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志56:教育志 第二篇 幼儿教育
第二篇 幼儿教育第一章 管 理
第一节 办园形式?
德、日侵占青岛时期,占领当局曾为其侨民幼稚园。1924年夏,公立女子两级小学校附设幼稚园1班。1932年市立实验小学、江苏路、台东镇、朝城路、顺兴路及私立育英小学各设幼稚园1班,招收幼儿359人。至青岛解放时,市区公、私立幼稚园及部分小学附设的幼稚班,共收托幼儿近2000人。
?建国后,幼儿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1950~1953年由Gov接管了私立幼儿园,同时鼓励各工厂、企业、机关举办幼儿园,并适当开办寄宿幼儿班。各幼儿园向工农子女开门,职工子女入园入托可享受减免费待遇。1952年10月,全市共有幼儿园39所,入园幼儿4285人。
?1953~195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妇女大量走上工作岗位,送子女入托入园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了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送子女入园的需要,各工厂、企业、机关、部队、街道及一部分有条件的小学都办起了幼儿园、幼儿班。1957年市区幼儿园已达209所,在园幼儿7106人,其中绝大多数是机关、企业办的。1958年全市(包括崂山郊区)各类幼儿园猛增至1 770所,入园幼儿达93384人。新增加的幼儿园多数为街道、农村生产队和中小企业所办。1962年经调整,停办、合并了部分条件较差的幼儿园。至1965年,市区(不含崂山县)幼儿园降至307所,入园幼儿数为12813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幼儿园停办,幼儿教师改行,入园幼儿数锐减。1975年入园幼儿数略有回升,但仍只有8000余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市的幼教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时值人口出生高峰期,幼儿入托难问题突出。为此,青岛市人民Gov于1979年成立了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及市直属单位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兴办托幼事业。1984年市Gov制定了城镇和农村托幼事业发展目标。1988年10月,全市托幼园所发展到9355所,收托婴幼儿286485人,入托率为58%,3岁以上幼儿入园率达81.11%。基保城镇学前一年受教育率为96.4%,3岁以上入园率为83%;农村学前一年受教育率为94.2%,3岁以上入园率为80.1%,全部提前达到市Gov提出的发展目标。
?1988年全市幼儿园中,公办的幼儿园22所,小学附设学前班183个,其他绝大部分园所是依靠社会力量兴办的。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单位办。市Gov规定,凡有3个以上需入托职工子女的单位,应自办托儿所;职工数逾500人的单位,应自办幼儿园。1988年全市大中型企业全部办起了托儿所。85%建起了幼儿园。有20多个市直属单位办起了系统幼儿园,招收机关及下属单位职工的子女。系统幼儿园一般比较正规,设备和师资条件较好,不但为本系统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而且在保教质量方面为下属单位的园所树立了榜样。
?二、联合办。自办幼儿园有困难的单位,与其他单位或街道、个体集资合办。
?三、集体办。市区大多由街道办事处主办,设于居民集中地段,占市区幼儿园的26.9%,市财政和街道工业对其补助。农村由农民庥资或民办公助。1988年农村园所达5372所,入托率为53.3%,幼儿入园率达94%,各乡镇大多建起了中心幼儿园。
?四、个体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Gov鼓励有条件的个人办托幼园所,市、区、街道有关部门对其加强管理、指导和监督。1986年11月,市区个体托幼园所达2500余所,收托婴幼儿9000余人,占市区入托婴幼儿的12.6%。个体托幼园所收托的婴幼儿多是3岁以下,市托幼工作办公室先后下发了《表体托儿组织暂行管理办法》和《青岛市个体托儿组织合格标准》,组织有关部门编写出适合3岁以下幼儿的教养教材,采取各种形式提供其人员素质。 第二篇 幼儿教育
第一章 管 理
第二节 行政管理?
