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发布电信诈骗预警 请勿轻易相信400 800电话
近期岛城接连发生20余起以信用卡透支为名的电信诈骗案件,涉及金额高达77万余元。而今年以来,全市接报电信诈骗案件240余起,涉案金额近 350万元。4月14日,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发布紧急预警,提醒市民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号码的消费、汇款等短信及电话,以防上当受骗。本报也将连续曝光电信诈骗的各类手法。[b] 遭忽悠13.5万打水漂 [/b]
“您的银行信用卡消费8700元,请拔打××银行服务中心电话:4006582799”。4月11日上午,莱西市民张女士收到这样一条陌生电话发来的短信。张女士拨通了短信上的服务电话后,一人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他说有人正在济南使用张女士的信用卡,并让张女士赶紧联系“济南市公安局马警官”报警。
这名“马警官”又让张女士联系“北京中国银联资金管理中心(电话01051653843)”,进行资金保全。“中心”的电话接通后,“工作人员”让张女士到ATM 自动柜员机,把13.5万元钱转到“中心”的“安全账号”上。就这样,张女士的13.5万元被“忽悠”没了。
[b] “资金保全”类诈骗高发 [/b]
而张女士并不是唯一被骗的人,记者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了解到,近期以来,全市连续发生这类以信用卡被透支、收取信用卡年费等为由,借口所谓的“资金保全”进行诈骗的系列案件2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77万余元。
据民警介绍,这类案件一大特点,就是犯罪分子在诈骗过程中,冒充警官、银行工作人员等,以“涉案”为理由,把后果描述得非常严重,让受害人害怕、恐慌,失去判断能力。当市民放松警惕时,就正好进了骗子的“局”。
[b] 3个多月接报240余起 [/b]
“QQ 号码被系统选中大奖,领奖详情请拨打电话××”、“我们要给你退还汽车购置税款,请赶快转账”、“你的账户涉嫌在外地洗黑钱,请把您的账户余额转到检察院的安全账户”、“您的银行卡在××商场刷卡消费××元,请拔打电话××确认”……如此之类的诈骗短信并不罕见,而不少市民往往一时疏忽,轻易相信了骗子,中了圈套。
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近年来,各类电信诈骗犯罪尤其是远程操控的电信诈骗犯罪日益突出,被骗市民往往承受着财产和精神的双重伤害。
据统计,2009年全年,全市接报电信诈骗案件84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1879万余元,在今年以来,全市接报电信诈骗案件240余起,涉案金额近350万元。
[b] 电信诈骗手法揭秘 [/b]
4月14日,市公安局发布紧急预警,同时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对全市发生的电信诈骗中,犯罪分子使用的各种常见手法进行揭秘,警示市民提高警惕加强防范,防止上当受骗。
[b] □骗术一:大奖诱惑型 [/b]
犯罪嫌疑人通过手机群发短信、网络消息、电子邮件或者邮寄信件等途径,以受害人手机号、QQ号、银行卡、刮刮卡等中奖为名,向受害人发信息,若受害人信以为真与之联系后,犯罪嫌疑人便要其交“工本费”、“会员费”、“公证费”、“转账手续费”、“个人所得税”等众多理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
[b] □骗术二:低价甩货型 [/b]
犯罪嫌疑人发布虚假交易信息,谎称是海关罚没货物或走私商品等,价格与市场价相比极低,或发布销售黑车、毒品、枪支、假发票、监听手机软件、复制SIM 卡软件等某些违法物品的交易信息,实际上根本没有货物,结合使用来电显示号码修改软件与受害人通话的方式进行诈骗,隐蔽性极高。受害人与其联系并汇款后便消失;若受害人继续与其联系,犯罪嫌疑人便以安全为由要求其向指定账户汇入“保证金”、“手续费”、“托运费”等一步步的借口理由,继续诈骗。
[b] □骗术三:骚扰电话型 [/b]
犯罪嫌疑人了解到受害人亲友在外地的情况后,反复拔打其亲友的联系电话进行骚扰,迫使其开机“躲清静”,然后假冒公安、外交部、学校老师、单位领导等人员告诉受害人其亲友发生车祸、急病等事由进行诈骗。
[b] □骗术四:征婚交友型 [/b]
犯罪嫌疑人在网络、报纸或其他刊物发布虚假征婚、交友信息,谎称自己为“款姐”或“富商”,或丰厚报酬“借夫生子”等信息,或高薪求职的信息,并留下联系电话。在与受害人电话联系一段时间骗取信任后,以商店开业、生病住院、出车祸、保证金、培训费等各种借口,骗取受害人钱财。 记者 刘鹏 本报通讯员 王建华 周闻
[b] 提醒 [/b]
[b] 四招防范电信诈骗[/b]
针对近期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警方提醒市民,从未有任何部门在任何时候设立过所谓的“安全账户”,如果对方提出“资金保全”,基本可以断定是骗局。此外 ,警方提醒市民,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短信和来电,对于要求汇款的陌生短信,不要理睬;对一些“400”、“800”开头的电话,也不要轻易相信,如果有疑问,应直接拔打114查询相关服务号码,不要与短信中的号码联系。
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个人信息外泄,个人手机号码、银行账号外泄,是导致种种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一旦对方询问自己的银行账号和密码,可以基本确定是诈骗行为。市民在遇到对方称“涉案”,不要恐慌,一定要冷静判断,实在难辨真伪时最好咨询本地运营商的客服电话、消费者协会和警方,或及时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如果发现被骗,要立即向警方报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挽回自己的损失。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