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接龙【难懂的最好有详解和典故】
[size=6][color=#ff0000][b][size=4]NO.1 [/size]胸有成竹[/b][/color][/size]【典 故】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与可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竹报平安
(指写家书报平安) 一言难尽...
几句话说不明白...
^_^19 楼上捣乱, 报告完毕^_^36 [quote]原帖由 [i]灌水不灌酒[/i] 于 2008-6-21 20:15 发表 [url=http://www.qdqbbs.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581&ptid=510][img]http://www.qdqbbs.cn/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一言难尽...
几句话说不明白...
^_^19 [/quote]
what are you doing sir?!~~~ 鞍前马后
楼下继续~~^_^25 喝高了...
不好意思...
扣肉同学,你直接删了不就行了...
俺挣这两分容易吗...
^_^12 [quote]原帖由 [i]灌水不灌酒[/i] 于 2008-6-22 01:44 发表 [url=http://www.qdqbbs.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628&ptid=510][img]http://www.qdqbbs.cn/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喝高了...
不好意思...
扣肉同学,你直接删了不就行了...
俺挣这两分容易吗...
^_^12 [/quote]
“后生可畏”!
楼下的继续啦 畏首畏尾 尾大不掉 ^_^13
掉以轻心 心心相印
淫雨霏霏
淫雨霏霏 淫雨霏霏 霏霏细雨^_^15 雨过天晴^_^33 晴天霹雳^_^36 历历在目只能用谐音了吧 我实在没想到雳开头的 目不转睛^_^19
^_^17
[[i] 本帖最后由 扣肉 于 2008-6-24 11:51 编辑 [/i]] 经邦论道
解释:
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出处:
《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示例:今朝喜得登廊庙,佐明君~,这都是辛苦中博来荣耀。 ★《群音类选·<四德记·三元报捷>》
用法 作谓语;指治理国家 道听途说^_^15 说三道四^_^37 四书五经 ^_^37 怎么又是经
经纶满腹 腹热肠慌^_^23 楼上能解释下么???
^_^16
慌不择路~~~~^_^17 路路畅通^_^37 通情达理~~~~^_^25
回复 25# 的帖子
很简单形容惊慌 理直气壮…… 壮志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