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志67:崂山志 第二章 风景名胜 第十七节 古树名花
第二章 名胜古迹第十七节 古树名花
崂山古树名木遍布,奇花异草丛生。这些古树异卉不仅是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而且也是研究地区气候、保护生态环境、规划旅游布局的重要依据。崂山的古树名花大都与宫观寺庵的风景相关或共存,成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组成部分。
【银杏】 银杏又名公孙树、白果树,属裸子植物,银杏科,是上古孑遗的树种,被称为“活化石”,崂山寺庙中广有栽培。据调查,树龄较长者现尚存37株,最早者植于汉代,晚者植于明、清,其中1000年以上者尚有8株。几处道观寺院所存如下:太清宫,共有银杏4株,树龄均在1000年以上,两株在三官殿院内,树高33.6米,胸径147.5厘米;两株在三官殿院外,树高30米,胸径111厘米。上清宫,共有3株,其中院内两株,院外一株,院内之两株相传植于西汉,迄今已有2000多年,是崂山古树中树龄最老者,两株分立内院大门两旁,东株树高17米,胸径210厘米,横出粗枝上长有三个乳状树瘤,据宫中道士称,此瘤1000年方能长出一个,此树于1990年春被火焚,实为可惜。西株长势较健,树高21.5米,据明代汪有恒的《游崂山记》载,这两株银杏“宋初至今弥茂”,证明其树龄至少逾1000年,宫外一株,树龄不详,长势强健,树高26米,胸径150厘米。明霞洞,共有3株,均在庙院门外,树龄约800余年,树高17.2米,胸径106.7厘米,树势濒危。明道观,共有4株,均在庙院门外,树龄均300余年,树高24.2米,胸径95.5厘米。三株长势尚健,一株濒危。白云洞,有2株,树龄约400余年,树高21.8米,胸径124.1厘米,长势渐衰。华楼宫,共有5株,均分布院内,树龄约800余年,树高26.5米,胸径110.4厘米,枝叶茂盛,生长健旺。法海寺,共有3株,相传与寺庙的创建同龄,约1600余年,树高27米,胸径133厘米,长势渐衰。另在华严寺有2株,蔚竹庵有2株,大崂观有1株,海庙有3株,竹子庵有1株,大麦岛社会福利院有3株,东李村有2株,凝真观有2株。石佛寺遗址有4株,树龄约1000年。
【赤松】 赤松属松科,为崂山乡土树种,但大树少见。白云洞岩顶上有古松1株,形如腾龙,覆荫全洞,名曰“华盖老干”,现已枯死。太平宫路两侧尚存2株,传为宋初建宫时所植,树高20米,胸径74.2厘米,枝叶茂密,长势旺盛,为崂山古松之首。
【桧柏】 桧柏名圆柏,属柏科,为常绿大乔木,树干通直雄伟。据调查,崂山尚存有6株100年以上的桧柏,其中太清宫2株、明霞洞1株、王哥庄镇姜家村2株、蔚竹庵1株。太清宫之2株在三皇殿院内,已有2000多年历史,人称“汉柏”,树高15米,胸径100.3厘米,生长渐衰,西边一株有碗口粗凌霄寄生树身,盘绕而上,直达树顶,夏季凌霄花开满树冠,另有一株盐肤木(又名五倍子)也寄生在汉柏身上,“三树一体”为崂山之一奇。姜家村之一株古柏,生长在村旁田内,树龄约280年,树高9.2米,胸径103厘米,树冠呈伞状,生长旺盛。明霞洞一株,树龄约200年。蔚竹庵一株,树龄约100年。【侧柏】 侧柏属柏科,为常绿大乔木,材质坚实,寿长,树形美。太清宫三清殿前有古柏2株,树龄已500余年,树高15.6米,胸径75.2厘米,生长渐衰。
【朴树】 朴树属榆科,品种有小叶朴、大叶朴和朴树三种。太清宫附近有许多散生大树,其中院内最大一株,树龄已有120年,树高25.1米,胸径70.1厘米,冠幅18米,生长仍很健旺。华严寺东岩石南有一株小叶朴,树高28.5米,胸径103.5厘米,树龄约250年,为崂山最古老之朴树。
【糙叶树】 糙叶树属榆科。太清宫三官殿西有一株,相传植于唐代,树龄已有1300余年,人称“唐榆”,因枝干弯曲如龙,又称“龙头榆”。此树高18.2米,胸径130厘米,树龄古老、形态奇特,为崂山珍贵之名树。
【黄杨】 黄杨属黄杨科,为常绿灌木。太清宫三官殿院西有1株,树龄700余年,树高10.1米,胸径42.7厘米,生长渐衰。明霞洞有小叶黄杨1株,树龄最老,已有800余年。华严寺有小叶黄杨1株,树龄250余年。关帝庙有小叶黄杨1株,树龄200余年。
【乌桕】 乌桕属大戟科,为亚热带树种。在太清宫神水泉东崖有1株110年的乌桕树,树高22米,胸径51厘米,干形挺拔,长势旺盛。乌桕能在太清宫附近长成大树,证明此处气候接近江南。
【黄连木】 黄连木属漆树科,落叶乔木。崂山沿海山坡多有生长,太清宫周围亦有不少黄连木大树,宫院南河崖有300多年生古树8株,树高15.5米,胸径89.2厘米,冠呈伞状,秋季树叶变黄,果实紫红。
