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admin 发表于 2009-12-19 08:30

青岛海底隧道服务隧道全线贯通 "青黄相接"终实现

[attach]38706[/attach][align=left]海底隧道主隧道内部效果图[/align]
[attach]38707[/attach]
海底隧道横切面示意图,中间隧道为服务隧道。


“预备,爆破!”12月18日上午11时,随着最后一段土石方的打通,6000米长的胶州湾海底隧道服务隧道全线贯通,青黄相接的梦想在16年后终成现实。服务隧道的贯通标志着隧道施工的海底情况已经全部摸清。目前,隧道工程已经克服了施工现场地质情况复杂、工程技术难度高等困难,左线主隧道累计开挖支护4414米,完成总长度的71.92%;右线主隧道累计开挖支护5057米,完成总长度的81.97%。整个隧道工程预计于2011年上半年竣工通车。届时,市民开车经过海底隧道,只要5分钟的时间就可直达黄岛。

[b]    青黄之间正式相连 [/b]

    12月18日上午10时许,在位于薛家岛的隧道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带领记者乘坐越野车进入海底隧道,率先体验由黄岛直达青岛的感觉。由于里面的施工还没有结束,司机把车速控制在40公里/小时左右,两侧隧道壁上的路灯如两条流线向里延伸,一眼望不到头。当车辆行驶到1500米处时,路边一处标牌提示已经进入海底。车行驶一段距离后,从一处车行横洞拐入服务隧道。

    服务隧道并不是很宽,只能容许一辆车通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服务隧道每隔260米至300米设置一个倒车洞。隧道地面还没进行后期施工,泥泞难行。但没过多久,越野车便到达青岛端最后一处施工地点,记者注意到全程仅用了23分钟。在这里,几十名施工人员正在为最后的贯通忙碌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预备,爆破!”上午11时许,随着青岛国信集团负责人一声令下,阻碍青黄连接的最后一段土石方被顺利打通,青黄之间从此正式相连。

admin 发表于 2009-12-19 08:31

[b]回复 [url=http://www.i0532.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13082&ptid=28202]1#[/url] [i]admin[/i] [/b]


    [b]提前贯通为主隧探路

[/b]    此次贯通的服务隧道全长6000米,其中陆域段1959米,海域段4041米,洞口高7.5米,宽7.5米。“服务隧道提前贯通是为早日打通两条主隧道探路,对于保障主隧道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青岛国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将为主洞预探前方水文地质情况,降低开挖时的风险;检验相关技术的可行性,为主洞开挖做好技术准备。此外,作为施工辅助通道,服务隧道还为主隧道施工提供便利,大大改善主洞的施工条件。

    “服务隧道的贯通标志着隧道施工的海底所有情况已经全部摸清了。”该负责人表示,服务隧道在运营期间将主要用于当紧急通道、日常维护检修、过海管线通道等。

[b]    海平面下70米空气新鲜 [/b]

    下午1时许,和往常一样,来自河南的孙老汉戴上安全帽,扛起工具,便钻入了服务隧道里。“上午在里面干活还感觉胸闷 ,空气污浊,现在新鲜多了,感觉很明显,还有风了。”孙老汉告诉记者,他今年50岁了,从隧道动工就开始在这里干活,至今已有两年多了。

    在服务隧道距离入口2000米处附近,孙老汉停了下来,开始和工友一起清理路面的渣土。“这里已经处于海平面下70米左右,包含至少25米的海底岩石层及40多米的海水,但空气很新鲜。”随行的施工人员说,“我们使用的施工材料,碱含量、硫酸钠含量、氯离子含量均量身定做,为国内最高标准要求,对人体没有害处,不会影响空气质量。”施工人员介绍说,海底隧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冬暖夏凉”,隧道中心气温常年保持在14℃至16℃。

[b]    海底啥情况地上可知道 [/b]

    在海底隧道内记者发现,每个施工现场都有一个摄像头。“这是隧道施工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主要通过在作业现场安装摄像头,通过视频传输线路将视频信号上传到各视频获取终端。”工程负责人介绍说,视频监控系统能通过洞外的信号监测室,及时发现隧道内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突涌水风险,为及时有效组织营救提供直接信息和帮助,从而有效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

[b]    ■整体进展 [/b]

[b]    主隧道已竣工七八成 [/b]

[b]    2011年上半年竣工通车[/b]

