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3

青岛市志36:机械冶金工业志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一章 石油化工机械

第一节 石油机械


  1955年,青岛化工机械厂试制投产炼油塔和石油工具配件,至1962年并入青岛通用机械厂之前,只是少量生产。胜利油田的开发,促进了山东省内石油机械的发展。1973年,青岛通用机械厂投产了抽油机和石油钻井绞车。1975年与胜利油田联合研制成功LCJ5—4型链条抽油机,填补了国家采油机械的一项空白,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又试制成功公称负荷12吨、最大冲程6米的LCJ12—6型链条抽油机,当年生产2台,交付胜利油田使用。
  1980年,青岛石油机械厂开发各种油田工具及配件,后发展成为以钻采设备为主的石油机械制造厂。该厂先后试制投产CYJQ14型气平衡抽油机、C126型钢绳抽烟机、FD型油罐呼吸阀、轻烃回收装置、7000系列轴承、高压防喷器配件、600~1600泥浆泵主要配件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大油田。至80年代末,该厂是青岛唯一生产石油机械的专业厂。
  1990年,青岛市机械工业系统共有两个企业成批生产石油机械及配件,年产石油钻探设备2台/49吨、石油机械配件617吨。青岛通用机械厂兼业小批量生产抽油机,产品品种有链条式和游梁式两大类,链条式抽油机有LCJ5—4型、LCJ12—6型;游梁式抽油机有CYJ3—1215型、CYJ5—1812型;悬点最大负荷分别为5吨、12吨、3吨、5吨。专业生产厂只有青岛石油机械厂1家。该厂1991年生产采油设备5台/100吨,石油机械配件351吨,钻探工具98套。全厂共有职工71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3人,占地总面积35982平方米,建筑面积22405平方米。拥有主要生产设备175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121台、锻压设备44台,固定资产原值1041万元,工业总产值1470万元,利润总额15万元,实缴利税55万元。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3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一章 石油化工机械

