个原因是青岛旅游最旺的前海一线没有一个成规模的、集中的旅游纪念品展销店。再就是青岛的旅游纪念品市场秩序混乱,存在忽悠游客和宰客现象,尤其是前海的一些流动摊贩,经营的纪念品很多都是假货;还存在商家过多、恶性竞争的现象。

[b]“三冷三热”“三多三少”[/b]

    “三冷三热”是岛城旅游存在的老问题,分别指冬天冷、夏天热;北部冷、南部热;晚上冷、白天热。“三多三少”是指省内游客多、省外客源少;日韩游客多、欧美游客少;小型旅游企业多,大企业少。近两年,这两个问题已有所改善,但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b]青岛旅游经济规模全国第十[/b]

    2009年,青岛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突破了4000万 ,旅游总收入达489亿元,青岛市旅游经济的规模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当中排第十位 ,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今年10月7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联合发布了2010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盘点以及人气城市排行榜,青岛位列到达人气十大城市第七名。

管窥天下 发表于 2010-12-13 08:25

[b]旅行社面临人才、规模困境——

[/b][b]青岛旅行社加起来不如一家“春秋”[/b]

    都知道青岛这座城市漂亮,但是来了游客咱们却不能接,为啥呢?小语种导游欠缺,大型入境团不敢接;青岛旅行社数量不少,但是难有规模,在每年的“全国百强社”评比中,青岛旅行社的入围数量屈指可数,根本没法与南方城市相抗衡,这与青岛旅游的知名度还有不小的落差。

    没小语种导游,送到眼前的机会不敢接

    中国国旅(青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少康说,明年五六月份,有两艘以法语系国家游客为主的邮轮想在青岛停靠。然而由于没有法语导游,旅行社至今都不敢答应下来。

    为了能够接待这两艘以法语系国家的游客为主的邮轮,朱少康最近在到处寻找能讲法语的导游人才。先是在青岛寻找,各大高校、各大导游培训中心、各大旅行社他都找遍了,仅找到了一两个人 。后来,朱少康将寻找半径扩大到了整个山东省,但找了很长时间也是徒劳无功 。“我从旅游局了解到 ,全省注册的法语导游也就三五人而已。”但是每艘邮轮需要二三十名法语导游。

    朱少康表示,像国际邮轮、包机这样的大型入境旅游团,游客的层次相对较高,短时间内消费能力强,能够极大地刺激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而仅仅因为缺少导游错失机会,实在是非常遗憾。

    另外,不仅是导游,青岛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也比较欠缺。

[b]    旅行社单靠组团业务已难以适应竞争[/b]

    “青岛所有旅行社加起来还不如一家春秋国旅 。”这句话在行业内已经流传多年,今年还是如此。2006年,本市363家旅行社营业总收入12.93亿元,不及广东“广之旅”一家旅行社的收入,更难以跟春秋国旅当年30亿元的主业营业收入相比。而去年,春秋国旅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了60亿元。

    记者从市旅游部门了解到 ,截至今年9月份,岛城旅游单位数量已达715家,在全国同等城市中位于前列。但是缺乏大品牌,334家旅行社中鲜见大社。近日,全国“2009年度全国百强旅行社”公布,青岛 3家入围,排名最为靠前的是港中旅(山东)旅行社,排名33位。而深圳有6家旅行社入围,沈阳有5家,佛山有4家,杭州有6家。

    青岛缘何难有大社?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旅行社负责人表示,南方很多旅行社有很多与旅游配套的产业,成立了集团、股份公司,并且涉足景点开发和投资。青岛旅行社还是停留在单纯的组团业务上,“有经营思路的问题,也有经营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总体来说,还是缺乏大旅行社成长的土壤。”

    近几年,青岛旅游业一直呈持续快速发展势头。然而旅行社的发展却渐入困境。旅行社中的大多数却还在沿袭着“小作坊”式的经营管理方式,不仅经营内容单一,而且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全新经营手段更为匮乏。以春秋国旅为例,在广州、青岛 、西安、沈阳和三亚等35个大中城市设有全资分社,每个全资分社大都有2至10个连锁店,青岛旅行社门市最多的也不超过七八家。靠单纯拼价格已经很难有大的作为。

    在游客激增的表象之下,在每个景点人满为患的繁荣背后,青岛旅行社昔日的辉煌正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消退,做大做强旅行社行业已迫在眉睫,“青岛旅行社需要进入做大做强时代了,否则难以适应将来的市场竞争。”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管窥天下 发表于 2010-12-13 08:25

