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蓉城 (一) 寻访失落的巴蜀小食(上)
[attach]37357[/attach]川菜和四川小食一直是美名远扬的,不仅在国内各大城市遍地开花:从最底层的“四川小吃”到中高档的“俏江南”,川菜名扬天下。而且,川菜还漂洋过海,去到了世界各地。所以,说“失落”这个词,有人可能不太理解。这是为什么呢?
飞熊认为,在川菜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重大误区,就是把川菜简单化了。比如,外地的川菜馆中的四川点心小吃一栏一般不超过20个品种。面条都是清一色的担担面。担担面是四川名小吃这本不错,但给外地人留下的印象是:四川面条只剩下担担面。前些日子,我在成都一家历史悠久的小吃店大饱口福时,听到一个北方人问店家有没有担担面卖,店家说没有,客人悻悻的走了。飞熊心想:那担担面全世界都可以吃到,专门来趟成都,吃那个东西干嘛。这么多种好吃的四川面食你倒是尝尝啊?!
问题就是这样,好多好吃的小吃正在铺天盖地的洋快餐的攻势下,正在迅速被年轻一代所忘记。为此,飞熊专门拍了一组值得一试的传统巴蜀美食的照片。 [attach]37358[/attach]
鸡丝凉面(1楼图):这是从凉面(上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道小吃。其次鸡丝在里面并无什么口感,只是为了显得高档,多卖两个钱而已。四川凉面的特点是麻辣回甜,除了常规的辣椒油和花椒面之外,主要靠白糖、芝麻和蒜泥调味。青菜必配绿豆芽以改善口感。
飞熊在大学时,3角一两的凉面经常当晚饭吃。一次吃3两,大学的凉面没有鸡丝,但是有葱花。也很是好吃。记得有一次,飞熊叫师傅在调凉面作料时多放点糖,因而飞熊喜欢吃较回甜的。不知道那个师傅是喜欢飞熊还是讨厌飞熊,总之他用饭勺舀了大半勺糖在飞熊的凉面里——那碗凉面甜得好久飞熊不敢叫师傅另外加糖。 [attach]37359[/attach]
甜水面:这大概是飞熊最爱吃的一道四川小吃之一。其基本作料和四川凉面类似,但是糖粉更重,芝麻、麻油更多,而蒜泥较少,不放醋。面是用的发酵过的面粉作的粗条。粗而不硬。料汁浓而容易吸附在面身上。吃起来香辣可口且回甜。 [attach]37360[/attach]
黄凉粉:四川的凉粉就有好多种,因为凉粉可以用米、豆类做成,因而颜色口感略有不同。细看起来,凉粉的配料与凉面并无二致,但凉粉一般偏咸略带酸,而不会过甜。由于凉粉表面滑无不易吸附做料,因而其辣椒是制成酱状后再放入碗内。 [attach]37361[/attach]
米凉粉:曾微黄色。与上面的黄凉粉的配料已有了较大的不同,主要是加了大头菜和芹菜叶两个香料,吃起来别有风叶。有趣的是,米凉粉在“凉拌之前”一般会又水烫热,所以又叫热拌米凉粉。又热又凉的,不知有多少人能领会其中的奥妙。 [attach]37362[/attach]
春卷:这是一道和甜水面一样让飞熊着迷的四川小吃。春卷是用薄薄的春卷皮裹上菜丝(白萝卜丝、红萝卜丝、粉丝等),而汁鲜辣回甜。春卷最大的卖点是上面的芥茉带来的特殊辣味,对于习惯了辣椒辣味的四川人来说是一种新鲜的体验。四川的芥茉与日本的虽然味道相丝,但四川的曾黄色,不知为何。 [attach]37363[/attach]
肥肠粉:这道四川小吃在外地稍微常见一点,但因为肥肠的缘故并不太受欢迎。但是,它就是已做成气候的白家方便粉丝在四川的原型。其秘诀在于使用熬制好的肥肠汤,辅以适当的咸酸味,再加豆芽、葱花等滑爽鲜辣,绵绵不绝。许多前在北京吃了一道肥肠粉,什么都变了……连粉都变成了粉皮。因好一边吃,一边呕血。 好了,吃了这么多辣的小吃,怎么样可以解辣呢?
[attach]37364[/attach]
罐罐鸡汤:在喝惯了广州的老火靓汤后,这鸡汤真就不怎么样了。不过,在四川还是算好喝的。 [attach]37365[/attach]
冰粉是一种像果冻一样的东西,由植物磨制而成,辅以红糖水。冷冻保存。吃起来冰凉顺滑,是四川不可多得的解辣甜品。小时候记得家里的大人通过极其复杂的程序制作的冰粉,却因为没有街上的冰粉的那种红糖水,飞熊觉得不够好吃。现在想吃也吃不到了。 好了,发完贴,好似又走完了一圈嘴馋的年少时光。生活中仿佛又充满了单纯地被美食所满足的快乐。
[attach]37366[/attach]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