第二节 化工设备


  青岛的化工设备制造业是在1958年以后发展起来的。 
  1958年青岛化工机械厂建立后,试制成功1500吨/年和6000吨/年骨粉加工设备、橡胶成型机、三角带硫化机、纯碱与烧碱设备、制药设备等。同期,青岛通用机械厂、青岛造船厂等先后生产了高压反应筒、风机、压缩机、泵、阀、罐等合成氨生产设备。1960年全市机械工业系统生产各种化工设备845吨。1962年,青岛化工机械厂并入青岛通用机械厂,并厂后继续生产烧碱设备、合成纤维设备、制药设备、甲醇设备以及橡胶材料试验机、硫化机和其他化工设备,但产量逐渐减少至100吨左右,1964年只生产了20吨。1964年以后转产氮肥设备。
  1965年,中共山东省委成立小化肥厂建设领导小组,计划在全省各县建立年产3000吨合成氨的小化肥厂,并确定以青岛通用机械厂为主承担主要设备的配套生产。至1972年,该厂为全省124个化肥厂全部配套完毕。1972年,该厂为提高化肥产量,又将3000吨化肥设备改造成为年产5000吨化肥设备。并从1974年起为全省9个地区配套5000吨的双系统化肥设备20余套。1965~1978年,该厂累计生产化肥设备8436吨,平均年产量超过600吨,产品销售国内19个省、市。
  1973年,青岛橡胶机械厂开始转产橡胶机械,主要生产轮胎成型机头、平板硫化机、开炼机、A型立式蜗轮减速机、轮胎硫化模具等。经数年发展,其主导产品轮胎成型机头已由单一的四瓦结构发展到六瓦、八瓦、十二瓦结构;由仅适于卡车胎、农用胎成型,发展到适用于航空胎、工程胎、巨型工程胎、子午线胎等类型轮胎的成型。1978年,化工部橡胶公司在青岛召开了“轮胎成型机头统一设计”专业会议,成立国内第一个轮胎成型机头技术协作组,设在青岛橡胶机械厂。从此,青岛橡胶机械厂成为化工部轮胎成型机头定点生产厂。
  1981年底,青岛通用机械厂试制成功2万吨化肥设备,首台在胶南化肥厂配套。1979年,青岛化工机械厂开始生产橡胶机械,后发展成为化工部橡胶机械定点专业厂。该厂曾先后开发了化工一、二类压力容器,25~100吨平板硫化机,塑料注射机等新产品。其中25吨平板硫化机1986年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1982~1985年,青岛机床厂研究开发了6种具国内先进水平的橡胶加工与试验设备。其中,1982年研制的HS100型回转式油封试验台,质量和性能达到了日本进口样机水平,1983年获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奖;1983年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研制成功的QLB450×450型100吨平板硫化机,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5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4~1985年相继开发的双层、双层双面、减重、微机控制型等4种100吨平板硫化机,使硫化机生产转向系列化。其中微机控制型100吨平板硫化机开创了机电一体化的新路子,填补了国内空白,1984年获国家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同期,青岛石油机械厂亦开发生产以炼油、石化设备为主的一、二类压力容器。至1985年末,青岛市化工设备生产企业增加到7个。除青岛机床厂外,专业厂有青岛通用机械厂、青岛化工机械厂、青岛橡胶机械厂、青岛橡胶塑料设备厂、青岛石油机械厂、青岛塑料模具厂。
  青岛通用机械厂于1985年底取得了国家机电部、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许可证,成为山东省内首家具有三类高压容器设计和制造许可证的定点企业。该厂在“七五”计划期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国家投资725万元,建成面积5400平方米、起重能力100吨的中型压力容器车间及配套的无损探伤室,从瑞典、日本引进了20余台焊接和探伤设备,技术水平、生产手段有了明显提高,已成为山东省内容器制造水平最高、能力最强的企业。“七五”计划期间,该厂承担了宝山钢铁厂二期工程项目中的1900板坯连铸机水处理设备的制造任务;与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和通用机械工程公司一起参与了与日本日立造船公司的联合设计,并与日立造船公司的樱岛工场合作制造了32台(套)设备,保质按期交货,受到国务院重大项目办公室、机电部、冶金部的表彰和奖励。1989年该厂和鞍山焦耐研究院联合研制成功QMRY型余热锅炉。该设备具有结构紧凑、热效率高、单位容积换热面积大、检修周期长等特点,适用于煤制气工程连续生产,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城市煤制气工程的余热回收设备。同年,该厂还和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研制成功高效余热回收设备——ZL型高效余热锅炉。该设备采用了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研制的当前国际最先进的折流杆和螺旋槽管技术及自动化程控技术,产品达到了80年代国际中期水平,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至“七五”计划末,该厂已为20个省市、250余个厂家提供了设备。其中为国家重点工程和较大项目配套的有:宝山钢铁厂、南京扬子化学工业公司30万吨乙烯工程、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工程、济南二化14万吨腈纶工程、莒县涤纶厂、大连石化七厂和杭州煤制气工程等。
  1986年3月,青岛化工机械厂Ⅰ、Ⅱ类压力容器设计室正式成立。同年9月9日取得山东省石化厅颁发的Ⅰ、Ⅱ类压力容器设计资格证书。同年3月研制成功ZJ—300型湿式挤出造粒机,通过了山东省石化厅新产品技术鉴定,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达到了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1987年11月,该厂研制开发Q10—30型坡口机,通过了山东省级技术鉴定,获青岛市科技成果三等奖。还设计研制生产了直径800~1700系列橡胶硫化罐,填补了山东省内空白。1988年3月,该厂为郑州照相机厂配套研制生产的高精度、大吨位1600KN平板压力机,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同年8月,该厂投资78万元扩建压力容器生产厂房820平方米,1989年2月建成投入生产。投资50万元购进的25毫米卷板机、20吨天车等关键设备,也同时投入使用。该设备年生产能力200吨,使压力容器生产能力达到400吨。1990年12月2日,国家劳动部、化工部通过了该厂Ⅲ类低中压压力容器制造资格。12月30日取得了国家劳动部、化工部批准制造Ⅰ、Ⅱ、Ⅲ类压力容器许可证,使青岛市制造Ⅲ类压力容器的企业增加到两家。“七五”计划时期,该厂还研制开发了500KN侧板式平板硫化机、1000KN系列平板硫化机、30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罐及医用高压氧舱等新产品;承担山东省内化工企业压力容器、大型球罐的检测及液化石油气槽车的检修。
  1986年,青岛橡胶机械厂投资200万元引进了英国WYKO有限设备公司的轮胎成型机头制造技术和关键设备,形成年产400台适用国产各种规格的轮胎成型机头。
  “七五”计划期间,青岛机床厂针对市场及用户的需要,致力于橡胶平板硫化机的国产化工作,基本上形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侧板下缸式、电气液压联合控制的100吨、50吨橡胶平板硫化机系列产品,产品均达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其中,50吨电加热橡胶平板硫化机于1989年已通过国际标准验收,1988年即开始向东南亚地区出口,1990年出口量达到32台。该厂在1985年底从日本制钢所引进386克电脑控制塑料注射成型机,从消化吸收测绘设计到样机试制,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1986年12月完成样机研制任务,经测试达到了日本样机的技术水平,使该厂初步具备了消化吸收及生产塑料注射机的能力及水平。1988年,该厂与美国罗彻斯特塑料机械公司初步接触,有了合作生产塑料注射机的意向。1990年9月正式签订合作生产合同,由美方提供RME85型高技术塑料注射机设计资料,主机由中方加工装配,外方提供全套先进的3000型电脑控制系统。合同规定产品全部返销美国。
  1990年末,青岛机床厂的橡胶密封件专用工艺装备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60台,并发展成为该厂的拳头产品。1990年末,青岛市生产化工设备的企业共有19个。另外,青岛石油机械厂兼产化工设备。19个企业共有职工564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40人),工业总产值7642万元,利润总额307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906万元。机械工业系统1990年生产化工设备1856吨、小化肥专用设备97台/1083吨。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4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二章 矿山冶金机械

