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志9:中共青岛地方组织志 第二篇 历次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第二篇 历次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青岛市解放后,从1949~1990年,先后召开市党员代表会议2次,党员代表大会6次。历次大会的正式代表最多827人,最少399人。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共青岛市委委员最多45人,最少31人。
第一节 中共青岛市第一次代表会议
1949年8月22~30日,中共青岛市第一次代表会议在兰山路1号青岛市礼堂召开。出席会议代表603人。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贯彻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讨论制定今后改造建设青
岛的方针任务。
谭希林致开幕词。陈少敏代表全国总工会讲了话。向明作《关于改造建设青岛的方针任务》的报告。薛尚实作《关于精减编制,厉行节约,克服困难》的报告。贾若瑜作《关于纯洁党的思想,严肃党的政策,加强党的纪律》的报告。赖可可传达了中共中央上海财经会议及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财经会议精神。
会议肯定了青岛解放以来接管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会议指出:为适应新的环境、形势和任务,必须来一个全面的转变。就是由战争转向和平建设,由以乡村工作为重点转向以城市工作为重点,由乡村包围城市转向以城市领导乡村。一切政治任务,组织任务,斗争形式,以及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均必须适应当前新的环境和形势。
会议确定城市工作的基本路线是:“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和我们合作的自由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使他们保守中立,以便和帝国主义者、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作坚决的斗争,同时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生产,建设好青岛。”
会议确定城市工作的基本任务,必须以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为中心任务。具体是:改造公营企业;推动恢复私人企业;加强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发展渔盐与手工业;整理市政工务码头,组织城市劳动贫民转入生产自救;严厉取缔金银投机,稳定金融物价;继续遣送“难民”回乡生产,改造游民从事生产,整理摊贩,动员不利于国计民生或买办性的商店转业。从这诸多的方面配合进行改造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工作。会议还提出:加强城市保卫工作,健全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深入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积极开展青年妇女工作;改造文化教育卫生机关;加强党报和宣传工作;加强党的建设等。
会议要求中共青岛市委领导“对城市建设必须熟悉和运用,才能带领起广大群众,从事经济建设和恢复发展工业生产”。要求全体党员肩负起改造和建设青岛的历史使命。
会议通过了《关于改造建设青岛的方针任务的决议》;《关于精简节约的方案》;《关于纯洁党的思想,严肃党的政策,加强党的纪律的决议》。
向明致闭幕词。 第二篇 历次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第一章 历次代表会议
第二节 中共青岛市第二次代表会议
为贯彻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决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决议,总结青岛市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和布置今后的工作任务,结合进行党内思想、作风整顿,并为青岛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好思想上政治上的准备,中共青岛市第二次代表会议于1950年7月27日至8月3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705人。在7月3日举行的预备会议上,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向明传达了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毛泽东关于《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周恩来《关于外交工作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7月10日开始,以代表团为单位进行检查总结工作,提出批评建议。预备会共开了15天。
7月28日下午,大会正式开幕。王少庸致开幕词。赖可可代表中共青岛市委向大会作《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并传达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扩大会议精神。
会议认为:自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以来10个月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公营工业生产有很大恢复和发展;到4月底全市私人企业共有11721户,比解放初期增加2962户;制止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保证了供给;对大批流落城市的“难民”经动员教育后,先后有16万人回乡生产;狠抓了干部的培训和学习,从1950年1月开始组织全市在职干部16541人分别在13个机关总校与61个机关分校进行政策理论学习;治安保卫工作取得很大胜利,土匪、特务及其他反革命分子受到致命的打击,共破获案件85起,抓获案犯496人,管训特务178人,登记特务分子803人,登记反动党团分子3877人,缴获电台9部及密码证件等,从而保卫了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卫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社会秩序日趋稳定;14个产业工会和1个行业工会的会员已发展到87845人,女工中有86%参加了工会,910名女工被选为工会委员;已批准成立妇联的单位有130个,会员61872人;有1万多名青年加入青年团组织;到6月底全市共发展党员2548人。
讨论中,代表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如工作作风上一般号召多,缺乏深入具体指导,缺乏及时检查、督促和总结,对某些单位或个别人的无Gov、无纪律倾向甚至违法违纪行为,未能及时揭发与纠正;由于事先缺乏调查研究,准备不够,使有些会议开的时间长,解决问题少,有的流于形式;对各区的工作领导不力。
会议提出的今后任务是:争取经济财政情况的逐步好转;郊区农村争取8月底前完成减租任务,秋收前做好土改准备工作,今冬明春实行并完成土地改革;改造与加强宣传文教卫生等工作;加强治安保卫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工人运动和青年妇女等群众运动;深入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继续进行建党建团;认真搞好整党整风工作。 第二篇 历次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第二章 历次代表大会
第一节 中共青岛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 1956年6月15~26日,中共青岛市第一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太平路29号市政协礼堂召开。正式代表523人,列席代表67人,代表着全市29578名党员。滕景禄致开幕词。李广文作《关于1955年以来工作情况和今后任务》的报告。孙汉卿作《关于检查市委领导与王少庸同志错误》的报告。
