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志67:崂山志 第二章 风景名胜 第一节 巨峰风景游览区
大事记第二章 风景名胜
第一节 巨峰风景游览区
因巨峰而得名,位于崂山的中南部。巨峰景区以奇峰众多和山林景观为主要特色,有上十八盘、黄花顶、黑风口、虔女峰、五指峰、巨峰、比高崮、灵旗峰、一线天、自然碑、慈光洞、天乙泉、柱后高、巨峰口、天马峰、迷洞、滑溜口共17处景点,景区面积为7.4平方公里。游崂山登巨峰,可以尽情领略崂山之雄伟奇秀。巨峰景区似天工巧布,巨峰居中,巍然矗立,群峰环列,如众星捧月,虔女峰居其西南,灵旗峰在其东南,其西是五指峰,正北为柱后高,东有峭岩龙穿崮。
【巨峰】 巨峰是崂山的极顶,俗称“崂顶”,海拔1132.7米。峰顶由花团锦簇般的岩峦群体所组成,高约100米,方约600米。峰势陡峭突兀。峰最顶端耸立一块方约数尺的方形岩石,名“盖顶”,又名“磕掌”,此即巨峰之极顶,仅能容三四人坐立。巨峰三面削壁,仅西南面可沿蹊径而上,路极险奇。20世纪初,德人曾设铁链以助攀登。1933年,沿石罅凿石为阶,建造了可容10余人的混凝土平台,建国后又在平台上建高约10米的了望台。
登攀巨峰的山路很多,可谓“山不险不奇,游不奇不快”。南从烟云涧行10余公里;西从柳树台东上15公里;西北由鱼鳞口东南上约5~6公里;北从滑溜口南上约5~6公里;东路由上清宫或明霞洞西去,经会仙山亦可上;西南循大圈子、迷魂涧也有山路可登。现今,自柳树台有公路可通行汽车,直达巨峰。徒步登巨峰若循西北方向,沿路林木茂密,一片青翠。南面山势崔嵬,陡削险峻,出现了不少奇峰、峭岩、怪石、幽洞,旧时峰南还建有许多庙宇,如步行登巨峰,循南路较佳,这条登巨峰的山路共10余公里,从烟云涧出发,北行2.5公里至砖塔岭,再行1.5公里至风口,然后经过铁瓦殿故址、慈光洞、石门、自然碑等处,共行约6~7公里,绕过美人峰,登上山麓,巍峨的巨峰便展现在眼前。
登上巨峰顶,穷目所及,景色壮观。东西南三面俱可观海,天水苍茫,浩瀚无涯,眺望西北,重冈复岭,逶迤连绵。近处山峦重重,竞奇争秀,像千万剑戟,躜头争上。远看青岛市区,隐若可见。至于海上彩霞,山中云气,空中轻雾,则顷刻万状,变幻无穷。崂顶岩壁上,还有许多摩崖刻石。明万历年间莱阳进士高出有《登巨峰顶是劳山绝巅》七言律诗:“晓雾迷离野望宽,天风故借海涛寒。春樵穿石丁丁应,大鸟垂垂剡剡看。咫尺似通青帝座,飘飘一笑白云端。自怜凡骨艰仙遇,寥落浮生竟寡欢。”清代初年安丘文人刘源渌有《登劳山绝顶望海》七言绝句:“小驻人间七十秋,沧桑几度不关愁。到来咫尺蓬瀛路,万里沧波一叶舟。”巨峰还有得天独厚的奇观:一是云海奇观,巨峰之云雾变幻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每当秋季,晴空如洗,蓝天下白云悠悠,从容飞渡,群山在缥缈的云海中时隐时现;春季来临,如纱似绢的云雾轻飘漫荡,细云如条条小溪,衬托着似淡墨点染的远山,婉若山水画卷;夏季时节,云海翻腾如波涛汹涌,峰出云端似海中孤岛,山风劲吹,松涛轰鸣,如同骇浪拍岸。二是彩球奇观,多发生在夏日雷雨时,山间彤云密布,如浪翻腾,电闪雷鸣,个个火球与条条火蛇在峰顶滚动和窜跳,其速眨眼不及,令人惊心动魄。三是旭照奇观,崂山观日出最佳时节是春末或秋初,远望东方海天相交之际,一团红日冉冉升起,霞光四射,波光粼粼,千山万峰都涂上了浓浓的红色,景色十分绚丽。
【虔女峰】 位于巨峰西北,山峰秀丽而润泽有光,山花簪髻,云纱遮面,雾带回绕,仪态万千,酷似一亭亭玉立美女虔诚朝拜,故名。1986年,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应青岛市妇联之请,为该峰题名为“虔女峰”。