第一节 矿山机械


  青岛市的矿山机械制造业是在1958年开始发展起来的。当时,机械工业系统为适应全民“大炼钢铁”的需要,开始试制生产小矿车、破碎机、地质钻机等矿山机械。
  1959年,青岛民兴机器制造厂与手工业管理局第二机械厂合并,成立国营青岛重型机械厂,由国家投资354万元进行扩建,重点发展矿山冶金机械制造。该厂成立当年,即相继试制成功了100吨摩擦压力机(破碎能力12吨/15小时)、雷蒙粉碎机(破碎能力20吨/24小时)、3A乙型浮选机、HT119型湿碾机、250×175颚式破碎机、400/600锤式粉碎机等新型矿山机械设备。同年,青岛通用机械厂投产了M300型、M500型钻探机和3N直径300型半自动钻探机;青岛汽轮机厂生产了50HP蒸汽绞车和0.4×2、1×2两种筛子流槽等采煤、洗选煤设备;胶县机床厂生产了叶氏鼓风机、螺式鼓风机、球磨机、雷蒙粉碎机等矿山机械。至1960年,青岛市矿山机械设备生产达到高峰,年产量达到3032吨。
  从1961年开始,青岛市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降低重工业发展速度,矿山机械制造大规模压缩。青岛重型机械厂于1963年4月实行停产保点,精减下来的职工全部调出。同时,青岛通用机械厂也逐步转向以生产石油化工机械为主。至1966年,只有青岛生建机械厂仍保留少量的矿山机械产品。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4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二章 矿山冶金机械

第二节 冶金设备


  1956年,青岛来顺机械修配厂制造出2台8毫米圆钢轧机,填补了山东省内冶金机械制造的空白。
  1958年,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逐级落实生产任务,确定四方机车车辆厂制造炼焦设备、铁水车、渣罐车;海军501厂、301厂生产50立方米、100立方米高炉和205轧钢机。青岛市另外几家较大的机械厂纷纷上马生产,打破了行业界限,凡有机械制造能力的企业皆承担生产冶金机械设备的任务。青岛重型机械厂先后投产了初轧机、年产1.5万吨钢管的直径43~46毫米无缝钢管轧机、950毫米薄板轧机,成为青岛市唯一生产矿山冶金机械设备的专业厂。胶县机床厂生产炼铁炉、化铁炉、2吨贝氏转炉。青岛生建机械厂生产5吨化铁炉、3吨化铁炉、1.2吨贝氏炉。1960年,青岛冶金生产出现高峰,冶金机械设备的年产量达到2190吨。
  1961年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后,青岛地方的小型钢铁厂相继关闭,冶金机械设备的生产亦随之停顿。
  1970年,国家发展“小钢铁”生产,山东省机械工业厅以“会战”的方式在全省组织机械企业生产250、750轧钢机。青岛胶县锻压机械厂曾参与轧钢机生产“会战”,为轧钢机生产部分配套部件。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4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三章 工矿通用机械

第一节 工业泵


  青岛市工业泵的制造始于50年代初。1952年,青岛裕丰诚等几家铁工厂相继试制生产工业泵。1953年,青岛实业消火器材厂(今青岛内燃机厂)试制消防用泵获得成功,当年生产17台。至1960年,共生产3K9型、Д6型单机离心水泵及泥浆泵946台,供消防、工业排水、排泥浆用。1958年后,该厂转向农用水泵的研制与生产。1964年该厂停止水泵生产。
  1957年,青岛来顺机械修配厂(青岛化肥机械厂前身)试制成功深井泵和真空泵,填补了山东省内空白。至1959年,共生产53台/27吨。1959~1961年,即墨机械一厂(今青岛大华机器厂)曾先后批量投产水泵、真空泵、矿山泵、混流泵、蒸汽泵等泵类产品。1962年,崂山县李村机械厂开始生产工业泵,主要产品为直联泵。1977年,年产达到6500台,成为市定点配套厂。该厂1962~1980年,累计生产直联泵74030台。1962~1965年,青岛通用机械厂曾先后投产真空泵、液下泵、离心水泵、泥浆泵、往复式给水泵等泵类产品,累计生产77台。1970~1971年,青岛化工机械厂生产SZ—4型真空泵25台。
  1982年,青岛化工机械厂又开发了54T、50T、85T组合油泵。至1990年,累计生产了239台。1985年,青岛量具机械厂开发的系列密封耐蚀泵为全国首创,并成为专利产品。该泵达到自吸、全密封、耐腐蚀,在使用过程中具备消除酸碱对环境大气污染的功能,备受用户好评,1986年荣获日内瓦国际博览会金奖。1985~1986年共生产?2180?台。为了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1986年青岛市成立全密封耐蚀泵开发公司。
  青岛农业机械厂、青岛城阳机械厂、青岛四方电机厂、崂山电机厂等企业在60~80年代,曾经批量投产农用泵。青岛四方电机厂生产的QY系列潜水电泵形成小规模的专业化生产,1984年年产量达到21322台。
  青岛市泵类产品的生产,从50年代初开始搞产品开发,至80年代末,虽先后有10多家企业生产过各种工、农业用泵,但大多属于兼业和零星小批量生产,只有青岛四方电机厂和崂山李村机械厂两个区办小型企业形成小规模的专业生产。
  1990年,青岛市生产工业泵的企业有7个。其中专业厂3家:青岛四方电机厂、青岛全密封耐蚀泵开发公司和青岛第一水泵厂,专业生产锅炉给水泵和内燃机泵;兼业厂4家:即墨灵山化工机械厂、青岛第三农业机械厂、青岛生建机械厂配件厂、青岛化工机械厂。1982~1989年,青岛市工业泵的产量保持在1~2万台之间,最高年份达2.6万台。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4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三章 工矿通用机械

