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旅游志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旅游交通 | 航空旅游交通
第三篇 旅游服务与管理第三章 旅游交通
第三节 航空旅游交通
30年代初,青岛旅游业逐趋繁荣,城市人口达45万人,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也非常大。此时国内民用航空事业已起步,航空客运的快捷备受游人瞩目。为方便青岛与外界的交往,1931年中国航空公司与青岛达成协议,在沪平航线中增设青岛一站。1933年1月11日,中国航空公司的上海—南京—海州—青岛—天津—北平航线正式开通,成为青岛第一条民用航空运输线。青岛机场设在沧口,每周逢周二、四、六由沪北上,三、五、日由平南下。飞机为史汀逊式。航空公司(青岛)设在太平路22号。乘坐飞机必须提前一日与该公司接洽,预留座位,不能临时购票。票价青岛至海州40元,至上海120元,至天津100元,至北平120元。
1934年为方便游客自上海到青岛的夏季旅游,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沪至青暑期飞行特班。1935年沪平线改为道格拉斯大飞机C-46、C-47飞行,提速近五分之二,改机后的票价为青岛至海州40元、至南京70元、至上海90元、至天津70元、至北平80元。提速和机票价格的调整使旅客增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沪平航线被迫停飞。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期间,航空被日本人控制,沧口机场被日本人占领,在青岛成立了“大日本航空株式会社青岛出张所”,开辟了东京—福冈—青岛—北平航线,每日往返开航,但此时航空旅游交通作用主要体现在满足日本游客的需求上。
南京国民Gov第二次统治时期,由于胶济铁路和青岛海上客运的衰落,加之战争年代旅客外出都希望尽可能减少旅途时间以求安全,青岛的民航客运一度发展较快,成为该时期青岛对外界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在青岛开辟7条航线,南至南京、上海,北至天津、北平,西至济南、徐州,每天均有飞机往来。乘坐飞机,需在中山路29号中国航空公司青岛办事处,或中山路96号中央航空公司青岛站提前登记,起飞前一天购票。往返机场由航空公司专车接送。1946年8月1日起实行的经停青岛的飞机航班有,周一:上海—南京—徐州—青岛—天津—北平(中航C-47机),上海—青岛—济南—北平—青岛—上海(中航C-46机),北平—济南—青岛—南京—上海(央航);周二:北平—天津—青岛—徐州—南京—上海(中航C-47机),上海—青岛—济南—北平—济南—青岛—上海(中航C-47机),上海—南京—青岛—北平(央航);周三:上海—南京—青岛—济南—天津—北平(中航C-47机),上海—青岛—济南—北平—济南—青岛—上海(中航C-46机);周四:上海—青岛—济南—天津—北平—青岛—上海(中航C-46机),上海—南京—青岛—北平(央航);周五:北平—天津—济南—青岛—南京—上海(中航C-47机),上海—青岛—济南—北平—青岛—上海(中航C-46机),北平—济南—青岛—南京—上海(央航);周六:上海—南京—青岛—济南—天津—北平(中航C-46机),上海—青岛—济南—北平—济南—青岛—上海(中航C-46机);周日:上海—南京—青岛—北平(央航),北平—天津—济南—青岛—南京—上海(中航C-47机),上海—青岛—济南—北平—青岛—上海(中航C-46机)。是年国民党空军为牟利亦在青岛开办沈阳—青岛定期航线,出售客票。1946年5~12月央航在青岛的客运量为1489人次。1947年中航和央航两公司在青岛市的航空客运量达到10519人次。1949年初,航空用于军事运输,青岛航线停航。
建国后,青岛民航站于1958年8月正式开航,开辟北京—济南—青岛航线。每周二、四、六各一班,当日往返。使用伊-14飞机。1961年因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停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与外地交往增多,民航客运得以发展。1982年8月5日使用海军流亭机场临时恢复开航,站区面积1万平方米,职工50人,旅客候机厅200平方米,机动车8辆,只能起降安-24小型飞机。开通了上海—青岛、青岛—北京2条航线,每周2班。不久又开通上海—青岛—大连航线。是年运送旅客5046人次。1983年开辟沈阳—大连—青岛—南京航线,每周2班往返。1984年国务院确定青岛为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后,青岛民航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85年,国务院批准流亭机场改造工程计划,3月青岛民航站移迁胶县海军机场,期间保证了安-24飞机上海—青岛—北京、沈阳—大连—青岛—上海2条航线的畅通,共输送旅客1万多人。11月16日流亭机场跑道主体工程竣工,航站重新迁回。新机场为军民合用,占地面积44966亩,距崂山县流亭镇2.6公里。机场内主要设施有办公楼、餐厅、油库用房、锅炉房、车队用房。车队用房暂用作候机室。迁回后即增辟青岛—广州航线,每周3班。全年输送旅客12192人次。1986年改建后的流亭机场,现代化程度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机场跑道由原来的2000米延长到2600米,跑道厚度增至34厘米,并增添了1条60米的滑行道、2条联络道;扩建停机坪27110平方米,可同时停放4架MD-80飞机,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盲降和夜航灯光设备。职工发展到220人,成为山东半岛的重要航空港。年内开通了齐鲁航空旅游项目;开辟了青岛—郑州—西安航线,每周1班,使用安-24小型飞机。这一航线的开辟使青岛加强了与中原和西北各城市间的联系,尤其是与西安这一旅游热点城市的联系,成为青岛与西安两个热点旅游城市间的空中旅游交通热线,对促进青岛旅游客源市场起了积极促进作用。1982~1986年,青岛民航站基本建设投资累计达8455万元;安全起降2356架次,安全系数达100%;旅客吞吐量达13.85万人次,年平均增长120%。至1986年底,青岛民航站共有航线8条,每周达20多个班次,由青岛可达上海、北京、沈阳、南京、大连、广州、郑州、西安。是年青岛民航站输送旅客77572人。
