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9-27 11:09

青岛旅游志 | 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交通└专项旅游交通

第三篇 旅游服务与管理  
第三章 旅游交通

第六节 专项旅游交通


  旅游车辆 1982年以前,青岛市仅有较低档次的出租车127部(包括三轮摩托车96部)。1982年以后,先后组建了国旅车队、客车出租公司、中青公司、天鹅旅游汽车有限公司和旅游汽车公司等企业,专门经营各种旅游接待、出租汽车等业务。1986年全市共有旅游汽车585部。1987年新增64部,总数达到649部。其中,大型客车62部、中型客车125部、小型客车395部、其他服务车辆67部。豪华级和超豪华级车辆占50%。1985~1987年,仅青岛旅游汽车公司就运送中外乘客84万人次,车辆行驶936万公里,创利润902.37万元。1988年青岛旅游汽车公司出租车辆为707部,其中大型客车75部、中型客车125部、小型客车416部、其他服务车辆91部。各旅行社拥有大型旅游汽车38部。1990年全市旅游系统共有出租营运车辆212部,包括旅游汽车公司和国旅、中旅、青旅、汇泉王朝大酒店、石峰宾馆车队。1992年青岛市区至崂山各风景点旅游客运专线有4条,旅游车辆242辆。市区到崂山游览区只需40分钟。火车站、栈桥等各繁华地段,车站、码头,各大宾馆均有发往崂山“一日游”的车辆。
  崂山旅游交通 1903年,为方便德官兵到柳树台度假休养,进山游玩,德占当局开工兴建青岛市区台东镇至柳树台的汽车公路,为通往崂山的最早的一条旅游汽车公路。自用汽车可直接行驶到海拔450米高处的麦克伦堡疗养院。出租车辆通常停在低处的查里车库,距疗养院大约有半个小时的徒步路程。1907年德总督令德商费理查德经营青岛市区至崂山柳树台麦克伦堡疗养院的汽车营运,为进崂山的最早的营业性汽车营运线路。1908~1909年,柳树台疗养院、疗养楼增多,成为著名的风景疗养区,每年接待疗养者和进山游客数千人,基本都是通过台柳路抵达的。德国人为开发崂山旅游,还开通了青岛至太清宫的汽船,至登窑、大崂观等处汽车亦可通达。由青岛游崂山,可乘汽车至柳树台,从柳树台登山,或经沙子口至登窑登山,或由海路至太清宫登山。德人经调查发现有16条登山路可供游人游崂山,便在路旁石面上刻石立志,依次编号,标明登山图,约6~16丈(20~53米)间作一标志,指示游人按图觅路,循标往返,不用引路即可登至绝顶。德占时期,崂山可通达(游览)的名胜约分为南、北、中三部。南部主要为青山、明霞洞、上清宫、太清宫、天门峰、聚仙宫等;北部主要为华楼宫、大崂观、神清宫、迎仙岘、白沙涧、修真观、遇真观、太平宫等;中部主要为九水、柳树台、鱼鳞口、蔚竹庵、五指峰、巨峰、明道观、华严庵、白云洞等。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期间,基本没有对崂山旅游道路和交通进行过建设。南京国民Gov第一次统治期间,曾对崂山旅游道路进行一次有规模的修建。1930年建成登流路(登瀛至流清河)和庄太路(王哥庄至太清宫),1931年筑成大庄路(大崂观至王哥庄),1934年筑成柳北路(柳树台至北九水),1935年筑成北大路(北九水至大崂观),新筑的5条旅游公路总长度为41.4公里。同期还新修和整修崂山各景点之间的供游人游山的人行道19条,计57公里,并增设了石桌、石凳、路线牌等。由于通往崂山的旅游公路和山内游山道路的不断完善,抗战爆发前夕前往崂山旅游已比较方便。由青岛市区往崂山旅游可乘公共汽车前往,也可乘出租汽车。崂山山内游览可承租山轿。1936年,由青岛市区乘坐青岛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共汽车已可抵达崂山沙子口、登窑、大河东、云烟涧、聚仙宫、流清河;九水、桃园涧、王子涧、板房;乌衣巷、大崂;夏庄;白沙河等处。崂山山内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游览山轿。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期,崂山旅游交通逐渐衰落。
  60年代,军队出于战备需要修筑了流清河至青山公路,地方Gov改造了湛山至流清河的湛流公路,市区车辆由南线可直达青山垭口,促进了太清宫景区一带的旅游。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崂山旅游交通得到大规模开发。80年代初,青岛市Gov开始对崂山旅游公路进行有计划、有规模的改造。改造前,南线为由青岛市区经湛山、王家麦岛、山东头、石老人、沙子口、流清河到达太清宫全程34公里的简易公路,有的路基宽度不足4米;北线为由青岛市区经李村、夏庄、惜福镇、王哥庄到达仰口全程51公里的简易公路,有的地段仅能单向通车;中线(也称内线)为由青岛市区经李村、汉河、西九水到北九水,从北九水西行可至乌衣巷,南行可至五里岗,入沧沙公路返回李村,全程42公里的道路,其中途径崂山山区一段行车困难。1982~1987年,对南线和北线共投资1442.8万元,进行7次大中修工程,使南线全线路基宽度达8~10米,全部沥青路面,晴雨通车,昼夜通行汽车3000辆次以上;北线通过分段改线、改建,拓宽、铺筑沥青路面、增建桥涵,使青岛市区至王哥庄形成长45.6公里、宽9.5~10.5米的沥青和水泥路面(罗圈涧至惜福镇)。1988年全线路况达二级和三级标准,并接通了崂山太清宫经垭口、仰口到达王哥庄的线路,使南北线连结起来,合称外线。内线1983~1986年大中修工程投资631.5万元,使全线大部分路段达到二、三级公路,个别路段为四级公路。
  湛流干路是青岛市区通往崂山的主要旅游道路,也是青岛的第三条出口公路,60年代改建后,70~80年代曾分段进行过扩建。1990年青岛市Gov投资1900万元对青岛大学至石老人段进行拓宽改造。3月动工,是年6月竣工通车。全长7.65公里,主车道为16米宽的沥青路面,路基宽40米,日车流量在5000辆次以上。1993年青岛市东部开发指挥部又改造了该路山东路至泉州路段,建成宽50米的三块板式道路,两侧各有5米宽的人行道,5米宽的车道,3米宽的隔离带,快车道宽24米。湛流干路及崂山旅游公路的规模改造,大大缩短了青岛市区到崂山旅游的游程,促进了崂山旅游的发展。90年代初崂山“一日游”日益兴旺,1993年崂山旅游最高峰时日接待游客已达5万多人次。

  崂山内的旅游道路除修复旅游公路和游人人行山道外,还开辟了2条游览索道。1990年4月动工兴建崂山太清宫游览索道,1991年4月6日竣工投入运行,总投资400万元。该索道架设在太清宫至上清宫、明霞洞之间,全长1200米,高差约200米,为单线循环复式吊椅索道。由13根钢铁立柱架起,51排开式座椅,每排可并坐2人,运行速度每秒1.25米,每小时可单程运送游客400人。1992年8月,崂山仰口游览索道竣工投入运行。该索道架设在太平宫脚下仰口湾至觅天洞口,全长1000米,为单线循环双人吊座椅式游览索道。索道高差约200米,设49排开式座椅,每排并坐2人,单程运行时间12分钟,单程运送能力为每小时500人。至1993年,2条游览索道已累计运送游客数万人次。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