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10-5 11:23

青岛市志64:档案志 第一篇 档案事业

概 述



  1865年东海关在青岛设分卡,开始形成并保存了一批海关档案。
  德国侵占青岛时期,胶澳总督府在办公厅下设档案室,管理总督府档案;总督府的职能部门也各自建立档案室,管理本部门的档案文件。档案室除管理档案外,还兼管收、发文件等工作。档案的种类有文书档案、城建档案等。
  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侵占青岛的日本青岛守备军各机关秘书部门负责档案的管理。随着一些规模较大企业的建立,企业也相应建立了档案。日本撤离青岛时,掠夺了大量德日侵占时期档案,致使青岛早期档案所剩无几。
  北洋Gov统治时期,胶澳商埠历届Gov都设立了档案机构。各机关档案机构的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定,有的以科为单位管理档案,有的由各股办事员负责保存,有的由总务部门统一管理。1924年8月20日,《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办事规则》规定,在各处科设专门管理档案的管卷室,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各股汇交的档案。由于实行有文必档的做法,档案数量增长较快。但档案管理仍处于分散状态,各科、股均有自己的档案,管理方法上自行其事,工作极不统一。
  南京国民Gov统治青岛后,Gov机关仍设科、股管理档案,区街的档案管理也得到加强,各区公所设置文卷室。档案工作制度有所健全,出现了《青岛市财政局管理档案简则》、《青岛市区公所保存文卷简则》等专门的档案管理制度。1933年随着南京国民Gov“提高行政效率”运动的开展,青岛市也开始酝酿改革档案工作,青岛市Gov秘书处于11月18日提出《整理本府卷宗办法》,决定将第一科管卷室改为总管卷室,统一管理市Gov秘书处各科、股档案。工作方法也由以前按机关管理改为分类管理,实行“类”、“组”、“宗”、“案”、“件”五级编档方法,档案管理分散的状态有了较大的改变。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前,青岛市Gov档案有的内迁重庆,有的就地隐藏,有的随军撤退,致使大批档案散失损毁。日本侵占后,伪青岛特别市公署档案初为各部门自行保存,1942年8月伪青岛特别市公署规定,公署档案由总务局文书科负责保存。这一时期,青岛档案工作被“日化”,连档案工作术语也改用日称。日军除直接插手Gov档案工作外,还搜集了一大批山东等地的经济档案,以日本商工会议所为据点,利用这批档案制定掠夺中国经济的所谓“开发计划”。
  南京国民Gov第二次统治时期,青岛市Gov及所属各机构立即恢复档案工作,同时还从重庆等地迁回档案,以维持行政工作的需要。这一时期,青岛市档案工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体制,青岛市Gov秘书处以第一科文书股管卷室管理档案;青岛市财政局则成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在第一科设置专门管理档案的档案股,财政局还采取了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归档等办法。1949年国民党政权撤离青岛时,掠走、烧毁了部分档案,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青岛解放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执行1949年4月25日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即约法八章)将档案列入接收计划。军管会入城后,迅速封存、接收了国民党政权遗留的所有档案。
  建国以后,青岛市档案工作在中共青岛市委、市Gov的领导下,逐步走上了规范化、专门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1950年6月,中共青岛市委设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列入编制序列。此后,不断地充实完善档案管理机构。
  195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全国档案工作会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中共青岛市委、市人民委员会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分别设置档案科。1959年8月,青岛市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集中统一管理全市党和Gov系统的档案工作。在此期间,全市完成了清理建国以来积存档案任务,推行了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制度。1963年5月,青岛市制定了《各级机关文书立卷归档工作的几项规定》和《市级机关档案材料保管期限参考表》,第一次在全市实行了统一的档案工作标准。科技档案工作初步发展,企业、科研和城市建设等单位普遍建立了科技档案机构,制定了科技档案管理办法。
  “文化大革命”时期,青岛市档案工作受到严重冲击,档案机构严重削弱,规章制度遭破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岛市档案事业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加强了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档案设备亦不断更新,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已经形成了以档案馆为主体,遍及各行各业、多层次的档案工作网络。
  档案工作成为初级阶段建设的一项专门事业。档案工作摆脱了单纯围绕机关服务的小圈子,面向社会,面向各项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档案工作已经渗入工业、农业、科研等各个领域。科技档案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会计、教学、艺术等专门档案逐步建立。各单位开始重视收集、管理声像档案等不同载体的档案。档案馆接收、征集档案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1987年《档案法》公布后,档案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开放建国前档案,还开放满30年的建国后档案;公民个人可持合法证明到档案馆查阅开放档案。利用档案的人次和卷次进一步增加。各级档案室也主动开展服务,为本机关的业务工作提供了依据。