托儿所、幼儿园的经费、人事、房屋、设备及日常行政事务管理,由主办单位负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业务指导。1986年市教育局初教科有一名副科长及两名教研员专门负责幼儿教育管理及业务指导,各县、区教育局也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青岛市托幼工作领导且成立后,由负责文教工作的副市长担任级长,市Gov文教办公室、市妇联、市总工会及教育、卫生、计划、经济、城建、财政、劳动、粮食、房产等局(委)的负责人为成员,统一领导全市托幼工作,制定规划,解决大事。各县(区)及市直各单位均设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市、县(区)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专职干部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Gov和街道办事处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托幼工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立了市、县(区)、片(乡、镇)、园四级教学研究网络,1987年9月,市、县(区)中心教研组共有专、兼职教研人员300余人。? 第二篇 幼儿教育
第二章 保教工作?
第一节 教育教学管理?
幼儿园分小班、中班、大班3级,每班人数分别以25、30、35人为限。幼儿一般3岁入小班,次年升入中班,后升入大班直至入小学。多数幼儿园在园年龄为3.5至6.5岁,以与小学入学年龄衔接。
?1949~1965年,幼教工作基本遵循教育部颁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健康河蟹地发展。教育部门主要做好公办幼儿园的管理及保教工作,以点带面提高保教质量。各幼儿园普遍执行《幼儿园暂行规定》和《暂行教学纲要》,统一教养原则及教学内容,明确了幼儿园应根据幼儿身心特点进行教育,执行“保教合一”的原则,逐步纠正了只重教育、忽视教学或只重教学、忽视教育的偏向,组织幼儿教师学习苏联幼教理论和各科教学法,总结交流经验。为解除职工后顾之忧,还采取一些方便职工的具体措施,如接送幼儿出入园制度、延长在园时间、增办寄宿班和吃饭班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幼儿象成人一样,天天背毛主席“语录”,唱“语录歌”、“样板戏”,搞“大批判”,甚至进行高难度的体育比赛。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人化,保教质量严重下降,致使许多幼儿不敢进幼儿园。
?1977年始,幼儿教育教学逐步走下正规。青岛市托幼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加强了托幼园所的管理,致力于提高保教质量。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力求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1979年后,每年由市托幼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一次全市幼儿教育工作大会,检查、总结、评估幼教工作,表彰先进托幼园所及个人,集中研究解决幼教工作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并制定出具体措施。1979年5月,青岛市认真贯彻执行了教育部制订的《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并要求幼儿园按《北京幼儿园教学大纲》开设课程,安排幼儿一天生活。1982年制订了《青岛市保教人员守则》。
?1985年后,市教育局两次下发了有关学前班教育管理的规定,纠正了学前班管理不严、小学化严重的状况。1986年制订了《青岛市保教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青岛市幼儿园组织和领导幼儿一日活动标准》,统一印刷了《青岛市幼儿园周--逐日活动计划表》、《青岛市幼儿教育档案材料目录》等。1987年制订了《青岛市幼儿园教育管理评估意见(试行草案)》。1988年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意见》,市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对托幼组织实行目标管理和分类管理,要求各幼教部门制定管理方面的总体目标和长、中、短期目标。与此同时制订了城镇和农村托幼组织分类标准,按设备、人员、教养等方面的质量将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各划为4类,规定了一至三类的细则。1985年评出一类园所20余所,作为示范对其他园所开放,并指导二类以下园所做出升类规划,限制达标。1987年实施分类管理,按类收费,优升劣降。19884年一类园所已达161所。? 第二篇 幼儿教育
第二章 保教工作?
