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9-27 11:09

青岛旅游志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旅游交通 | 市区旅游交通

第三篇 旅游服务与管理  
第三章 旅游交通

第五节 市区旅游交通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出于长期霸占掠夺的目的,即着手修建市区道路。市区道路按欧洲方式设置下水道、人行道和车行道。其后拉客人力车和欧式乘用马车进入青岛,成为市区最初的主要客运交通工具。1901年青岛引入汽车,但初时主要为达官显贵的私人用车,未用于经营。当时,所有客运车辆都没有固定行车路线,行车按客人要求,属于出租车性质,但收费按时间计价而不是按距离计价。1909年,青岛人力车达到600余辆。德占当局建立了人力车库和车夫收容所(集体宿舍),让车夫集体寄宿。收容所设4个大宿舍和食堂、浴室、电灯和自来水设施,可住800余人。人力车库和收容所当时被认为是东亚首创。1913年,人力车达到1000余辆,成为市区客运交通的主体。汽车和乘用马车由于价格较高,租赁者较少。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期间,汽车有所发展,但人力车仍然是市区客运的第一大交通工具。1921年,全市有乘用汽车147辆、乘用马车80余辆、人力车1710余辆。
  青岛城市公共汽车出现于1926年。设在太平路的“青蚨汽车公司”率先开辟青岛城市公共交通。购置8辆汽车,划定路线,设站售票,依班次运行,形成经停市区繁华地段,通往四方、沧口、李村等地的营运线路,使青岛成为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有市区公共汽车的城市。
  30年代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青岛进入第二个城市发展和旅游业繁荣时期,市区交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1933年,城市公共汽车开辟出10条营运线路。以大沽路为总站,1路:大沽路至第一公园;2路:大沽路经青岛神社(现贮水山儿童公园)至东镇;3路:大沽路经大、小港码头至东镇;4路:大沽路至西镇;5路:大沽路经李村、九水至板房;6路:东镇至徐家宋哥庄;7路:东镇经湛山、山东头至李村,再经台柳路返回东镇;8路:李村经李沙路至沧口;9路:李村经李河路至沙子口,再经汉宅路、台柳路返回李村;10路:东镇至王哥庄。此间,人力车依旧是营运主体,  但出租汽车已有所发展。是年,出租汽车达到35家,拥有出租汽车200余辆。1934年7月,为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市区公共汽车营运线路有所调整。调整后仍为10路,海滨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加强。经停主要旅游景区(点)的公共汽车线路主要有:1路:河南路—文登路。区间站点有中山路、栈桥、常州路、海滨公园(现鲁迅公园)、赛马场(现汇泉广场)、樱花路(现中山公园门前)。2路:大窑沟—文登路。区间站点有天津路、曲阜路、栈桥、常州路、海滨公园、赛马场、樱花路。其他8路依次为:河南路—台西三路;大窑沟—台西三路;大窑沟环行线;沧口—夏庄;五里岗—大崂;九水岔口—登窑;河南路—白沙河;河南路—板房。1935年,公共汽车营运额达8万元。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公交营运路线分市内线、市郊线和旅游线。市内线降至4条,其中有2条由市区通至中山公园。旅游线主要是由市区到崂山各旅游风景点的路线,季节性经营。日占后期,日军大肆征用各种交通车辆,使公共交通和旅游交通近于瘫痪。
  南京国民Gov第二次统治时期,青岛市区交通未能恢复,并逐年滑落。1945年10月,市内市郊共开通12条路线,1947年降为10条。至1948年10月,市区仅剩东镇—中山路、大窑沟—四方、大窑沟—中山公园3条公共汽车线路,还不能完全保证正常运营。公共汽车的衰落,给人力车客运的发展提供了契机。40年代末,人力车行业发展到了顶峰,达4000余辆,成为夏季来青避暑游客的主要交通工具。
  建国后,党和人民Gov极为重视已有20多年历史的城市公交事业,致力于发展公共汽车交通,出租车被取消,人力车在公共汽车的兴盛中逐渐衰落。50年代,市区恢复和新辟公交路线14条,另辟3条为方便海滨旅游的季节性线路。60年代又建成无轨电车线路2条,投入营运电车近70余辆,使公交车线路总数达到19条。“文化大革命”期间,发展相对较为缓慢。1978年,全市营运线路24条,线路长度为422.4公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区交通出现较大发展。1979年成立建国后第一家出租汽车公司,拥有出租汽车28辆。1981年开通第三条无轨电车线路,另增开4条公共汽车线路;全市营运线路达到30条,公交营运车辆510辆,完成营运总量41926人次。1982年延长部分线路并开通中山公园至辛家庄的东部沿海线路。1984年开通浮山所至延安路的32路。1985年开辟33、34路,延长29路线路。1986年成立青岛市天鹅旅游汽车公司,主要担负外事用车和观光旅游等服务用车。1989年首批小公共汽车进入营运线路。1991年全市共有小型公共汽车568辆,经营线路11条。1992年建成山东省第一座多层公交停车场。至1993年,青岛城市公共交通已形成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专线车(含双层车)、小公共汽车4大类,营运线路51条,总长度1094公里,营运车辆1875辆,平均日客运量达197.9万人次。出租车达到4874辆,年客运量达3060.6万人次。市区交通已构成多层次、多方位的发达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均有多路公交车或旅游专车通达,便利的城市交通为青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