leon 发表于 2009-10-5 11:25

第一篇 档案事业  
第一章 档案机构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attach]30411[/attach]
1997年新建的青岛档案馆   

建国前,青岛市档案工作停留在分散管理阶段,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体制。建国初期,青岛市党政机关建立了机关档案工作,实行党政档案分别管理的体制。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Gov(人民委员会)各自设立档案科,分别管理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档案工作。
  1959年,按照中央关于党政档案工作统一管理的要求,实行党政档案统一管理的体制,档案工作统由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室档案科管理,各级党委直接领导档案工作。
  1963年3月17日,成立青岛市档案管理局,负责对全市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内设档案管理组和档案保卫组。1964年设秘书科、业务指导科、档案保卫科。
  “文化大革命”时期,市档案局被撤销。
  1979年9月,中共青岛市委决定恢复市档案局,继续实行党政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确定青岛市档案局既是党的机构,又是Gov机构,由市委直接领导,列入Gov序列。青岛市档案局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全市的档案事业,指导、协调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体制,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其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二)制定全市档案事业发展长远规划和年度计算,并组织实施;
  (三)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搞好全市档案馆网络规划建设,指导、协调各级各类档案馆科学管理各种档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四)对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五)组织全市档案工作者开展档案学术理论研究;
  (六)负责对全市档案人员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
  (七)负责全市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八)负责档案工作对外交流和接待事项;
  (九)负责全市档案工作宣传事宜。
  内设业务科、保管科。1980年设秘书科、业务科、现行档案管理科、历史档案管理科、编研科。1984年设秘书科、文书档案指导科、科技档案指导科、现行档案管理科、历史档案管理科、编研科、技术室。1986年增设征集科,1987年3月7日增设科教科,同年3月18日科改处。
  至1990年,档案局(馆)编制87人,实有60人。

leon 发表于 2009-10-5 11:27

第一篇 档案事业  
第一章 档案机构
第二节 档案馆


[attach]30412[/attach]
青岛市档案馆


 筹建于1959年,成立于1961年7月,“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撤销,1979年恢复,为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革命委员会直属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与青岛市档案局合署办公。青岛市档案馆主要任务是:在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基础上,集中统一管理全市党政档案和有关资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积极提供利用,为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职责范围是:(一)接收与征集本馆管理范围内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二)对所保存的档案进行科学的整理和保管;(三)开展档案的利用工作,为社会提供服务;(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编辑出版档案史料;(五)参与史志的编修工作。青岛市档案馆总面积3 043平方米,库房30间,面积1 658平方米,阅览室1间,面积70平方米,检索室1间,面积48平方米。缩微室1间,面积70平方米,接待室1间,面积48平方米。档案馆代码:437020;馆址:青岛市湖南路39号。

 

leon 发表于 2009-10-5 11:28

第一篇 档案事业  
第一章 档案机构
第二节 档案馆

青岛市城建档案馆 


  1981年7月1日成立,1985年11月20日正式开馆。馆内设置业务指导组、档案管理组、技术处理组(后改科)和办公室,人员定编14人。馆址青岛市黄县路1号。档案馆代码:437402。青岛市城建档案馆总面积4 254平方米,库房12间,面积1 789平方米,阅览室4间,面积150平方米。
  青岛市城建档案馆是青岛市人民Gov所属的科学技术事业单位,履行全市城建档案的管理职责,归口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领导。其职责是:接收和管理青岛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城建档案;科学管理进馆档案,积极开展利用工作,汇编有关材料;对属本馆接收范围的工程项目的档案进行检查和业务指导,并参加工程的竣工验收。