1987年,青岛—广州旅游热线在广交会期间和青岛旅游旺季改为每周1班;3月,山东省民航局恢复济南—青岛往返航班,使用4架从英国引进的肖特-360型飞机,每周3班,当日往返;年内优质服务被放在重要位置,增设3项服务项目:(一)主动为台胞来青旅游探亲提供方便,帮助年老体弱和妇幼旅客买票,提供食宿方便;(二)先后与海天大酒店、汇泉王朝大酒店、黄海饭店、八大关宾馆、华侨饭店、北海宾馆等一批旅游饭店签订了协议,设置了机票代售点,方便来青的中外游客,并增设台胞售票窗口;(三)候机室为中外游客提供时刻表、小件寄存服务项目。机场全年安全起降飞机2336架次,增长282%,安全系数为100%,平均日进出港旅客420人次。全年客运量达141690人次。
1988年2月6日流亭机场新候机楼正式交付使用,该工程1985年7月26日动工,总建筑面积10150平方米,总投资2000多万元。主体分3层,1~2层分别为进出港的国内、国际客厅,3层为业务办公房。每小时可输送旅客300多人,候机厅可容纳1000多名旅客,使用电子自动显示牌等国内先进服务设施。3~12月新候机楼接待中外旅客17万多人次。同期完工的机场招待所投资98万元,每天可供120名中外旅客住宿候机。3月增辟了青岛至合肥航线,每周2班。年内青岛至广州航线由三叉戟改为波音737(128座)和波音757(198座)客机,青岛至上海、青岛至北京航线由B-146改为MD-80客机,座位增至142座;青岛至大连、沈阳、长沙等小航线均由国产运7型客机取代了安-24型飞机,提高了运力;青岛至香港临时包机2月由香港飞青岛2架次,3月青岛飞香港1架次,6月辟为旅游包机。6月8日,青岛至香港旅游包机首航成功。至1988年底,该航线安全飞行30航次,运送中外游客8262人次,乘坐率97%,营业额418万元外汇人民币,经济效益在全国同类临时航线中名列前茅。这是山东省首条直飞海外的航线。8月10日,日本—青岛直航旅游包机亦首航成功。两条包机航线为青岛开辟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1988年青岛空港实现旅客年吞吐量174826人次,安全起降2536架次,增长8.6%,安全率100%。
1989年1月20日,民航青岛流亭机场经批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山东省唯一正式对外开放的机场。5月,青岛—香港直航包机由每周往返2个班次增至3个班次。年内,增辟了青岛至厦门、长春、长沙、杭州的新航线,使国内航线增至16条,每周由80个班次增至96个班次。青岛市旅游航空服务公司经青岛市Gov批准成立,经营包机业务,全年实现出港旅客113250人次,增长28%;进港旅客123293人次,增长14.6%;安全起降5922架次,安全率100%。1990年青岛设置了MD-82飞机飞行基地,结束了无大型客机的历史,由单纯的到达站变为始发站。全年旅客吞吐量达281203人次,增长60%,安全起降3750架次,安全率100%,航班正常率95%。
1991年成立了青岛市空港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青岛市交通局。3月,青岛市旅游航空服务公司由青岛市旅游局成建制划归青岛市交通局。12月24日开通青岛经上海至汉城的国际旅游包机航线。全年旅游包机航线共运送中外旅客48900人次,营业收入2300万元外汇人民币。年内,中国西南航空公司开通青岛—成都航班。至年底,青岛航站共有航线18条,每周50多个航班。通航北京、广州、上海、武汉、厦门、长沙等国内21个大中城市和香港、汉城等国际城市。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83880人次。1992年,青岛开辟了深圳—青岛、昆明—重庆—青岛、哈尔滨—青岛—温州、沈阳—青岛—海口等4条国内新航线,并首次安全起降了A-300-600空中客车大型客机。9月,经国家批准,青岛流亭机场正式获准接受外国籍飞机,从而结束了山东省无对外航空口岸的历史。年内成立了青岛航空旅行社,向旅客推出“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541685人次。
1993年,先后与国航、上航、西南航、西北航等10家航空公司签订协议,新辟青岛至兰州、重庆、温州、海口、武汉、福州、天津6条航线。首次接纳了由境外直飞青岛的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一行170余人大型代表团的外航专机,为开通国际航线积累了经验。扩建候机楼1080平方米投入使用。青岛至香港旅游包机保持每周4个航班,全年飞行214架次,运送往返旅客54690人次,营业额达3643万元外汇人民币。青岛经上海至汉城旅游包机保持每周1个航班,全年飞行53架次,运送往返旅客3997人次,营业额达279万元外汇人民币。青岛空港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709692人次,其中出境旅客达到7万多人次。至1993年底,青岛已开辟出26条国内航线和2条国际旅游包机航线,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汕头、温州、福州、杭州、宁波、海口、昆明、重庆、西安、兰州、长沙、武汉、郑州、南宁、贵阳、成都、哈尔滨、沈阳、大连、乌鲁木齐、合肥、济南以及香港、汉城等30多个国际和国内城市建立了空中通道,形成了深受国内外游客欢迎的空中旅游交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