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9-27 11:06

青岛旅游志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旅游交通 | 铁路旅游交通

第三篇 旅游服务与管理  
第三章 旅游交通

第二节 铁路旅游交通


  青岛铁路旅游交通主要依托胶济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的贯通。胶济铁路始建于1899年9月,1902年6月通车至潍县,1904年全线建成通车,有客车90辆,开行长短途混合列车14对,客运量55.88万人次,开始成为与海上客运并列的进出青岛的两大交通渠道之一。由于铁路运输速度快、成本低、运量大,胶济铁路的建成通车及与津浦铁路的贯通,使欧洲与青岛间的旅行不走海路而取道西伯利亚大铁路者逐渐出现并增多。1908年10月至1909年9月,青岛俄国领事馆曾为118名由青岛通过铁路运输经西伯利亚去欧洲的外国人签署了护照。1905~1913年胶济铁路客运量累计812.7万人次,此间青岛旅游正逐渐形成高潮。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受青岛归属问题的影响,胶济铁路与津浦铁路未能很好地联络,影响着青岛与全国更大范围的交往。
  1922年12月中国Gov收回青岛,1923年胶济铁路收归国有。随着胶济铁路与津浦铁路的重新密切接合和青岛各种旅游活动的恢复,胶济铁路的旅游交通功能逐渐开始发挥。为鼓励来青旅游,扩大铁路客运量,胶济铁路局对来青岛的观樱旅客团体和海水浴客实行票价优待(观樱减价票于1930年取消)。以后又实行了促进旅游的来回游览减价票。
  海水浴客往返减价票又称夏季避暑减价票,指定每年7月15日至8月31日为优待时间,其票价为原票价的80%,优待20%,以城阳以西各站为限,只限头等票和二等票,购票时须一次付清往返票价款。30年代取消了必须购往返票的规定,单程亦可享受优惠,时间放宽至每年7月1日至9月30日。为方便游客购票,在汇泉海水浴场设立了售票处。
  来回游览减价票又称游览往返减价票,规定凡通过铁路前往国内各名胜游览(包括外地游客来青岛旅游),均可购游览往返联运减价票。全国铁路各较大车站均有此客票出售,票价享受正常票价的七五折优待。往返游览减价票,只限头等二等,不售三等,往返时间以一个月为限。
  团体乘车减价票规定:团体乘车,以20人为最少数,单程票价优惠10%,往返票价优惠20%;20~50人,单程优惠15%,往返优惠30%;50~100人单程优惠20%,往返优惠40%;100人以上,单程优惠25%,往返优惠50%。团体中的孩童2人作一成人计。购团体票由团体代表人开明人数、日期、车次、起止站名,一周前到铁路局车务处办理。
  国内周游减价票规定了两个国内周游路径,第一周游路径为:北平—汉口—(轮船)—上海—南京—天津—北平;第二周游路径为第一周游路径的逆向,即北平—天津—南京—上海—(轮船)—汉口—北平。国内周游票只限头等和二等,有效期为2个月。铁路部分优惠30%,轮船部分按原价。游客如游览周游路径之外的经铁路部门认定的铁路沿线名胜地之一,除购周游票外,加收周游路径最近车站往返名胜地的客票,加收部分亦享受30%的优惠。青岛为铁路部门认定的铁路沿线名胜地,加收段为济南至青岛的往返。青岛火车站为国内周游减价票指定发售站之一。
  铁路部门对游客在旅游交通上的优惠措施,对青岛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30年代中期,青岛旅游进入建国前的最繁荣阶段,铁路客运也呈现出繁忙景象。1935年4月1日,青岛至北平间首开旅客直通列车,每周二自青岛发车,周五自北平发车。4月16日青岛至北平间首次开行旅游专车,铁路的旅游交通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这一时期铁路客运始终发挥着往来青岛旅游交通的主渠道作用。年旅客发送量大体维持在300~400万人次,较1924年的最高峰虽有所减少,但客源结构明显改变,当年大批农村劳力流向东北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农民乘车比重减小,商人和游客逐渐占有相当的比例。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期间,对海陆空交通实行了全方位的控制,铁路客运客车车次减少,直通车基本停开。铁路年客运量降低至200万人以下,乘客主要是日占区的城镇经商者,客流多为胶济铁路各站相互间的发到客流。其中青岛市郊客流占40%以上。铁路客运的旅游交通功能大大降低。1942年恢复开行了青岛至北平的直通急行旅客列车、青岛至济南的特别快车和普通快车。
  南京国民Gov第二次统治青岛时期,由于国民党全面发动内战,青岛旅游业和胶济铁路都近于瘫痪。全线通车时间很短,客流量很少。
  建国后,胶济铁路得以迅速恢复,开行旅客列车逐年增多。1949年开行青岛至北京普客,翌年改为直客(1954年改为直快)。1950年开行青岛至浦口直客。至1956年共开行各类旅客列车9对。建国初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旅游业的发展相对较缓慢,对铁路客运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铁路客运也未能充分发挥旅游交通功能。其间,为方便市民和春假学生春季赴丹山、少山赏花郊游,曾开行青岛至女姑口(沧口)的市郊列车,每年4~5月份每日开行1~2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政方针的确定,青岛的旅游业和铁路客运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1980年淘汰了代用客车和简易客车,此后陆续对胶济线进行延长到发线等技术改造,扩大接车能力,青岛至北京的239/240次扩编至15辆。1981年增发青岛至通化直快,改青岛至沈阳的直客为直快,青岛至宝鸡直快延伸至兰州等。1983年胶济线改为内燃机车牵引后提速,缩短了旅客来青的时间。1984年国务院确定青岛为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青岛旅游业发展加快,旅青人数的逐年剧增刺激着铁路旅游交通能量的不断释放。1985年增开了青岛至北京的特快和青岛至武昌的直快,铁路客运量达7063万人次。是年,铁道部安排开行了青岛—石家庄旅游列车,主要是运送大批团体旅游客人。1986年开辟了青岛至泰山、曲阜的旅游专列(后撤消)。1987年除增开青济319/320次客车外,还在旅游旺季和春节期间,加开临时客车116列,在青京、青武、青沪等旅游热线旅客列车上加挂车厢10638辆次,多运送旅客159万人次,为国内外游客到青岛旅游避暑提供了更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缓解了旅游交通的供求矛盾。1988年1月青岛火车站改建工程破土动工,新客站设计总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10月经铁道部批准,青岛火车站由一等站荣升为特等站。1989年6月1日,开设青岛至济南的游11次“齐鲁号”旅游专列,编软席1辆、餐车1辆、硬席10辆,全程393公里,运行5小时40分,中途仅停淄博、潍坊两站,全程对号,由济南早发晚归,方便来青岛旅游观光。1990年12月28日胶济铁路复线全线贯通,列车运行时速由过去的80公里提高到100公里,使游客往来青岛的时间大大缩短,为增开旅客列车留出了空间。1993年青岛火车站日到发旅客列车15对,主要有:青岛至北京特快、直快各1对,青岛至上海直快,青岛至兰州、西宁特快,青岛至通化直快,青岛至丹东直快,青岛至武昌直快,青岛至太原直快,青岛至徐州直快,青岛至济南特快、直快、普客各1对,青岛至烟台普客,市郊列车2对。全年完成旅客发送1498.7万人次,在旅游旺季和春节期间加开临时旅客列车14列,多运送旅客285.9万人次。1993年,青岛市接待国内游客560.53万人次,主要客源省为广东、上海、北京、河南、山东等与青岛有直通客车的城市和地区,来自铁路运输的客源占一半以上。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