leon 发表于 2009-10-5 11:28

第一篇 档案事业  
第一章 档案机构
第二节 档案馆

县(市)区档案馆


  50年代末,青岛市各县在合并县委、县Gov(人委)档案室的基础上组建县档案馆,隶属县委办公室领导,与档案局(科)合署办公。1986年各县(市)档案馆升格后,为县委、县Gov直属文化事业机构。负责各县党政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编制档案检索工具,开展档案利用和编研工作。1990年,平度市档案馆被评为山东省二级先进档案馆,崂山区、胶州市、胶南县档案馆业务建设达到山东省三级先进标准。
  青岛市各区于50年代末建立档案馆,由区委、区Gov(人委)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区档案馆被撤销。1986年恢复后,列为区委、区Gov直属文化事业机构,与区委档案处合署办公。各区档案馆负责接收区属单位的档案,征集社会散存档案,负责进馆档案的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工作,编制档案检索工具,开展档案利用和编研工作。

leon 发表于 2009-10-5 11:28

第一篇 档案事业  
第一章 档案机构
第二节 档案馆

青岛市辖县(市)区档案馆情况表
[font=宋体]表1              (1990年)[/font] [table][tr][td=1,1,108][font=宋体] 馆  名[/font][/td][td=1,1,86][font=宋体]人员编制[/font]
[font=宋体] (人)[/font][/td][td=1,1,101][font=宋体]库房面积[/font]
[font=宋体](平方米)[/font][/td][td=1,1,197][font=宋体]   馆   址[/font][/td][td=1,1,123][font=宋体]档案馆[/font]
[font=宋体]编码[/font][/td][/tr][tr][td=1,1,108][font=宋体]即墨市档案馆[/font][/td][td=1,1,86][font=宋体]17[/font][/td][td=1,1,101][font=宋体]1000[/font][/td][td=1,1,197][font=宋体]即墨市横河街7号甲[/font][/td][td=1,1,123][font=宋体]437022[/font][/td][/tr][tr][td=1,1,108][font=宋体]胶州市档案馆 [/font][/td][td=1,1,86][font=宋体]13 [/font][/td][td=1,1,101][font=宋体]389[/font][/td][td=1,1,197][font=宋体]胶州市中心路7号[/font][/td][td=1,1,123][font=宋体]437024[/font][/td][/tr][tr][td=1,1,108][font=宋体]胶南县档案馆[/font][/td][td=1,1,86][font=宋体]15[/font][/td][td=1,1,101][font=宋体]659[/font][/td][td=1,1,197][font=宋体]胶南市珠山路93号[/font][/td][td=1,1,123][font=宋体]437024[/font][/td][/tr][tr][td=1,1,108][font=宋体]平度市档馆  [/font][/td][td=1,1,86][font=宋体]14[/font][/td][td=1,1,101][font=宋体]900[/font][/td][td=1,1,197][font=宋体]平度市红旗路 [/font][/td][td=1,1,123][font=宋体]437026[/font][/td][/tr][tr][td=1,1,108][font=宋体]莱西县档馆[/font][/td][td=1,1,86][font=宋体]13[/font][/td][td=1,1,101][font=宋体]600[/font][/td][td=1,1,197][font=宋体]莱西市黄海路 [/font][/td][td=1,1,123][font=宋体]437025[/font][/td][/tr][tr][td=1,1,108][font=宋体]崂山区档案馆[/font][/td][td=1,1,86][font=宋体]16[/font][/td][td=1,1,101][font=宋体]687[/font][/td][td=1,1,197][font=宋体]崂山区李村镇向阳路74号[/font][/td][td=1,1,123][font=宋体]437021[/font][/td][/tr][tr][td=1,1,108][font=宋体]市南区档案馆[/font][/td][td=1,1,86][font=宋体]5[/font][/td][td=1,1,101][font=宋体]41[/font][/td][td=1,1,197][font=宋体]湖北路9号 [/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08][font=宋体]市北区档案馆[/font][/td][td=1,1,86][font=宋体]5[/font][/td][td=1,1,101][font=宋体]63[/font][/td][td=1,1,197][font=宋体]陵县路75号 [/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08][font=宋体]台东区档案馆[/font][/td][td=1,1,86][font=宋体]5[/font][/td][td=1,1,101][font=宋体]55[/font][/td][td=1,1,197][font=宋体]顺兴路24号 [/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08][font=宋体]四方区档案馆[/font][/td][td=1,1,86][font=宋体]5[/font][/td][td=1,1,101][font=宋体]48[/font][/td][td=1,1,197][font=宋体]人民路275号[/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08][font=宋体]沧口区档案馆[/font][/td][td=1,1,86][font=宋体]5[/font][/td][td=1,1,101][font=宋体]70[/font][/td][td=1,1,197][font=宋体]永平路51号 [/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08][font=宋体]黄岛区档案馆[/font][/td][td=1,1,86][font=宋体]4[/font][/td][td=1,1,101][font=宋体]91[/font][/td][td=1,1,197][font=宋体]黄岛区崇明岛路[/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able]