第二节 风  机


  青岛风机生产始于40年代的青岛维新电器制造厂。该厂从开业到解放后的1957年,一直从事吹风机的生产,但产量很低,品种单一。青岛解放后,在人民Gov的扶持下,工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逐步发展,1949年投产了与电机直联的小型离心式风机,用于工厂的烘炉和集体食堂等,当年生产48台。1952年,年产量达到1018台,产品畅销国内各地。1953年,青岛北洋送风机厂(1951年建厂)也开始生产小型离心式风机。1953年,两厂总产量达到3523台。1953~1956年,累计生产16093台。
  1958年,青岛市人民委员会组织全市各行业的机修车间和机械厂生产炼铁用的罗茨鼓风机,全市参加制造鼓风机的单位达一二十家之多。其中,机械行业有:青岛铸造机械厂、青岛通用机械厂、胶县机床厂、手工业管理局第一机械厂、青岛汽车制配厂等。1958年机械工业系统各类风机的年产量猛增到15472台,比1956年增加3.6倍,品种有离心风机、轴流风机、罗茨风机等。1959~1960年,青岛市风机产量下降,1960年,全市只生产210台。1963年以后,风机生产减少,只有青岛通用机械厂生产了轴流风机19台。1967年以后,风机停止生产。
  1976年,崂山机械厂(今青岛风机厂)开始研制船用风机,投产后,产量逐年增加,成为国家第六机械工业部船用风机定点厂。至1986年,产品品种有离心式风机和轴流风机两大类、60多种规格型号,排风量400立方米/时~25000立方米/时,功率0.2~13千瓦。1981~1986年,累计生产风机16421台。1986年后,该厂继续扩大陆用风机的生产,从一个县属小型企业上升为中型企业和省级先进企业。该厂生产的CLQ15—48型船用离心通风机,1989年被评为中国船舶总公司和山东省优质产品。
  1990年,青岛市风机制造企业共有两家。青岛风机厂是中国船舶总公司唯一定点生产船用风机的企业,也是国家风机制造专业厂。该厂生产的通风机,分船用、陆用两大类共23个系列、250余种规格。产品广泛用于造船、轻纺、机械、电子、化工、烟草等行业,畅销全国20余个省、市。青岛市胶南风机厂是1985年新建的乡办风机专业厂,专业生产锅炉风机、梳棉风机。1990年末,两厂总产值1105万元,利润总额92万元,职工总数588人,固定资产原值631万元。1990年青岛风机厂生产各类风机6239台。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4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三章 工矿通用机械

第三节 气体压缩机


  1958年,青岛通用机械厂试制成功6立方米空气压缩机,并投入小批量生产。至1960年,年产量达到64台/192吨,成为青岛市第一家成批生产小型空气压缩机的企业。1960年,该厂试制成功氨气体压缩机,1962年又试制成功40立方米/分的大型空气压缩机。
  1965~1978年,青岛市先后共有8个厂生产过气体压缩机。1965年,青岛测试仪器厂生产空气压缩机12台/3.6吨。1968年青岛汽车制造厂开始批量投产小型空气压缩机,至1970年已累计生产368台。1970年,青岛通用机械厂研制成功3L—10/8中压空气压缩机,1970~1973年共生产64台。1971年青岛四方电机厂也生产过0.5立方米空气压缩机。1971年,青岛化工机械厂开始生产V—6/8—1、V—3/8—1型小空气压缩机,年产45台。同年,青岛市市北区黄台路服务站投产K—0.21/8型微型空气压缩机,年产80余台。1974年,该厂改名为市北区空压机厂,隶属于市北区工业局,专业生产微型空气压缩机。至1978年,该厂产品发展到6种,产量达到1012台。1972年,沧口制锉厂曾生产3~6立方米小型空气压缩机19台。同年,蒙化路服务站生产0.5立方米微型空气压缩机134台。
  1983年市北区空压机厂更名为青岛空压机厂,成为机械工业部定点的微型空气压缩机专业生产厂,1985年首批取得了机械工业部颁发的压缩机生产许可证,并成为全国压缩机行业协会会员厂。1990年,取得山东省劳动局颁发的Ⅰ、Ⅱ类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该厂生产的空气压缩机,采用国际先进的气阀结构——波及阀(德国BOGE),具有密封性能好、节能延寿的特点,产品性能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该产品可用于自动化仪表、建筑施工、喷雾、喷漆、洗涤、除尘、吹塑、潜水、机械制动、液体搅拌以及为各种风动工具提供压缩气源等。具有体积小、可移动、使用方便、高效节能等特点。1987年,3W—0.9/7—B型空气压缩机获机械工业部和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
  1990年,青岛市生产气体压缩机的专业厂仅有青岛空压机厂一家。该厂生产微型空气压缩机系列18种、小型空压机系列3种,年生产能力为2000台。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28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6人。厂区占地面积10100平方米,企业建筑面积6688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28万元,年产空气压缩机1661台,工业总产值536万元,利润总额63万元。青岛化工机械厂为兼业生产厂,每年生产少量的V型3立方米和6立方米的小型空气压缩机,1986~1990年共生产77台。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5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三章 工矿通用机械