[b]高端旅游产品待突破

[/b][b]今年来青邮轮仅为大连一半[/b]

    有人说,青岛旅游在档次上还欠火候,游客到了青岛在前海转一圈就走了,能够留游客住下来的东西太少了。这就反映了青岛旅游的一个问题:不够休闲。与国际化旅游城市相比 ,青岛的旅游还停留在看海赏景阶段,在低层次进行竞争,虽然近几年邮轮、高尔夫等高端旅游也有所发展,但是步伐不够快,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还需要政府拉一把”。记者从市旅游部门了解到,目前岛城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要素配套不均衡,一般性观光产品、大众化产品多,休闲度假、邮轮旅游、会奖旅游、海洋旅游等高端产品少。

[b]邮轮旅游盼政府“拉一把”[/b]

    邮轮经济被专家学者们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自2008年奥帆赛成功举办以来,青岛的邮轮经济有了一些起色,但要说火爆还远远不够。

    要说到邮轮旅游,中国国旅(青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少康无疑是青岛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因为来青岛的邮轮绝大部分都是由他来组织接待,今年到访岛城的15艘邮轮中,13艘是他接待的,其中包括全球十五大最豪华邮轮之一、体积最庞大、设施最完善的世界顶级豪华邮轮“钻石公主号”。

    “现在,青岛的邮轮旅游非常盼望政府能拉一把。”朱少康说,青岛现在的邮轮引进和接待基本上都是旅行社在操作,而邮轮旅游涉及很多方面,需要协调很多政府部门,让一家旅行社来协调政府这是很有难度的。比如涉及宗教、外事等方面的交流,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在邮轮旅游上,国内和青岛有竞争的有上海、天津和大连,和上海、天津相比,青岛现在还有差距。就是大连,今年一年也接待了30艘邮轮,比青岛多了一倍。”朱少康说,大连的旅游资源没有青岛丰富,但为什么能引来这么多邮轮呢?就是因为政府出面,为游客安排了和市民互动、贴近市民的家访活动。而来自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游客,对于中国的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事情都很感兴趣,他们希望走进老百姓家里和市民交流,希望走进学校和学生交流。

[b]高尔夫“墙内开花墙外香”[/b]

    “每年从5月份开始一直到11月份是青岛高尔夫旅游的旺季,在此期间,仅华青国旅每周接待的来青岛打高尔夫球的韩国团就能达到20个左右。而整个青岛市每周估计能接待500多名专门来青岛打高尔夫球的韩国游客。”华青国旅韩国部经理金林虎介绍,韩国客人非常喜欢到青岛打高尔夫球,青岛乃至整个山东省的高尔夫球境外客源约有八成是韩国人,青岛目前也是省内接待高尔夫旅游团最多的城市。

    “你打过高尔夫吗?”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青岛的高尔夫球在日韩等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在绝大多数普通市民的意识里,高尔夫球运动还是一项普通百姓玩不起的运动。

    据青岛高尔夫球协会统计,青岛的“高尔夫人口”(即经常打球者)两三千人 ,占全市人口总量的四千分之一。青岛高尔夫走进了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畸形局面。至今,青岛已经开业的高尔夫球场共有8家。但经常打球的市民基本上都是金融、证券、房地产、电信、信息等企业的中、高管人士,律师、文体界中成功人士及部分公务人员和离职休养的老干部,总体上高球在青岛还是贵族运动。

    银海集团特聘专家李振强先生是一位美籍华人,在美国生活了28年。他告诉记者,在美国,高尔夫早已突破“贵族运动”的概念,就是一个平民化的运动,是一个全民运动,男女老少都很热衷和喜爱的运动。在美国,高尔夫球大众化到了什么程度呢?李振强说,当地高尔夫球协会曾经有一个调查统计,普通的老百姓10%以上的都会打高尔夫球,这还不包括比较高端的人士。

    有关资料显示,在国外高尔夫变成一股时尚风气,日本是在30多年前,韩国是在20年前,中国香港是在10多年前。而青岛有很好的阳光、空气、气候,一年四季都能打球,发展高尔夫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如果高尔夫运动能够发展起来,也必将带动青岛高端旅游的发展,”有业内人士表示。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倾听你诉 发表于 2010-12-13 11:43

专家们分析的极有道理,但青岛的旅游业总也迈不开大步,真可惜这么好的资源了。出去看过就会感觉到青岛还是太小家子气了。

管窥天下 发表于 2010-12-13 12:55

还是没用心做~

倾听你诉 发表于 2010-12-13 13:49

其实还是国情决定一切,旅游也是一样。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