leon 发表于 2009-10-5 11:30

第一篇 档案事业  
第一章 档案机构

第三节 档案室


  机关档案室 德国侵占时期和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殖民当局设立档案室。北洋Gov接收青岛后,各机关在秘书部门设立管卷室。档案工作人员称为管卷员。由此至青岛解放,管卷室的性质作用均未有大的变化。建国后,中共青岛市委于1950年6月设档案管理人员1人,开始集中管理市委文件。1951年3月,中共青岛市委在秘书处下设档案室,同年底市委设总档案室,管理市委的全部档案文件。此后,青岛市各级党政机关逐步建立了机关档案室,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干部。195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了全国档案工作会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青岛市各级机关进一步明确了档案室“集中管理”档案和“组织利用”等职能。1959年机关档案室开始以党的档案为核心,集中统一管理本机关党、政、工、团档案,成立统一的机关档案室。1963年1月,青岛市党政群机关共122个单位,已建立档案室的有86个单位。其中,实行党政档案统一管理的53个单位,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33个单位。1981年底,市直111个单位,都建立了档案室。县、区、局属基层单位5 344个,建立文书档案室?4 833?个,占90.4%。1985年全市有各级机关档案室1 064个,占立档单位的100%。1987年后,青岛市机关档案工作向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由单一的管理文书档案转变为管理各种门类、各种载体档案的综合档案室。
  科技档案室 50年代末,青岛市企业、科研单位档案工作得到发展,成立了技术档案室。1963年1月,中央、山东省、青岛市和市辖各县属工业企业201个单位中,建立档案室的有117个单位,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有61个单位,建立归档制度的有114个单位。全市5个较大的科研单位,也都建立了科技档案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1981年青岛市重点恢复整顿科技档案,是年,有科技档案的837个单位,已建立科技档案室或科技档案工作的有734个,占87.7%。1985年青岛市有各类科技档案室765个。1987年,青岛市各企业开始建立企业档案综合管理的档案室,统一管理企业的文书、科技、专业档案;一些单位设置了包括情报资料工作在内的档案资料中心。
  档案人员 1963年,青岛市市直101个单位共有档案干部159人,其中专职84人,兼职75人。1981年恢复整顿工作完成以后,市直111个单位共有档案干部218人。其中,文书档案干部158人,科技档案干部60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3人、中专18人、高中48人、初中及其以下的129人。到1985年,全市市直、县(区)直单位机关档案室共有专职档案干部655人,兼职1 778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33人、中专307人、高中948人;局、县(区)属工矿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兼职科技档案干部1 109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23人,中专229人,高中471人。1990年全市大型工业企业档案室定编228人,实有239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85人、中专52人、高中75人、初中27人。