【比高崮】 从崂山南麓登巨峰,过石门,绕自然碑,经七星楼、新月、幕云诸景,即达比高崮。其海拔1077米,是巨峰南侧山峰中最高的一座。从山下仰望,此峰似比巨峰还高,故名“比高崮”,又称“美人峰”。该景点的风光特色以登高远眺见长。清山东巡抚崔应阶有《美人峰》七言律诗:“山色真如清净身,凭虚独立迥难亲。洞中未可逄仙子,天外空教侍美人。薜荔作裳云肩润,芙蓉烦黛眉宇新。莫将雾鬓云鬟意,错拟山头姑射神。”
【自然碑】 位于比高崮之南,是崂山南麓登巨峰必经之处。自然碑是崛起于山半的一块巨石,宽约7米,高约40米,顶端前突如碑盖,碑面平削,上望时,见此石傲然耸立在苍翠的群峰层峦中,俨然是一座巨碑,堪称鬼斧神工,是崂山的名石之一。明代文人曹臣《劳山周游记》中记有:“三、四里许,为自然碑,直削千尺,本修额短,俨若天质之妙,因笑秦皇汉武,何不于此勒功德而遂失之也!”周至元有诗赞曰:“岿岿丰碑矗,树来不计年。凿应施鬼斧,题尚待飞仙。苔篆蝌文古,云浸螭额鲜。秦皇空一世,不敢勒铭篇。”
【灵旗峰】 又名“仙台峰”,位于巨峰东南,秀削而薄,如旗展开,故名。又因山顶有三小峰东西排列,俗名“三层崮子”。蓝水《崂山古今谈》记为“灵旗峰,又名仙台峰,在巨峰左侧,其高仅次于巨峰。”
【五指峰】 五指峰位于巨峰西北,高低参差排列着五座山峰,如同手指向天而得名,亦称“五指岳”,俗名“五岔”。此峰海拔高度为1000米,因其高耸雄伟如同巨峰,又名“小巨峰”。
【柱后高】 位于巨峰正北,形如擎天柱,高数十丈,故名。峰后峭壁下有一洞,名“龙穿洞”,传为奇观。由此再北为龙泉山、丈老崮(又名丹炉峰)。远望剑峰千仞,群山巍峨,景象粗犷壮丽。
【天乙泉】 巨峰北下在海拔1100米的丹炉峰下有一泉,名天乙泉,又名原泉。为崂山地势最高的泉,是崂山第一大河白沙河的发源地。旁刻有“原泉”二字。
【黑风口】 黑风口在巨峰西北侧1.5公里处,山口宽约80米,长约100米,海拔871米。因靠近巨峰,加之地势高峻,故山风较大,春夏之季,浓雾弥漫,山口附近阴霾昏暗,故名。黑风口是由柳树台乘汽车沿公路去巨峰必经之地,也是由沙子口顺山路去王哥庄必越过的山口,从靛缸湾沿林中山路登巨峰也由此通过,地处通往巨峰之要冲。登黑风口,仰视崂顶,俯瞰群峰,气象万千,加之岚光变幻,松柏呈翠,飞禽争鸣,清风徐来,足可使人领略大自然的清新。
【黄花顶】 黄花顶在黑风口东约1公里处,为一东西走向之高峰,海拔846米,遍植落叶松,因盛产黄花菜而得名。林地、芳草和飞鸟构成了此处自然风光的特色。穿过林地,沿陡峭之山路再攀登287米的海拔高度,就可登上巨峰。
【滑溜口】 自明道观西行2.5公里可抵滑溜口。滑溜口是崂山的著名山口之一,又名牡牛岭,此处地势甚高,海拔1009.4米,因岭口皆为沙石且坡陡,光滑不易行走而得名。滑溜口为一多岔路口,由滑溜口北上约6公里可直上巨峰,西北去2.5公里可达蔚竹庵,东行则能抵棋盘石、明道观、刁龙嘴和返岭后。四周多植落叶松,郁郁葱葱,覆盖遍山。
【上十八盘】 沿西路上巨峰,自柳树台往上至山顶是一段崎岖艰险的盘山公路,是崂山所有盘山公路中最高的一段,故称“上十八盘”。车过柳树台转向东去,就进入了上十八盘中的第一“盘”。从这里开始,汽车要围山盘旋近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山顶,步行则约需三四个小时。
【一线天】 沿巨峰向南而下,走不太远,就可以看到一处宽约1米、高约20米的狭长石缝,在石缝中仰首上望,只见天光一线,这就是崂山的“一线天”。
【慈光洞】 在自然碑的西南侧不远处有一卵形石洞,洞中可坐数人,洞上刻有明代著名僧人憨山大师手书的“慈光洞”三字。明代憨山来崂山后曾在洞附近的白云庵修驻近一年,其间在洞口题刻“慈光洞”三字,并题七绝一首,镌刻于洞壁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