第四节 风动工具


  青岛市飞机制造业专用风动工具的研制生产,始于70年代初期。国营青岛前哨机械厂是青岛、也是国家航空航天工业当时唯一研制生产风动工具的专业厂家。
  60年代末期,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内许多飞机制造、修理企业急需大量的专用风动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机械工业部于1969年6月7日决定将原青岛航空工业学校(始建于1960年)改建为航空风动工具制造厂,定名为国营前哨机械厂(1990年改名为国营青岛前哨机械厂)。尽管工厂当时只有职工150多人,固定资产原值158万元,基础设施较差,基本不具备生产条件,但工厂急航空工业发展之所需,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年就接转了上海3035厂的2L—2风钻进行研制,并于1970年先后研制出MQ3、MQ5铆枪,F26、F26—1风钻,XMI风砂轮及手提压铆机等6种风动工具新产品,当年产量达到9652把。该厂自制关键设备32台,并从航空企业一些老厂引进了技术资料和技术管理人员,使生产、技术得到较快发展,1972年产量达到22323把。
  1974~1977年,前哨机械厂完成实施第一期改造工程后,新增了3135平方米的联合机械加工厂房,完成了热处理、表面处理厂房和空压站厂房等,购进设备20台,改造和自制设备38台,建成自动生产线一条,使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1975年完成了10种风动工具新产品的试制任务,并通过了部级鉴定。上述10种新产品有9种在1976年投入批量生产后,淘汰了老产品,基本实现了风动工具的更新换代。至1978年,该厂的新产品产量达到9080把。1979年,新产品M31、M51铆枪获国家银质奖,在品种规格上达到28种。
  1986年,前哨机械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该厂又投资600多万元,进行了军转民小型精密风动工具生产线和出口机电产品生产线两个重点项目的技术改造。通过三年的改造,到1989年全部通过国家竣工验收。1990年,青岛前哨机械厂小型精密风动工具已形成10多个系列70余个品种,年产量达到5万余把。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5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四章 建工与起重机械

第一节 建工机械


  青岛市的建筑工程机械制造业是6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以生产塔式起重机、定型钢模板和工程装载机为主体,至70年代形成专业化生产体系,专业厂发展到6个,产品畅销全国并向中东地区出口。
  1966年,青岛市建筑工程公司动力站开始研制生产塔机,是全国研制塔机最早的企业。1977年改建为青岛建筑机械厂,并逐步发展成为建设部生产塔式起重机的定点企业、山东省建委重点企业。1978年又研制投产定型组合钢模板,分别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建设部新产品三等奖、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至1986年,该厂研制生产的建筑工程机械已达11个品种,年生产能力为:钢模板10万平方米、各类建筑机械200台。
  1975年,青岛市房产局材料生产供应处机具厂成立,专业生产井架、塔式起重机等建筑机械。1985年,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层建筑配件工程,该厂又开发了电梯产品,当年生产电梯8台、塔式起重机72台、井架10台,完成产值235万元,利润96万元,创建厂以来的最高纪录。1986年,改名为青岛电梯厂。
  1978年,青岛客车修配厂为扩大服务领域,研制投产ZL—QD—30型轮式装载机,并成为该厂的主导产品。至1986年,已累计生产141台。
  1990年,青岛市生产建筑工程机械的企业已发展到14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5个、集体所有制企业9个;市属企业6个、县属企业2个、乡镇办企业6个。职工总数249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9人),固定资产原值2157万元,工业总产值3493万元,利润总额—317万元。主要产品有:塔式起重机、建筑施工升降机、和灰机、卷扬机、搅拌机、蛙式打夯机、电梯、翻斗车、升板机、喷浆泵、机械手、震动棒、平板震动器、八孔压砖机、破碎机、轮式装载机等。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5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四章 建工与起重机械