leon 发表于 2009-10-5 11:30

第一篇 档案事业  
第二章 行政管理

第一节 统筹规划


  1956年,中共青岛市委制定了《青岛市1956~1958年党的档案工作规划》,这是青岛市第一个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划。《规划》以档案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为重点,提出了建立健全机关文书处理工作、机关档案室工作和加强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培养档案干部等目标。《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全市党的系统逐步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建立健全了档案机构,推行了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归档制度,档案移交走上正规。
  1979年12月15日,中共青岛市委制定了《关于加速恢复和整顿档案工作的意见》。在《意见》的指导下,到1981年底,青岛市基本完成文书档案工作和科技档案工作的恢复整顿任务,各级档案机构得到恢复和建立,基本形成了全市规模的档案工作网络。
  1983年,青岛市档案局提出《关于开创青岛市档案工作新局面的意见》。明确开创青岛市档案工作新局面的主要任务是:在1985年前,全市要继续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定专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馆(室)的业务建设和馆库建设,各档案馆要大力丰富馆藏,使之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档案资料基地。各档案馆(室)要组织力量进行检索工具建设;科技档案工作要落实《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充分发挥科技档案在经济建设中的效益;逐步实现档案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开展档案理论研究。在《意见》的指导下,全市档案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各县档案工作领导体制得到调整。1985年6个县档案局均列入Gov序列,崂山县、胶县、胶南县建设了新档案馆;各档案馆开展了检索工具建设;开办了档案电大教育;筹建了档案学会。
  1986年6月,青岛市档案局制定了《青岛市档案事业发展“七五”计划》。《计划》要求:根据青岛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档案工作改革,进一步面向社会开放历史档案,创造条件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在全市建立一个以各级档案馆为主体、档案室为基础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馆藏丰富、为初级阶段建设事业提供信息的网络。“七五”期间,《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逐步得到落实,青岛市档案馆增置温度监测和湿度自动控制设备,开展档案技术保护工作,配备了缩微、照相、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设备,开始研究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开放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向社会开放档案的要求;机关档案工作、企业档案工作开始向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实行各种门类、各种载体档案的综合管理。

leon 发表于 2009-10-5 11:30

第一篇 档案事业  
第二章 行政管理

第二节 统一制度


  建国前,档案的收集、管理未形成统一管理。建国后,档案工作逐步形成统一管理的机制。1959年开始,集中统一管理中共青岛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系统的档案。1963年,青岛市档案局成立后,第一次在全市实行了统一的档案工作标准,统一了全市档案工作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各项档案规章制度受到冲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市恢复建立了一系列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青岛市加强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全市档案业务建设规范,逐步将全市档案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leon 发表于 2009-10-5 11:31

第一篇 档案事业  
第二章 行政管理
第二节 统一制度

青岛市档案管理行政规章一览表
[list][font=宋体] 表2(1962~1989年)[/font] [table][tr][td=1,1,122][font=宋体]序号[/font][/td][td=1,1,123][font=宋体]制订时间[/font][/td][td=1,1,123][font=宋体]制发单位[/font][/td][td=1,1,123][font=宋体]规章名称[/font][/td][td=1,1,123][font=宋体]备注[/font][/td][/tr][tr][td=1,1,122][font=宋体]1[/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62.7.3[/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人民委员会[/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关于加强管理城市基本建设档案的试行办法》[/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22][font=宋体]2[/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63.5.29[/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档案局[/font][/td][td=1,1,123][font=宋体]《各级机关文书立卷归档工作的几项规定》《市级机关档案材料保管期限参考表》[/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22][font=宋体]3[/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64.4.24[/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财政局、市档案局[/font][/td][td=1,1,123][font=宋体]《关于加强财会档案工作的报告》[/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人民委员会批转[/font][/td][/tr][tr][td=1,1,122][font=宋体]4[/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79.12.15[/font][/td][td=1,1,123][font=宋体]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室[/font][/td][td=1,1,123][font=宋体]《关于加速恢复和整顿档案工作的通知》[/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22][font=宋体]5[/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80.6.30[/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档案局[/font][/td][td=1,1,123][font=宋体]《关于县级机关的档案划分全宗问题的意见》[/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22][font=宋体]6[/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80.8.2[/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档案局[/font][/td][td=1,1,123][font=宋体]《区级机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参考表》《关于区级机关文书立卷归档范围分工的意见》[/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22][font=宋体]7[/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80.11.1[/font][/td][td=1,1,123][font=宋体]中共青岛市委[/font][/td][td=1,1,123][font=宋体]《关于青岛市档案馆的体制和领导关系问题的通知》[/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22][font=宋体]8[/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81.3.7[/font][/td][td=1,1,123][font=宋体]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室,青岛市人民Gov办公室[/font][/td][td=1,1,123][font=宋体]《市直机关文书处理工作暂行办法》[/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22][font=宋体]9[/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84.2.10[/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经委、青岛市档案局[/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企业科技档案工作整顿验收实施细则》[/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22][font=宋体]10[/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85.8.24[/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公安局,青岛市档案局[/font][/td][td=1,1,123][font=宋体]《关于厂矿、企业、机关、学校、保卫组织档案材料清理、管理工作实施细则》[/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22][font=宋体]11[/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85.11.23[/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档案局[/font][/td][td=1,1,123][font=宋体]《关于区档案科(馆)业务工作规范化几个问题的意见》[/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22][font=宋体]12   [/font][/td][td=1,1,123][font=宋体]  1985 [/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经委[/font]
[font=宋体]青岛市档案局[/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引进企业、设备项目档案资料管理试行办法》[/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22][font=宋体]13[/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87.1.20[/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档案局[/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企业科技档案工作定级升级标准实施细则》(试行)[/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22][font=宋体]14[/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87.8.1[/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档案局[/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执行〈档案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实施细则》(试行)[/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22][font=宋体]15[/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88.3.4[/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档案局[/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企业档案分类编号试行方案》[/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22][font=宋体]16[/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88.12.1[/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人民Gov[/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r][td=1,1,122][font=宋体]17[/font][/td][td=1,1,123][font=宋体]1989.11.8[/font][/td][td=1,1,123][font=宋体]青岛市档案局[/font][/td][td=1,1,123][font=宋体]《档案著录标引实施规则》(试行)[/font][/td][td=1,1,123][img=1,1]http://qdsq.qingdao.gov.cn/icons/ecblank.gif[/img][/td][/tr][/table][/list]

