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11-8 20:41

胶南“龙马”的传说

胶南“龙马”的传说      作者:史 星

  古老的胶南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多数传说的真实性难以考证,但一个发生在胶南大村、泊里一带有关“龙马”的传说,却有着详细的史料记载。

  明永乐年间,胶南大村镇龙潭村(古称龙趟子)有一个人叫封思义,他外祖父家在泊里镇崔家疃子村(古称崔家潭子或崔家庄),这里离海只有十几里路远。封思义小的时候常到外祖父家去玩。有一天,外祖父叫封思义到村外的一个大水潭边放马。这一天大雾弥漫,恍恍惚惚中他看见一个奇怪的动物走过来与他的一匹母马交配,使封思义惊诧不已。后来,这匹母马就怀孕了,不久生了一个小马驹。小马驹毛色苍青,身上长满鳞甲,脖子上还长着肉鬃,就像传说中“龙马”的模样。年少的封思义非常喜欢这个可爱的小精灵,外公见封思义喜欢这个小马驹,就索性送给了他。封思义带着这个长得像龙又像马的小“龙马”回家后,全部心思都在“龙马”身上。白天牵着它到附近的山上吃草、到山下的水潭里喝水,晚上就和它睡在一起。方圆几十里地的人听说后,纷纷慕名而来,都想一睹“龙马”的风采。后来知道的人越来越多,这事就传到了诸城县令的耳朵里。诸城县令觉得“龙马”的出现是祥瑞之兆,是兴盛繁荣的好兆头,便命封思义将“龙马”进献给朝廷。事后,封思义因献“龙马”有功,被朝廷授予义勇将军,并被赏赐了不少钱财,一时远近闻名。在清朝编修的《封氏家乘》中载:“封思义,以献龙马有功,授义勇将军。”

  “龙马”的传说听起来是有些离奇,但却有真实的记载。在张廷玉(1672~1755)等编纂的《明史》中记载了这件事,清乾隆版《诸城县志》和《封氏家乘》中也有记载。胶南历史悠久,在历史典籍上多有关于胶南的记载,但记载的事多发生在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西汉之后发生于胶南的事已很少能出现在中国历史典籍上。能记录在《明史》上的这件事情不管大小,值得考究。

  在《明史·五行志》有这样一段文字:

  永乐十八年九月,诸城进龙马。民有牝马牧于海滨,一日,有物蜿蜒与马接。产驹,具龙文,其色青苍,谓之龙马云。

  “龙马”一词在《辞海》中有3个释义:一是骏马,如李白《白马篇》诗:“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二是比喻年老而精神健壮。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三是古代传说中象马的龙。在古书中多有记载,一般说它是马身但长着龙鳞,还会游水,体形比较高大,是非龙非马的动物,但是有龙和马的特征,因此得名。相传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龙马和神龟驮来的“图”与“书”画成了八卦,这就成为“周易”的来源,这也是传说中图画和文字的起源。《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尚书中侯·握河纪》说“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是关于“龙马”较早的记载。

  “龙马”的形状在《汉书·孔安国传》说: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纹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

  古代人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龙马种种“灵气”,寄托了美好的愿望,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今大村、泊里一带,有不少地名带有“龙”或“马”,诸如白马河、石马河、龙古(古作崮)山、青龙谷、九龙潭、龙潭村、龙堂子、跑马场、石马屋、藏马村等。解放前一段时间,这里就叫“龙马区”,毫无疑问,这里的“龙马”不是来源于一个传说,而是因为明永乐年间在这里出生、在这里发现的那像龙像马、可爱吉祥的“龙马”。

964769157 发表于 2012-4-15 09:57

^_^124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