第二节 起重机械


  青岛市的起重机械制造业是在1958年开始的全民大炼钢铁期间发展起来的。当时由于各行各业掀起大办钢铁工业的热潮,加上“大跃进”各地纷纷建新厂,起重机械需求量大增,机械工业系统立即组织生产。1958年,青岛机械厂、青岛化肥机械厂率先试制生产桥式吊车。当年,全市共生产各类起重机械567吨。至1960年,产量成倍增长,年产量达到1077吨。
  1961~1962年,基建工程大规模压缩,起重机械需量聚减,年产量不足200吨,1963年以后陆续停产。此间,仅有青岛通用机械厂曾先后生产过3吨、5吨和10吨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共生产4台/47吨。
  1969~1979年,各地相继建设新厂,加之拖拉机、汽车的增加,需要大量的千斤顶,青岛起重机械又一次得到了迅速发展。1971年后,产量逐年增加,年产量稳定在500吨以上。至1979年,年产超过2000吨。
  1969年,青岛四方水泵厂开始生产8吨、50吨油压千斤顶,至1971年已累计生产千斤顶12935台/189吨。1970年,青岛东风电机厂开始生产电动葫芦,至1973年已累计生产CD型钢丝绳电动葫芦4种规格、21个品种共?590台/?464吨。同年,青岛阀门厂生产电动葫芦80台/14.4吨。
  1971年,青岛船舶配件二厂试制成功单梁桥式起重机,当年生产了32台/100吨,至1981年累计生产单、双梁桥式起重机356台/821吨。1982年,该厂并入青岛汽车制造厂后,停止生产起重机产品。1972年,青岛四方液压机械厂开始生产油压千斤顶,至1980年累计生产8~100吨油压千斤顶24418台/446吨。1981年后,该厂转产其他产品。1972年,平安路电机厂(今青岛四方电机厂)开始生产钢丝绳电动葫芦,至1988年累计生产CD型0.1~3吨6种规格的电动葫芦1650台。1972年,青岛减速机厂试制成功圆柱齿轮减速器,并投入批量生产。至1986年,已累计生产ZQ、ZHQ等6个系列减速器11932台/3016吨。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台,主要用于起重机械。ZHQ250型减速机获1984年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并成为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减速机的专业厂。
  1978年,青岛烤漆厂生产3~10吨手动葫芦1607台,使青岛市葫芦生产企业增加到4个,其中四方电机厂、东风电机厂生产较久,但都未形成专业化生产。
  青岛市运输设备生产,只有青岛城阳机械厂和青岛化工机械厂两家。城阳机械厂主要生产JS—1型12马力翻斗车,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及工矿企业的短途运输,载重量为1吨,年产200台。青岛化工机械厂生产FD—10型翻斗车,1974年投产至1978年累计生产83台。1980年,该厂还生产过PL—25型手动油压叉车50辆、DY—500电动叉车2辆。
  1980~1985年,青岛市起重机械行业在国民经济调整中,按专业化生产重新进行组合,生产企业只剩下3个,全部是区、县属企业,产品只保留电动葫芦、千斤顶及70年代才开始的减速机,产量呈逐年减少趋势,桥式起重机和翻斗车不再生产。
  1986年,青岛市机械工业系统有3个生产起重机械的企业,其中专业生产厂有青岛减速机厂(胶县县属集体企业)、青岛光明千斤顶厂(胶县县属集体企业);兼业生产厂是青岛四方电机厂(四方区属集体企业)。1986年,合计生产各种起重机械7151台/212.37吨,其中电动葫芦6台/0.37吨、螺旋千斤顶7145台/212吨、各种减速机2252台/911吨。
  1990年末,青岛市生产减速机的企业增至9个,其中专业厂就有8个。生产千斤顶的专业厂2个,生产电动葫芦的只有青岛四方电机厂1家。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6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五章 轻工机械

第一节 印刷机械


  30年代初,民营青岛东昌铁工厂曾经生产过石印机和铅印机。50年代,青岛市曾有过制造印刷机的小工厂,但均未形成生产能力。
  60年代末,随着国内印刷业的发展,社会对印刷机械的需求日益增长,工业管理部门便着手组建专业厂。1969年,青岛市劳动局技校改建为青岛印刷机械厂,并开始生产八开、四开印刷机。1967年,青岛通用机械厂开始生产KD型装订机,1969年又试制成功ZY—5000型简易折页机。1967~1969年,该厂累计生产印刷机械25台/14.8吨。1971~1975年,市南机械厂和青岛链条厂曾小批量生产过印刷机械配件、气泵和链条。
  1976年以后,青岛印刷机械厂逐渐转向雷达通讯设备的生产,但仍保留印刷机产品。同年改称青岛无线电三厂,并由机械工业系统转入电子仪表工业系统管理。1968~1975年,该厂累计生产TR801型八开立式印刷机、TT402型印刷机共165台/252吨。TT402型印刷机质量可靠,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畅销29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国?家。 
  1990年,青岛市生产印刷机械的企业共有3家,青岛藏南纸制品机械厂(属胶南县藏南乡办集体企业)生产切纸机、胶水机。平度机械厂(平度市南村镇办集体企业)生产印刷机配件。青岛无线电三厂仍兼业生产TT402型印刷机。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6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五章 轻工机械