leon 发表于 2009-10-5 11:31

第一篇 档案事业  
第二章 行政管理

第三节 监督指导


  机关档案业务指导 50年代初,中共青岛市委秘书处先后举办档案干部培训班,对党委系统档案干部进行业务指导。1956年,中共青岛市委、市人委分别成立档案科,负责指导全市党政系统的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工作的重点是贯彻国务院1956年4月16日公布的《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建立健全机关档案工作机构,配备档案干部,制定档案工作制度,并组织、指导各单位对建国前档案进行清理和整理工作。
  60年代,全市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重点:一是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党政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决定,指导各机关档案室以党的档案为核心,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档案。二是指导进行战备档案工作。1962年8月,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室档案科组织各单位进行档案战备工作,指导各档案室结合战备鉴定档案,销毁确无使用价值的且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对重要档案编制目录,并清理了积存零散文件,1965年中共青岛市委把档案备战列入市委备战工作规划,在市委备战 领导小组下设档案专业组,并向全市党员干部进行档案备战动员,安排档案清理、鉴定、核实、配套和安全保管。鉴定中提出凡是本机关形成的档案保管期限从长,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的保管期限从长,对国家有长远利用价值的保管期限从长,上、下级文件与本机关形成文件紧密联系的保管期限从长;对多余的发文副本,没有参考意义和只有临时参考意义的事务性文件,一律剔出处理。全市清理档案工作到1966年初基本结束。三是指导各单位开展清理和整理建国前档案工作。1961年对建国前档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1962年2月通知各单位彻底收集,并在原有基础上加工整理妥善保管。1963年5月接收了部分档案进馆保存。1963年底,青岛市档案局再次组织力量,对建国前档案情况进行检查、统计,接收有关部门档案进馆。四是加强对文书立卷归档的指导。1963年,针对部分单位中存在的文书立卷工作不落实等问题,加强了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归档制度建设,制定了文书立卷归档的范围和各类文件的保管期限参考表,统一了市级机关的文书立卷办法。
  1980年青岛市档案局重点组织恢复“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的文书档案工作,指导各级档案机构建立健全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清理积存档案。通过1980年的清理,市直105个单位有100个清理完毕,占95%;区、局属单位清理完毕的占91%。
  完成机关档案工作恢复整顿任务后,青岛市档案局把工作的重点转向继续提高业务水平方面。从1982年起,指导各档案室摸索文书立卷经验,提高案卷质量;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仅1982年就有82个市直单位制定或重新修订了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分类大纲、保管期限、借阅和保密等制度。1983年青岛市档案局指导各级档案部门开展档案资料两编工作(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编辑档案史料),1984年,市县两级档案馆编制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全宗介绍、文件字号索引、文件卡片、人物卡片等检索工具,共976册,卡片59 640张;编辑档案史料汇编43件,34万字。档案工作的领域也不断扩大。1982年着手指导街道办事处建立档案工作,制定了有关材料的立卷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1987年指导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档案工作,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档案900卷。
  青岛市档案局在档案业务指导中,推行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自1980年以来,先后制定、转发了《机关档案业务建设标准》等10多项业务规范性文件。与此同时,积极推行机关档案综合管理,全市1 064个机关档案室中,已有324个为综合档案室,占总数的30.45%。1990年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青岛市人民Gov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实行机关档案综合管理的通知》,要求全市各机关将本单位的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业务档案、声像档案由机关档案室统一管理。同年5月,根据山东省档案局的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机关档案综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争创省级先进活动。到1990年底,全市有98个单位达到省级先进标准,其中省二级先进单位4个。

