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9-27 01:22

青岛旅游志│旅游资源 | 市区资源 | 名人故居

第一篇 旅游资源  
第一章 市区资源

第四节 名人故居


  [b]康有为故居[/b] 位于福山支路5号。原为德国总督初来青岛时的最早宅第,1923年康有为来青岛时购得此宅。因清末代皇帝溥仪曾赠康有为堂名“天游堂”,故康有为将此宅取名为“天游园”。康有为每年来青岛都在此住一个时期,直至1927年在青岛病逝。
  1985年1月25日青岛市人民Gov将康有为故居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康有为逝世70周年之际修葺开放,1992年进行了整修。康有为故居的陈列分两部分,一是介绍康有为生平与戊戌变法,由历史照片、文献和实物组成,同时展出国内外著名专家研究康有为的专著和文章;二是以故居复原陈列为布局的3个展室,分别展出康有为的遗物和随葬品,介绍康有为在青岛的生活、逝世和安葬、迁葬情况。

  [b]沈从文故居[/b] 位于福山路3号。30年代初沈从文在青岛大学中国文学系执教期间在此居住。1932年巴金来青岛时亦住沈从文寓所。沈从文在此先后创作了《从文自传》、《记丁玲》、《月下小景》、《八骏图》等名著,《边城》也是在这期间酝酿而成的。

  [b]洪深故居[/b] 位于福山路1号。1934年洪深来青岛接替梁实秋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时在此居住。洪深的父亲洪述祖在崂山曾有别墅,被日本侵略者没收。洪深结合家庭遭遇及当时青岛的屈辱史,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由明星公司拍摄,电影皇后胡蝶主演,曾在青岛拍摄外景。

  [b]一多楼[/b] 位于青岛海洋大学东北角。闻一多于1930年夏来青岛,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先后住在大学路、文登路。1931年迁至该楼内。
  解放后,闻一多在青故居定为此处,命名为“一多楼”。1978年将一多楼辟为“闻一多故居展室”,并在楼前建造花坛,正中竖立闻一多半身大理石塑像,座上刻着他的学生、著名诗人臧克家撰写的碑文。1985年青岛市人民Gov将闻一多故居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b]老舍故居[/b] 位于黄县路12号。30年代中期老舍曾在此居住,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等一批优秀作品。1985年,青岛市人民Gov将老舍故居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b]梁实秋故居[/b] 位于鱼山路33号。30年代初,梁实秋在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出版了《文艺批评集》,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院内留有梁实秋当年栽植的树木。故居巷口有青岛市文物局立的铭牌。

  [b]王统照故居[/b] 位于观海二路49号。王统照1926年来青岛定居,翌年购地建造了该住宅,居住20多年。在此创作了著名长篇小说《山雨》,短篇小说集《号声》、《银龙集》,散文集《片云集》、《青纱帐》,诗歌《这年代》等优秀文学作品。抗日战争时期,因王统照拒绝为日伪当局服务,居所曾被洗劫。该故居门前置有铭牌。

  [b]萧军、萧红、舒群故居[/b] 位于观象一路1号。1934年萧军、萧红夫妇与舒群一家同楼而居。萧红创作了中篇小说《生死场》,萧军完成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舒群1934年秋被捕。故居门前立有铭牌。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