    作为国内第二条海底隧道,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地质情况复杂、变化频繁,加之受海底隧道线路坡度限制,对隧道的安全施工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共探明断层18条,其中海域13条。”施工负责人介绍说,针对复杂的地质情况,国信集团先后组织了包括6名院士在内的专家进行研究,最终形成了优化的勘察实施方案,摸清了18条断层的情况。根据地质断层的分布,他们又敲定了相应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断层施工的安全。

[b]    18条断层情况全摸清 [/b]

    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全程物探加地质钻孔 、服务隧道超前掘进、全程地质编录、监控量测全方位观测等一系列措施。进入海域段以后,又采取了施工地质调查、地质雷达 、超前探孔等综合手段,预报可能引发地质灾难的不良地段位置,确定岩层分布和富含水带 、断层破碎地段。“胶州湾海底隧道采取的是矿山法施工,该施工方法是城市地铁区间隧道近年来为适应城市浅埋隧道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施工方法。”施工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服务隧道已顺利穿过了18条地质断层,并摸清了全部情况。

[b]    最危险问题成功解决 [/b]

    目前,胶州湾海底隧道风险最大的海底突涌水问题,也已经从技术上成功解决。“隧道开工以来,共有24段海域经探孔发现出水,最大探孔出水量每分钟500升。”施工负责人介绍说,国信集团把注浆堵水作为海底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预先做了严密的部署和准备。通过前期实践和总结,目前注浆堵水工作已形成标准化作业。

    为了规避施工风险,开工前期经过了广泛研究和论证,确立了防排水、地质灾害、超前地质预报等16个科研课题,并委托国内权威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研究,目前,部分课题已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并开始申报奖项。

[b]    接线工程进展顺利 [/b]

    胶州湾海底隧道实际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海底隧道,另一部分是接线工程。青岛端接线工程,南起海底隧道青岛端终点,以上下行分离式双洞隧道形式分别沿四川路、云南路方向向北在地下穿行,在东平路路口北侧爬升地面后开始高架,于山西路路口上方合流后接入快速路三期工程。该项目主要工程有“二隧、二高架、四匝道(二隧道匝道、二桥梁匝道)。

    “目前,云南路主隧道在2号斜井施工段,已提前实现了车行横洞与主隧道贯通。”据介绍,连接海底隧道青岛端的桥梁工程已经全面展开,进入桥面施工阶段,并力争在年内完工。

[b]    2011年上半年通车 [/b]

    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全长6170米,其中隧道长5550米(海域段长3300米),两端敞口段长度各620米。湾口最大水深42米。隧道全长7.8公里,其中海底段隧道长约3.95公里,设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 ,项目总投资约32.98亿元。据介绍,早在1993年,市Gov就曾专门组织海上通道方案专家论证会。

    2007年9月,隧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截至12月17日,左线主隧道累计开挖支护4414米,完成总长度的71.92% ;右线主隧道累计开挖支护5057米,完成总长度的81.97% 。累计完成投资14.58亿元。整个隧道工程预计于2011年上半年竣工通车。

admin 发表于 2009-12-19 08:31

[b]回复 [url=http://www.i0532.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13083&ptid=28202]2#[/url] [i]admin[/i] [/b]


    [b]■隧道盘点

    施工创下国内多宗“最”[/b]

    在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恶劣、外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的安全、质量一直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计划进度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隧道施工采用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创下了国内多宗“最”。

[b]    ●喷射混凝土强度最高 [/b]

    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应用了C35高性能混凝土。而C35高性能喷射混凝土,更具有开创性意义,它是目前国内隧道设计强度最高、抗渗级别最高的喷射砼。

[b]    ●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 [/b]

    针对施工高风险、高难度的特点,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研究探索了各种先进机械化配套作业,采用了国内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机械化作业。从钻眼放炮的凿岩台车、喷射混凝土的机械手、超前预注浆自动采集记录仪、下台阶的可移动栈桥、全液压模筑台车到混凝土自动搅拌站、混凝土输送泵车等,形成了一整套机械化流水线,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小了施工安全风险。

[b]    ●首次由业主直接招标 [/b]

    针对海底隧道复杂的地质情况,青岛国信集团在国内首次由业主直接招标,确定了第三方地质超前预报单位和第三方监控量测单位,成立了由业主牵头组成的地质信息工作小组,实施全程物探加地质钻孔、服务隧道超前掘进、全程地质编录、监控量测全方位观测等一系列措施。 文/记者 连茂明 图/本报记者 陆金星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