第二节 食品机械


  青岛市食品机械制造业是从民间制造铁锅、菜刀等简易的炊事用具开始的。20世纪30年代相继开业的民营铁工厂,多数是在制造这类用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到50年代仍有10多家民营铁工厂专业制造铁锅,年产量15万个。
  60年代,全市工矿企业都先后办起了职工食堂,再加上饮食业的发展,炊事用具开始转向机械化,许多工厂相继研制出和面机、馒头机、水饺机、切菜机、土豆脱皮机、蒸汽箱等炊事机械。至70年代,食品加工厂的生产向机械化发展,轻工系统组织研制了饼干生产线、红外线烘干炉等,但因需求量上升缓慢,未能形成批量生产。
  70年代末,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机械工业系统迅速组织研究开发食品机械。1979年10月,青岛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YT—1000型贻贝脱肉机,并通过省级鉴定,1980年获青岛市科研成果三等奖。1981年1月,该所又研制成功DBK—Z型半自动远红外食品电烤箱,并由青岛汽割机械厂投入批量生产。同年9月,研制成功SCB—20型水力采贝机并通过市级鉴定,用于近海浅滩贝类采集,使该所成为食品和包装机械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研机构。1979年,青岛汽割机械厂试制成功DK—1型多用途远红外电烤箱。当年生产17台,投入市场后,立即成为畅销货。1980年,电烤箱产量达到475台。1983年发展到9个品种,至1985年已累计生产2943台。1981年,青岛机床厂试制成功CX600型餐具清洗消毒机,但只生产了一台。同年,青岛第二铸造机械厂试制出元宵机,共生产4台。以上两种产品,均未推广应用。1982年,青岛轻工机械厂研制成功CT芦笋罐头生产线,并通过技术鉴定。该生产线为国内第一条自行制造的半自动芦笋生产线。1984年,青岛市商业机械制造厂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研制成功BQL—22/2型软冰淇淋机和QSB—24型松饼杯机(冰淇淋蛋筒机),1985年通过鉴定后批量生产。该产品填补了两项国内空白,获省、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及优秀新产品奖。1983年,青岛盐业机械厂率先研制成功液压步移式啤酒喷淋杀菌机和输瓶机,投入批量生产。
  1985~1990年,中国的食品工业作为一个新型工业发展较快,引进了不少的食品机械,同时,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国产化产品。青岛机械工业系统通过“七五”计划期间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在食品机械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至1989年,已生产出?7200?瓶/时、1万吨/年的啤酒包装生产线50条,以及法式面包烘烤成套设备。青岛造船厂和青岛机床厂以消化青岛啤酒厂引进的德国啤酒包装生产线为主,成批生产万吨啤酒包装生产线,并不断研制新产品,改进老产品,在产品质量上,努力缩小与国外先进设备的差距,替代进口争取出口。青岛造船厂自“六五”计划期间开始研制和生产啤酒包装机械,1982~1989年生产8000瓶/时喷淋杀菌机76台、7200~8000瓶/时洗瓶机52台。“七五”期间,该厂又研制出PLⅡ—220型喷淋杀菌机,该机生产效率为20000瓶/时,结构特征为双层液压步移式,适用于年产3万吨啤酒包装生产线。1989~1990年,该厂还为青岛啤酒厂引进德国年产3万吨包装生产线改装20000瓶/时喷淋杀菌机及洗瓶机,使这条在“六五”计划期间引进的生产线得到翻新使用。青岛机床厂根据市场需要,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于1986年开始研制年产万吨啤酒饮料包装生产线上的罐装机和贴标机。其中QJZY—50—8型50头含气饮料罐装压盖机和TB—12型双标贴标机分别于1988年、1989年获青岛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含气饮料罐装压盖设备是国外60~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技术密集型先进设备,中国自80年代开始引进。青岛机床厂自1987年批量投产以来,至1989年末50头罐装压盖机已销售56台,TB—12型双标贴标机已销售52台。产品销往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北京、哈尔滨、大连、吉林等20个省、市,山东省内大部分中小型同类企业都有该厂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5~18%。青岛机床厂和青岛造船厂生产的啤酒包装设备,在青岛地区配套成线,并与青岛啤酒工艺技术相结合,对青岛啤酒厂引进的德国先进啤酒生产线(80年代末期产品)实地进行消化吸收,测绘研制,并使之发展成国产化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水平,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青岛机床厂通过“七五”计划的技术改造,扩大了生产面积,增加了部分关键设备和测试仪器,提高了机械加工能力和测试手段,1989年又建成恒温车间,为精密零部件加工、安装、调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青岛汽割机厂在“七五”计划期间从法国引进面包生产线的技术及关键设备,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设备的基础上,生产法式面包烘烤设备,已基本形成系列。1990年,达到单机成套,包括和面机、切块机、成型机、醒发室、热风烘烤炉及隔层式食品电烤炉六台设备组成的面包生产线,产品达到了80年代国际水平。青岛市商业机械制造厂生产的松饼杯机和软冰淇淋机于1987年和1988年分别获山东省和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年产量从1985年的133台增加到1989年的453台。
  1990年末,青岛市生产食品机械的企业共计15家,其中专业生产厂11家、兼业厂4家。11家专业厂共有职工1917人,固定资产原值1636万元,工业总产值4366万元,利润总额116万元。生产啤酒包装生产线(生产能力为年产啤酒3万吨)、面包生产线、软冰淇淋机、电烤箱、饮料设备、烘干机、和面机、馒头机、绞肉机、果汁分离机等食品机械。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6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五章 轻工机械