第二节 保教人员
幼儿园的负责人为园长。3个班以下的幼儿园设园长1人,会计1人,4个班以上的增设副园长1人;10个班以上的寄宿幼儿园增设副园长2人。幼儿教师全面负责本班幼儿教育工作,平均每班配备2~2.5人。保育员主要负责幼儿卫生和生活管理工作,同时配合幼儿教师教育幼儿。全日制幼儿园平均每班配备保育员0.8~1人,寄宿制幼儿园平均每班配备2~2.2人。幼儿园设医务人员1~2人,定期为幼儿检查身体、防治疾病、制订合理食谱等。幼儿园园长一般从有经验的教养员中提拔。1983学年度,全市受过专业训练(幼师毕业或相当于幼师毕业的培训班)的园长为24人,其中市区20人;1986学年度分别增至192人、103人,占园长总数的27.8%和30.8%。幼儿教师的来源主要有:(1)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由国家分配;(2)幼师职业中专或职业高中班毕业,择优录用;(3)从社会上择优招聘;(4)从其他工作岗位调入。
建国初期,人民Gov即注意幼教人员的培训及其素质的提高,组织她们参加政治学习及各项活动,帮助她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业务培训班及专题讲座,系统学习幼儿教育理论及基础知识,提高其文化素质;举办观摩课、公开课,交流工作经验,并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使不少原来水平较低的幼教人员逐步胜任了工作,有的还成为优秀幼儿教师。1959年成立的青岛幼儿师范学校,至1962年共向全市幼儿园输送了幼儿教师200余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师资队伍受到严重摧残,许多优秀的幼教人员受到批判和迫害,被迫改行。有的工厂幼儿园甚至采取大换班的方式,把幼儿教师全部撤换,改用了普通职工或家属工,幼儿教师业务素质严重下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强了幼儿师资的培训与师资素质的提高,吸收了一批有经验的小学教师充实学前班。1979~1988年,随着幼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先后举办24期园长培训班,以提高园长的业务与管理水平。对未取得幼师合格资格的幼儿教师,先进行短期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训练,缺什么,补什么。在此基础上,开办离职、半离职、函授等幼师班,共办31期,学员达1 336人,并经常举办群众性的教研活动,如备课会、观摩课等,选拔优秀幼儿教师做示范。与此同时,加强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与正规化培养,市区及各县(市、区)均办起了幼儿师范学校,部分职业中专、职业学校也开办了幼师班,每年向各幼儿园输送合格的幼儿教师。1983学年度,全市4 217名幼儿教师中,受过专业培训的仅为198人,其中市区146人,分别占全市及市区总数的4.6%、9%。1986学年度,全市及市区受过专业培训的幼儿教师占总数的比率分别上升到6%和30%。? 第二篇 幼儿教育
第二章 保教工作?
第三节 教育内容与方法
建国初至“文化大革命”前,依据教育部1952年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幼儿园教学纲要》(草案),培养幼儿体智德美健康全面地发展。主要是通过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等活动完成的。幼儿园还进行识字教学,青岛市幼儿园设置了语认(语言和认识环境)、计算、体育、美术(包括绘画、手工、欣赏)等课程。?
[attach]29943[/attach]
198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仍规定认从体、智、德、美四方面培养幼儿全面发展。据此,青岛市教育局制定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1)生活卫生习惯。教给幼儿生活一些简单的卫生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和独立生活的能力。(2)体育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其正常发育,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其体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使他们动作灵敏、协调、姿势正确。培养他们机智、勇敢、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3)思想品德。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教育,培养幼儿具有优良的品德、文明的行为。(4)语言。培养幼儿发音清楚、正确,学习说普通话。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思维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5)常识。丰富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方面粗浅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认识社会及自然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逐步形成对待人和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6)计算。教幼儿掌握10以内数的概念和加减运算,学习一些有关几何形体、时间、空间等粗浅的知识,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7)音乐。教给幼儿唱歌、舞蹈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等,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8)美术。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锻炼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以上内容按小、中、大3个班由浅及深分别提出具体要求,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来完成。游戏为幼儿教育最常采用的方法。幼儿园的游戏有: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小、中班上课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大班游戏的形式逐渐减少。幼儿上课时间随年龄递增,一般每节课小班10~15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各班均不考试,不留作业。?
[attach]29944[/attach]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