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选介
青岛盐业职工医院
该院于1948年6月1日建立,设于青岛港六号码头,命名为山东胶澳盐工医院。青岛解放后,由胶澳盐务局接管。1950年迁址市北区济阳路2号,并扩建下属盐区基层保健所(站)11处。1953年,迁至崂山效区上马镇。1958年,改名青岛市盐务局职工医院。1972年1月,更名为青岛盐业职工医院。为综合性企业医院,隶属青岛市盐业公司。
1986年全院占地16476平方米,建筑面积5932平方米。病床102张,病床使用率767.6%。职工9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6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0.96,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0.95。日均门诊量129人次。
医疗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保健科、中医科、五官科、口腔科、手术室、计划生育门诊和肠道门诊,医技科室有放射科、药剂科、检验科、理疗针灸室、超声波室、心电图室和内窥镜室,还有3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300、200毫安X光机等。
该院不仅承担盐业职工及其家属的医疗保健任务,还向当地机关、工厂、学校和农民开放,抢救危重病人,并协助当地卫生院解决疑难问题。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
1898年夏,侵青德军设立德国海军野战医院,1900年改建为德国总督府医院。1914年11月,侵青日军接管后改为陆军病院。1915年5月,陆军病院一部分改为青岛疗养院,1916年6月改称青岛病院。1923年4月青岛病院隶属于日本驻青岛侨民团。1927年3月改为同仁会青岛医院,1938年1月又改称同仁会青岛医院诊疗班。1945年11月由南京国民Gov接管,1946年3月命名为国立山东大学附属医院,隶属于南京国民Gov教育部。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改为山东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隶属于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1956年9月改为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隶属于山东省卫生厅。该院为综合性教学医院,是山东省东部的医疗、教学、科研中心。1986年全院占地6.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991平方米。病床使用率96.9%。职工1405人(医学院编制在医院工作的17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20人,副主任以上高级卫生技术人员4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5人。医生与护士之比1:0.89;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2.3。日均门诊量1929人次(正在施工的新病房大楼建成后,建筑面积将达51504平方米,病床将增至900张)。
医疗科室有内科、小儿内科、神经内科、外科、心胸外科、小儿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肿瘤科、干部保健科、麻醉科、急诊科、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同位素科、理疗科和药剂科。并设有血液病、内分泌病、计划生育、神经病学研究、眼科病理、动物实验等研究科室及11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全身CT、大型X线机、B型超声诊断仪、肺功能检查仪、大脑透发电位描记仪、体外循环人工心肺机、眼科透热冷冻手术仪、钾钠氯一氧化碳分析仪、伽玛照相机、钴治疗机等。图书馆藏书6万册。还附设护士学校1所,为全省培训输送护理人员。
该院以内科、外科、心血管、血液、神经内科、骨科,泌尿科和眼科为重点专业。1952~1986年,重大科研成果达86项。1978年以来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科研成果和专著有35项,其中14项获奖。治疗螨虫病酒渣鼻的特效药“肤螨灵”获日内瓦第十四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银牌奖。《人工关节的临床应用研究》、《骨关节X线诊断学》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另外,获国家经委、卫生部奖3项,省科技奖4项,省卫生厅、教育厅奖4项。《羊血球凝集抑制试剂制备的研究》等达国内先进水平。1982年被青岛市授予花园式单位,1986年被授予市文明单位。同年,妇产科被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单位。 附 录
医院选介
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职工医院
该院于1953年建立,门诊部设于厂内原青岛铁路分局医院四方卫生所,病房设在厂外。1966年新建医院大楼落成。为综合性企业医院,隶属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
1986年全院占地9315平方米,建筑面积8158平方米。病床180张,病床使用率78.23%。职工34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75人,副主任医师3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0.8,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1.94。日均门诊量723人次。
医疗科室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传染科、眼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手术室、急诊室、黑光室、女工卫生室,还有药械科、放射线科、检验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超声波室、胃镜室,并设有专科门诊、保健门诊、肠道门诊、职业病门诊和计划免疫门诊。下设车间、宿舍区5处保健站。主要仪器设备有脑电图机、生理记录仪、纤维胃镜、电脑监护仪、手术显微镜、500毫安X光机、体外反搏器、B型超声诊断仪、血气分析仪和气相层析仪等。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