第三节 粮油加工机械


  青岛市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业始于70年代初,生产企业只有粮油机械电器厂一家。该厂前身系日商于1916年开办的鹿角面粉厂,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国民党Gov接管,称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面粉厂。建国后改名为国营青岛第一面粉厂,隶属青岛市粮食局。1970年,该厂转产粮油机械制造。1974年正式改名为青岛粮油机械电器厂。
  该厂从1972年开始生产粮油机械产品以来,走的是“找米下锅,以销定产”的道路,先后试制和投产一吨比重去石机、3号刷麸机、200型榨油机、电动售粮机、自动捆包机、3.5千瓦小型弧焊机、塑料袋封口机、长臂点焊机。1981年以来,试制生产了挂面成套设备40套,立式振动圆筛56台,双筒打麸机38台,单筒打麸机11台,弧焊机6377台,塑料袋封口机925台,打板松粉机12台,汽车举升机14台,滤尘器23台。1984年开始在兄弟单位的协助下,消化吸收了从日本引进的挂面成套设备,经反复试验后,由市粮食局和标准计量局组织进行了技术鉴定,并定型为PGM—3型挂面成套设备,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至1990年末,该厂的定型产品主要有:PGM—3型挂面成套设备,FFPD45型单、双筒振动打麸机,FSFZ45型立式振动圆筛,SFD30型打板松粉机,TFXX系列圆筛吸风分离器,TBL—18型布袋滤尘器,SFL系列塑料袋封口机等。1990年末,职工320人,企业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93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67万元。年产量为:挂面成套设备7套/98吨、弧焊机86台/2.75吨,封口机械616台/14.78吨,工业总产值743万元,实现利税166万元。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6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五章 轻工机械

第四节 制盐机械


  青岛市盐机制造业始于60年代末,生产企业只有青岛盐业机械厂一家。该厂是轻工业部、山东省轻机公司盐机、轻机定点生产厂。其前身为1958年8月成立的张戈庄炼铁厂,1959年改为青岛市盐务局张戈庄修配厂。1962年改名为青岛市盐务局机械修配厂。1967年,开始研制和生产制盐机械,成为全国首家盐机研制、生产定点厂。
  1959~1966年,该厂主要对盐场的生产工具、风车、内燃机、柴油机、水泵、拖船等进行维修,并革新、生产链轮提水车、石轮压池机、轴流水泵、滚针轴承、滚针式风车、7.5马力柴油机等,还批量生产直径200毫米、300毫米轴流水泵,销往山东省内十几个盐场。
  随着全国工业用盐的快速增长,各盐场急需大量制盐机械。该厂从1967年开始试制盐机。至1985年,已研制成功并投产了收盐机、运盐车、堆垛机、压池机、活渣机、平池机、开坨机、踩池机、推移式皮带机、薄膜收放机等一系列海盐机械化生产设备。各种盐机累计产量1109台,配件160吨。1986年末,该厂有职工260人,固定资产原值236万元,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吨,工业总产值210万元,利润总额56万元。
  1987~1990年,该厂除保留收盐机产品外,已逐步转向啤酒包装机械的生产。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7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五章 轻工机械

第五节 包装机械


  包装机械制造业是青岛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科研与生产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山东省内占有重要地位。青岛包装机械厂是山东省内唯一专业生产厂。
  从1980年起,青岛市机械系统企业已先后研制开发出固体物料充填机械、容器成型包装机械等直接包装机械和包装容器加工机械等间接包装机械,并建立了专业生产厂。1980年,青岛造船厂研制成功香皂包装机。1984年,青岛锻压机械厂在机械工业部机械研究院的协助下,研制成功电阻焊罐身成型组合机及自动生产线,1985年通过部级鉴定。该生产线的机械、电器元件全部达到国产化,生产工序全部自动化。使用部门和有关专家认为该机技术先进,设计合理,整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这条生产线的研制成功,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有的能制造电阻焊三片罐生产线的国家之一。用电阻焊工艺制造金属罐是当今世界的先进制罐技术,它不仅避免了锡焊造成的铅污染,改善了罐头的密封性,还节约了钢材。此项科研成果,1985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经委优秀新产品二等奖,该厂被机械工业部确定为三片罐生产线的定点生产厂。建于1956年的青岛包装机械厂1984年纳入机械工业系统,当年投产了吸塑包装机和热合包装机。该厂至1990年已能生产热吸塑、热收缩、热合包装机械等6种产品,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包装机械专业生产厂。
  1990年末,青岛市生产包装机械的企业共有两家:青岛锻压机械集团公司为兼业厂,青岛包装机械厂为专业生产厂。全年共生产包装机械104台。青岛包装机械厂隶属于胶州市机械工业公司。职工48人,固定资产原值57万元,工业总产值130万元,利润总额1.5万元。年产包装机械41台。

leon 发表于 2009-9-24 11:47

第八篇 工矿机械设备  
第五章 轻工机械

第六节 木工机械


  青岛解放前,市内只能生产木匠用的手工工具。1952年,青岛实业公司机械厂试制出带锯机并小批量投产,但一直未形成专业生产。直到70年代以后,青岛才建起专业厂。1986年,青岛市机械工业系统专业生产木工机械的企业共有三家:青岛木工机械厂、青岛二轻机械厂、平度人造板机械厂。其中青岛木工机械厂是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定点的木工机械专业生产厂,有职工129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7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489万元,年生产木工机械800台、人造板设备50台,工业总产值1148万元,利润总额217万元。主要产品有:MDJ1250型木工带锯机(部优产品)、MDJ1000型台式木工带锯机(山东省优产品)、MQP2000型切片机、MMD—1400型磨刀机、MJB—250型精光机、MB—630型刨床、MDJ—600型细木工带锯机等。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