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回到你的温柔乡 (下) 宽窄巷子
[attach]36725[/attach]斗转星移,离上次回访成都已经又是九个月。而这次回来,是去西藏行程中安排要在成都逗留半日。飞熊去了一个新景点——宽窄巷子。
不知道这应该理解为一种文化的失落还是回归:在近年来中国的一片“拆哪”的呼喊声中,中国的老房子纷纷在房地产商的圈地运动中倒下、消失。那速度感觉像《2012》里一样快。当人们的视野中刚被铺天盖地的钢盘森林所塞满时,脑子里却开始怀念起美好的旧时光起来。
[attach]36726[/attach]
于是,陈逸飞发现了周庄,也揭开了住在城市里的现代中国人对历史的思念。复古风开始吹遍华夏大地。有条件的城市比如丽江自然可以修出漂亮的四方街。阳朔也可以打造出古朴的新西街。那没有类似条件的城市呢?当然是借旅游产业的东风创造条件也要上,在房价高企的市中心把那些拆迁中遗漏的地方包装一下,或干脆重修些仿古的东西,都可以让游客们趋之若鹜。于是上海有了石库门新天地,而成都就有了宽窄巷子。
[attach]36727[/attach]
“周庄周庄,猪蹄飘香。”这是飞熊去过完全商业化的周庄后留下的唯一印象——原住民没了,满街只剩些买猪蹄和旅游纪念品的商铺,陈逸飞油画里的那个清雅的江南小镇被铜臭污染得面目全非。想想这种现象有些好笑。那些打造复古街的人真的是想保护和宏扬历史文化吗?非也。他们不过是想把这些古建筑或仿古建筑的商业价值最大化。这好比人们把原始环境破坏殆尽,然后把剩余的几只动物赶到几个笼子里然后可以高价卖动物园门票一个道理。
[attach]36728[/attach]
每每想到这里,飞熊对这些变了味的仿古街都是有疑虑的。
[attach]36729[/attach]
宽巷子本是个很有历史的地方。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靠每年少城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
[attach]36730[/attach]
风雨飘零,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宽窄两条巷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attach]36731[/attach]
不过,游了一圈后,客观的说,飞熊感觉宽窄巷子的重建还是不错的。
[attach]36732[/attach]
不仅是建筑,连院里的家俱、摆设都十分考究——与飞熊几岁记忆中老成都的街巷院落确有几分相似。
[attach]36733[/attach]
虽说以商店为主,但都算得上清雅,没有出现周庄那种满街猪蹄的场面。
[attach]36734[/attach]
这里卖的东西还有些意思。像这些草鞋,与飞熊小时候看到农民伯伯穿的还真相似。
[attach]36735[/attach]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与许多人来说,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在文化街中,可以找寻到这些历史的定格。
[attach]36736[/attach]
而宽窄巷子更多是对成都悠闲生活的代表,包括路边的这种挖耳朵的服务。
[attach]36737[/attach]
那些熟悉的竹凳竹椅、盖碗茶,都是成都休闲生活的缩影。
[attach]36738[/attach]
当然,游成都,绝对离不了吃小吃!卤肉夹锅魁(烧饼)就是成都地道而历史悠久的美味。 而这位小胖,就是勤快而手艺高超的成都哥老倌儿(老哥)的代表。
[attach]36739[/attach]
传统的卤肉夹锅魁可以配麻辣大斗菜丝。而其它几种菜都算是创新了。
[attach]36740[/attach]
哇!美味啊!飞熊一边敲键盘一边又流口水了。为了迎合外地游客,卤肉夹锅魁已改名叫鲜卤肉夹饼了。如果将来外国游客多了,是不是应改名叫Chinese Sandwich呢?
[attach]36741[/attach]
更多的成都小吃……
[attach]36742[/attach]
糖油裹子
[attach]36743[/attach]
肉串留香
[attach]36744[/attach]
从宽窄巷子出来,结束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YY,回到现实生活中。国庆气氛很浓。
[attach]36745[/attach]
明天是国庆,我们西藏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