  企业、科研单位档案业务指导 1959年10月,青岛市开始抓科技档案工作,总结推广了四方机车车辆工厂等单位的典型经验。1960年,通过贯彻国家档案局召开的大连技术档案工作会议和山东省召开的技术档案工作济南现场会精神,全市科技档案较集中的企业、科研单位建立了科技档案室或与文书档案统一管理的档案室,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科技档案干部。在此基础上,组织科技档案干部清理积存档案,掌握区分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的标准,初步实现了科技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1961年6月,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室以市城建、港务局、邮电局、电业局为试点,研究城市基本建设档案的管理方法,1962年7月,由青岛市人民委员会颁布《青岛市关于加强管理城市基本建设档案的试行办法》,统一了全市城建档案的管理办法。科技单位也普遍建立了科技档案室,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档案工作的报告》,明确了科技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共青岛市委、市人委分别召开工厂、企业、科研单位负责人会议,部署全市科技档案工作,推动了科技档案工作的发展。青岛市档案局、青岛市科委共同组织了科技档案大检查,重点检查机构建设和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专题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清理积存文件等问题。1965年6月21日,青岛市档案局组织62个单位的领导和负责科技档案的工作人员133人,由副市长带队到济南参观“北京站科技档案展览”,通过实例教育有关人员重视科技档案工作。
  1981年,青岛市档案局重点组织科技档案的恢复整顿工作。通过贯彻专业主管机关统一领导的原则,完善科技档案管理体制,设置了机构人员,落实了集中统一管理和业务建设的要求。到同年底,全市县、区以上有科技档案工作任务的837个单位,按国家规定的科技档案恢复整顿的标准检查验收,恢复整顿科技档案工作基本合格的有477个单位,占56.99%;按《科技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由分管生产、技术的擎天柱分管科技档案工作的有670个单位,占80.05%;把科技档案工作初步纳入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的有452个单位,占54%。1982年企业整顿开始后,青岛市档案局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把整顿科技档案纳入企业全面整顿的目标。1983年,青岛市转发了国家经委、国家档案局《关于企业科技档案工作整顿验收五条标准的通知》,青岛市各专业主管机关和企业在全面整顿中,把科技档案与其他工作同时整顿、同时验收,科技档案工作在企业整顿验收标准中占一定比例;档案部门参加检查团一起对企业进行检查验收。青岛市召开经验交流会,交流、推广档案恢复整顿工作的典型经验。同年底,全市已有10个系统将科技档案工作列入企业全面整顿的检查验收。到1984年底,已经验收工交、基建系统555个单位,经青岛市企业整顿领导小组批准合格的有453个单位,占验收总数的81.62%。
  1985年,青岛市档案局会同青岛市重点工程指挥部制定《关于加强重点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通知》,与城乡建委、重点工程指挥部对杭州路立交桥、青岛港8号码头工程等16个重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维护了重点工程档案的完整。同年,青岛市档案局与青岛市经委制定《青岛市引进技术、设备项目档案资料管理试行办法》,确定了引进项目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管理体制、提供利用等要求,并对引进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
  1987年《国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后,青岛市档案局确定青岛啤酒厂、青岛染料厂、青岛第六棉纺织厂为试点单位,制定了《青岛市企业档案分类编号试行方案》。1988年《企业档案工作定级升级标准》下达后,青岛市档案局组织了评审机构,在青岛碱厂和青岛第五棉纺织厂进行试点,同年5月,山东省档案局在这两个单位召开考评现场会,确认两单位档案管理达到国家二级先进企业的标准。市档案局召开企业档案升级活动现场会,推动全市企业档案升级活动不断发展。到1990年,全市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达到国家一级先进标准的有12个、国家二级48个、省级先进292个,总数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通过企业档案升级活动,推动了企业档案的发展。

