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指南之中国海洋大学简介
[attach]7569[/attach][table][tr][td=2,1][/td][/tr][tr][td][color=#002bb8]校训[/color][/td][td]海纳百川,取则行远[/td][/tr][tr][td]成立时间[/td][td]1924年[/td][/tr][tr][td]学校类型[/td][td]国立综合性大学[/td][/tr][tr][td]现任校长[/td][td][color=#ba0000]吴德星[/color]教授[/td][/tr][tr][td]教师人数[/td][td]教职工2281人[/td][/tr][tr][td]学生人数[/td][td]在校学生2万余人[/td][/tr][tr][td]所在地点[/td][td][color=#002bb8]山东[/color]省[color=#002bb8]青岛[/color]市[/td][/tr][tr][td]校园环境[/td][td]位于鱼山、浮山和崂山[/td][/tr][tr][td]校园面积[/td][td]6000亩[/td][/tr][tr][td][color=#002bb8]网站[/color][/td][td][color=#3366bb][u]http://www.ouc.edu.cn[/u][/color][/td][/tr][/table]
[b]中国海洋大学[/b]原名为[b]青岛海洋大学[/b],简称:[b]海大[/b],1924年创办于[color=#002bb8]青岛[/color],与前身(国立)[color=#002bb8]山东大学[/color]有着30多年的共存期。一直为中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首批进入国家“[color=#002bb8]985工程[/color]”和“[color=#002bb8]211工程[/color]”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包括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文学、医(药)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历史学等,其海洋科学及相关学科代表中国的最高水平,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47.1%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中国海洋大学亚洲最好的海洋大学之一,是青岛市唯一的综合性国家重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山东大学是山东半岛地区最具知名度和认可度的大学,作为青岛地区的“最高学府”,有着“学在海大”的美誉。海洋大学的生源非常好。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中国海洋大学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遥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由教育部主管、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等青岛海洋研究优势单位联合建设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方案已于2007年9月通过论证,标志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color=#3366bb]国家实验室[/color]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作为一所具有海洋特色的知名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海洋”人才。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海大毕业生; 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是海大校友董兆干;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是海大校友蒋家伦;中国第一个南北两极都登上的科学家是海大校友赵进平。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目标,构建起研究型大学的框架;到202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特色显著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attach]7570[/attach]
历史沿革:
[list][*]私立青岛大学:[/list]始建于1924 年。
[list][*]国立山东大学:[/list]1926年,在直系军阀张宗昌主持下,济南的6个专门学校合并,成立省立山东大学。山东省教育厅长王寿彭任校长。国立山东大学是目前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医学院(本名为青岛医学院)的前身。
[list][*]国立青岛大学:[/list]1928年8月在北伐军攻占济南后,国民政府省立山东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并组织专人从事筹备工作。后经蔡元培提议,将国立山东大学设于青岛,在原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成立国立青岛大学。 1930年9月21日,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杨振声任校长, 1932年复称国立山东大学。这段时期,学校聘请了[color=#002bb8]老舍[/color]、[color=#ba0000]洪深[/color]、[color=#002bb8]闻一多[/color]、[color=#002bb8]沈从文[/color]、[color=#002bb8]梁实秋[/color]、[color=#ba0000]王统照[/color]、[color=#002bb8]王淦昌[/color]、[color=#002bb8]童第周[/color]等一大批名流学者,国立山东大学斐名全国。
[list][*]抗战前后:[/list]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迁往外地,次年停办。
1946年1月,国立山东大学接管于1939年4月日据期间在青岛建立的医学专门学校筹建医学院。设一个医疗专业不设系,学制六年,首届全国招生40名。
1946年10月25日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正式复校。
[list][*]山东大学[/list]1951年,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并,仍称为山东大学,华岗任校长。
1956年,山东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山大医院独立成为青岛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
[list][*]山东大学部分院系迁至济南[/list]1958年10月,将近三分之二师资迁往济南,主校园、附属中学以及部分文理教师和海洋、水产和地矿三系留继续在青岛,形成同一所大学包含山东大学济南校区和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办学局面。
[list][*]山东海洋学院[/list]1959年-1960年,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在已有学科基础上,整合[color=#002bb8]厦门大学[/color]、[color=#002bb8]复旦大学[/color]等国内其余海洋科研力量,更名为山东海洋学院,仍为中央直属高校,成为中国海洋科研领域中一所综合性的最高学府. 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
[list][*]青岛海洋大学[/list]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当时的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题写。
[list][*]中国海洋大学[/list]200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attach]7571[/attach]
学科院系:
[list][*][color=#3366bb]海洋环境学院[/color][*][color=#3366bb]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color][*][color=#3366bb]化学化工学院[/color][*][color=#3366bb]海洋地球科学学院[/color][*][color=#3366bb]海洋生命学院[/color][*][color=#3366bb]水产学院[/color][*][color=#3366bb]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color][*][color=#3366bb]医药学院[/color][*][color=#3366bb]工程学院[/color][*][color=#3366bb]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color][*][color=#3366bb]管理学院[/color][*][color=#3366bb]经济学院[/color][*][color=#3366bb]外国语学院[/color][*][color=#3366bb]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color][*][color=#3366bb]法政学院[/color][*][color=#3366bb]数学科学学院[/color][*][color=#3366bb]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color][*]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教学中心[*]教育系[*]艺术系[*]体育系[*]计算科学与工程研究所[*][color=#3366bb]国家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color][*][color=#3366bb]教育部重点实验室[/color][*][color=#3366bb]海洋发展研究院[/color][/list] [attach]7572[/attach]
现有校区:
鱼山校区最老的校区,也是最美的校区,位于鱼山路5号。该校区集中了海洋大学的大部分研究机构,学术氛围较其他校区浓厚。
浮山校区20世纪90年代建立,位于香港东路23号,该校区位于浮山前麓,毗邻海边,交通便利,驻有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以及数学系等院系,此校区学生最为活跃。
崂山校区新建校区,2006年开始进驻新生。该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崂山,以后将逐渐成为海大的主校区。 学者&大师
[attach]7573[/attach]
[b]青岛国立山东大学时期[/b] ([b]现中国海洋大学鱼山主校区[/b]) [color=#ba0000]高恩洪[/color] [color=#002bb8]蔡元培[/color] [color=#002bb8]杨振声[/color] [color=#002bb8]梁实秋[/color] [color=#002bb8]闻一多[/color] [color=#ba0000]洪 深[/color] [color=#ba0000]老 舍[/color] [color=#ba0000]林绍文[/color] [color=#ba0000]王统照[/color] [color=#002bb8]沈从文[/color] [color=#002bb8]臧克家[/color] [color=#002bb8]童第周[/color] [color=#ba0000]赫崇本[/color] [color=#ba0000]朱树屏[/color] [color=#ba0000]方宗熙[/color] [color=#002bb8]罗荣桓[/color] [color=#002bb8]王淦昌[/color] [color=#002bb8]束星北[/color] [color=#ba0000]张玺[/color] [color=#ba0000]曾呈奎[/color]
[b]中国海洋大学时期[/b] [color=#002bb8]王蒙[/color] [color=#ba0000]文圣常[/color] [color=#ba0000]管华诗[/color] [color=#ba0000]冯士筰[/color] [color=#ba0000]李庆忠[/color] [color=#ba0000]刘鸿亮[/color] [color=#ba0000]高从階[/color] [color=#ba0000]张国伟[/colo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