【金楸】 金楸又名山楸,属紫葳科,是落叶大乔木。崂山海拔500米以下的山阳坡均有生长,太清宫三清殿院前有1株,树龄已120年,树高26.1米,胸径66.9厘米,为崂山楸树之冠。
【白皮松】 白皮松又名虎皮松,属松科,为常绿乔木。太清宫前有300年生古树1株,树高5.5米,胸径37.3厘米,树冠伞状,生长渐衰。王哥庄镇高家村亦有一株,树龄约400年,树高8.3米,胸径48.4厘米,长势仍盛。
【古槐】 王哥庄镇东台村有一株古槐,位于村东部,树高26米,冠呈伞状,遮地面积南北25米、东西27米,树干高2.5米,胸径3.2米(根基直径4.3米)。树分四支:东枝直径1.07米,西枝直径1米,北枝直径0.7米,南枝已被锯去。树虽中空体裂,但得水土之力,仍生机勃发,古朴苍劲,枝繁叶茂,华盖擎天,在崂山古树中堪称一绝。据传树西曾有山神庙、牛王庙、土地庙三处,并有一高约0.7米、宽约1米的石碣,为古槐立传,碑文中称:“槐于永乐年间托梦与人称:吾槐仁德,千八百岁矣。”口传资料,难免渲染,但根据树围之粗度,其树龄已在2000年以上,为崂山古木之尊。古槐有五景之说,即“槐中抱桃”、“群峰戏槐”、“百鸟争枝”、“槐荫濯月”和“隔帘观雨”。在大雨倾盆之时,树冠周围形成水帘,隔水帘远眺,但见浓云翻滚,天地空蒙,而树下却水气氤氲,袅袅蒸腾,妙趣天成。
【流苏】 流苏属木樨科,又名牛筋力,落叶乔木。春末,白花满枝,气味芳香,在崂山有树龄200年的大树10株。太清宫8株,分布在海滨,树高12.1米,胸径62.1厘米,长势渐衰。大崂观内有2株,树高11.5米,胸径38.5厘米,长势仍很茂盛。
【木瓜】 木瓜属蔷薇科,又名“木梨”,落叶小乔木。太清宫东院有一株大木瓜树,树龄50多年,树高7米,胸径19.4厘米,实属罕见。
【耐冬】 耐冬又名山茶、曼陀罗、玉茗等,属山茶科,山茶的园艺品种很多,崂山的耐冬是其中一种。耐冬在崂山近海岛屿长门岩、千里岛、大管岛及太清宫的八仙墩均有自然分布,各个寺庙及沿海村庄庭园多有人工栽培。据初步调查,现存20年生以上的耐冬大树共52株,其中100年以上的20多株。崂山耐冬的主要分布为:沙子口镇的海庙、小河东、大河东、栲栳岛、后登瀛、岭西、松山后等村共有15株;中韩镇的徐家麦岛、石老人、山东头、午山等村共有8株;夏庄镇的后古镇有1株;北宅镇的大崂、玉龙涧有2株;王哥庄镇的曲家庄、青山、黄山、长岭等村和太清宫共有26株。特别应提及的是太清宫内有100年生以上的耐冬5株,其中在三官殿院内东侧的一株,即《聊斋志异》中所描述的花仙“绛雪”,此树树龄已超过500年,为崂山耐冬之最,树高6米,胸径56.9厘米,冠幅8.7米,现仍枝叶繁茂,生长旺盛。崂山的野生耐冬较多,长门岩、千里岩、大管岛等岛屿上都生长着大量的耐冬,仅长门岩就有549株,长势良好。据1959年考察,大管岛上也有250余株,现已所剩无几。崂山耐冬花有红、白两种,白花者稀少珍贵,太清宫三官殿院内有白花耐冬一株。据志书记载,在崂山西南方之薛家岛东侧鼓子洋礁屿上,古时遍生白耐冬,花朵大可盈把,每当花期,整个海岛如琼宫雪塔,蔚为奇观。崂山红耐冬于瑞雪飞舞的冬季开花,花朵硕大,花色艳红,花期可长达半年之久,并可作嫁接名贵山茶的优良砧木,为花中之珍品,现已被定为青岛市市花。
【桂花】 桂花属木樨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崂山各寺庙宫观及庭园多有栽植。上清宫有金桂1株,太清宫有金桂、银桂、四季桂共5株,生长都很旺盛,每入花期,黄蕊万簇,香气袭人。另在太清宫三清殿院内有一株刺桂,亦为桂花之珍品。
【玉兰】 玉兰属木兰科,为良好观赏树木。崂山各寺庙中100年以上的玉兰有6株:大崂观院内有2株,已有300年,为崂山玉兰中树龄最老者,树高10.5米,胸径42厘米,生长仍很旺盛。上清宫院内有2株,树龄150年,树高8米,胸径28.6米,生长旺盛。明霞洞院内有1株,树龄100年,树高6米,胸径28.6厘米,生长渐衰。白云洞院内有1株,树龄200年,树高11.2米,胸径46.2厘米,为崂山最高的一株。另外太清宫东院有广玉兰1株,高达12米以上,系玉兰的另一品种,颇为珍贵。在茶涧庙遗址有天女花1株,亦属木兰科。
【腊梅】 腊梅属腊梅科,落叶灌木。太清宫三官殿东院及三皇殿院内各有一株,生长旺盛,岁岁开花,花色鲜黄,有清香,为优良观赏树木,颇为珍贵。
【牡丹】 牡丹属毛茛科,落叶灌木,为中国名花,素被称为“花中之王”。崂山寺庙及庭园中多有栽培,上清宫院内有一株白牡丹,枝繁叶茂,年年开花,传说即《聊斋志异》中的花仙“香玉”。
【杜鹃】 杜鹃属杜鹃花科。崂山野生有两种:一种名尖叶杜鹃,又名映山红,多生于山坡、林下及灌木丛中,在巨峰北坡有大片自然分布,满山遍野,十分壮观。明霞洞外西山有一株老杜鹃树,高大健旺,花开烂漫,为崂山之一奇。另一种名小花杜鹃,初夏开白花,又名照山白,唯不多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