  专门档案业务指导 1983年,青岛市开展专门档案的建档工作,制定了专门档案管理办法。到1990年,青岛市已经建立了会计档案、教学档案、地名档案、保卫档案、审计档案、公证档案、工商行政管理档案、艺术档案、新闻档案、环境保护档案、出版档案等专门档案。

  组织档案业务协作 1957年,青岛市纺织系统建立了文书档案工作协作组。1963年3月,青岛市档案局在全市市直单位组织建立档案工作协作组,共11个。“文化大革命”时期,档案工作受到冲击,档案工作协作组停止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0年8月恢复建立协作组。市直105个单位分为12个协作组。1986年作了调整,140个单位分为16个协作组。

leon 发表于 2009-10-5 11:31

第一篇 档案事业  
第二章 行政管理

第四节 档案宣传、教育与科研


  档案宣传 建国以来,为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青岛市各级档案部门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档案宣传活动。1987年《档案法》颁布后,青岛市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学习、宣传〈档案法〉的通知》,组织全市档案人员学习、宣传《档案法》。1988年4月23日,国家档案局常务副局长冯子直向全市700多名档案人员宣讲《档案法》。同年8月,青岛市档案局,青岛市Gov法制局联合对全市宣传、贯彻《档案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1989年,青岛市档案局举办了《前进中的青岛档案事业》展览,共展出展牌72块,照片530张,珍贵档案资料100余件,分为青岛市档案事业发展情况、历史档案珍藏,利用档案产生的效益以及学习、宣传《档案法》4个部分。3 500多人参观了展览。1990年青岛市档案局、青岛市档案学会、青岛电视台联合拍摄了电视专题片《档案随想录》在青岛电视台播出。
  干部培训 1951年秋,中共青岛市委秘书处组织档案工作人员赴山东分局办公厅,学习建立档案工作。1953年市委秘书处召开市委所属单位档案工作座谈会,通过学习、实习、参观、讨论等方式,轮训了所有市直党政机关的档案干部。1956年青岛市举办了全市档案干部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档案干部的素质。1963年10~12月,青岛市档案管理局组织了一期有376人参加的档案干部培训班,针对当时受训人员多数从事档案工作时间短的特点,培训班除讲授档案基本知识外,还安排了一定的示范课和经验介绍,学员学用结合,初步掌握了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的基本知识。1980~1989年青岛市档案局共举办全市性各类档案业务培训5次,档案干部业务培训的主要课程有:《文书工作基本知识》、《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等,培训人员达4 000人。各市(县)、区、市直单位举办各类档案业务培训436期,人员达20 000人。
  此外,1985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档案专业,青岛市开办10个教学班,招生对象以在职档案干部为主,学员经过半脱产学习三年,1988年有300多人毕业。同时,又有102人参加档案电大学习。1989年、1990年青岛市档案局和中共青岛市委党校举办了两期文书档案大专证书班,530人参加学习。
  档案学会 1981年山东省档案学会成立时,青岛市15名档案干部被吸收为会员。同年7月17日成立“山东省档案学会青岛小组”,开展档案学术研究。1986年1月24日成立青岛市档案学会,有会员199人,并召开第一次档案学术讨论会。档案学会是中共青岛市委领导下的学术团体,主要任务是组织学术理论研究,宣传普及档案知识,开展学术交流,推广档案学术研究成果和档案工作经验,编辑学会刊物。山东省档案学会青岛小组成立后,青岛市档案学术研究逐步开展。1981~1989年先后多次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的教授和国家档案局领导作学术报告,每年召开学术讨论会。1981~1986年,青岛市共完成档案学术论文136篇,在全国性会议和刊物上发表10篇论文,在省级会议和刊物上发表10篇论文。到1990年,全市累计有9篇论文获奖。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