会议肯定了1955年以来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工业生产方面,全市国营、地方国营及公私合营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3.92%;铁路运输完成货运总吨数计划的102.62%,公路运输完成吨公里计划的105.5%,航运完成吨海里计划的104.51%;铁路、公路、航运、港务、邮电五个单位完成利
计划的112.76%。农业生产方面,粮食生产完成计划的90.94%,蔬菜、果品、养猪、造林及渔业生产都超额完成计划。内贸,进货完成计划的102.23%,销货完成计划的101.09%,利润完成计划的111.84%。外贸,出口总值完成计划的121.49%,上缴利润完成计划的128.4%。农业合作化,1955年初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只占9.7%,到1956年2月底发展到95.68%的农户参加了高级社。到1956年1月全部完成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初级阶段改造。1955年增建146318平方米的住宅,发放社会救济款226850元,有3068人得到就业。内部肃反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纯洁了革命队伍。
代表们对中共青岛市委领导作风及工作中的缺点提出批评。如工业生产完成计划前紧后松,安全生产问题突出,1955年共发生工伤事故2773人次。副食品价格上涨10%,职工实际生活水平降低。在内部肃反工作中中共青岛市委在政策掌握上不够稳,出现“左”的偏差。领导作风上官僚主义比较严重等。
会议确定今后任务是:加强初级阶段改造和建设事业的领导,保证完成或提前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生产方面,全市工业、交通运输460个单位,要提前一年半以上完成国家计划的47个单位,提前一年到一年半的406个单位,提前半年到10个月的7个单位。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品种,降低成本,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方针。农业生产方面,1956年要超额完成郊区农业生产五年计划,粮食生产每亩平均产量要达到726斤,水果生产达到2018万斤,蔬菜生产要达到3.7亿斤,渔业生产完成46354吨,盐业生产完成461260吨。内贸进货要完成48951.9万元,销售43204.9万元,利润4846.9万元。外贸出口要完成44061.2万元,购33566.6万元,利润4345万元。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行工资改革,建立合理奖励制度,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及住宅状况等。大会选举产生中共青岛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31人,候补委员8人;选出监察委员会委员15人;选举了出席山东省党代会的代表。
第二次会议 1958年4月15~24日,中共青岛市第一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正式代表476人,列席代表415人。这次会议是为贯彻中共中央八届三中全会、中共山东省委四级干部会议精神和中共山东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决议召开的。
1月6日,中共青岛市一届二次代表会议举行预备会,中共青岛市委第一书记滕景禄在会议开始时讲了话,动员与会代表大鸣大放,帮助中共青岛市委和市级机关整风。预备会以15天时间进行一般鸣放;以12天时间进行专题鸣放辩论;以14天半的时间召开各代表团干事会扩大会议进行鸣放和辩论;又以16天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和大会发言。会上发言的共1094人次,提出15350条意见。其中方针政策方面3943条;领导作风方面4527条;党群关系518条;生产管理858条;其他5504条。共写出大字报3868张,预备会历时57天,滕景禄作了会议总结。
4月15日大会正式开幕。滕景禄作《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孙汉卿、矫枫为首的右派反党集团问题》的报告,王卓青作工作报告。
会议肯定了中共青岛市委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在经济战线上,继取得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手工业的初级阶段改造胜利之后,又提前一年超额11.61%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产值指标;在政治思想战线上取得反右派斗争的决定胜利;党的整风获得显著成效,从1957年5月开始分期分批在市级机关、大专院校、中小学教职员、各民主党派、区级机关、国营工商业、文教卫生、公私合营工商业、手工业、街道居民及郊区等方面约70万人中开展整风与初级阶段教育运动。会议指出中共青岛市委领导存在的主要缺点和问题是:对发挥沿海工业的潜力缺乏长远的全面规划,对安全生产注意不够,对财经系统政治思想工作抓得不紧,对政法工作中脱离党的领导和“右倾”情绪没及时解决。对郊区生产、对科学文教卫生等工作的领导不够有力,以及领导作风上的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等。
会议为了实现中共山东省委提出的在五年内或更短的时间内使工业生产总产值赶上农业生产总产值,不切实际地提出1958年青岛市地方工业产值要达到95324万元,比1957年增长80.05%,力求增长100%;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要完成3534万元,比1957年增加两倍多;粮食总产值要达到19842万斤,比1957年实际产量增产77%;海上生产的产值要比1957年提高81.41%等。并提出争取在1958年底实现文化市。
这次会议,在召开的预备会议上,错误地批斗了一些领导干部。会议中,又对中共青岛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6名领导干部错定为“右派反党集团”,使他们长时间蒙受冤屈,直至1962年和1963年始全部作了改正平反。 第二篇 历次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第二章 历次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共青岛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1960年5月31日至6月4日,中共青岛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太平路人民会堂召开。正式代表498人,列席代表162人。王卓青作《关于四年来的工作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
这次会议是在反“右倾”组织新的“大跃进”的气氛下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发展规划,反映了要把青岛市建成现代化城市的急于求成,对各项事业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如: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为61.18亿元,保证70.57亿元,力争达到76.57亿元,分别比1959年增长94.7%、124.6%、143.7%。农业发展提前四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40条,提前三年实现农业的“四化”(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1960年保证粮食总产20.5亿斤,力争22.8亿斤。工业产值计划为57.3亿元,要保证完成66亿元,争取完成72亿元,比1959年分别增长100%、130%和151%。钢要保证完成45万吨,比1959年增长171%。生铁保证完成24.2万吨,争取完成30万吨,比1959年增长86%、131%。钢材保证完成22.5万吨,争取完成33万吨,比1959年增长93%、138%。
大会选举产生中共青岛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37名,候补委员10名,选举产生了出席中共山东省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二篇 历次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第二章 历次代表大会
第三节 中共青岛市第三次代表大会
1963年11月7~12日,中共青岛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市人民会堂召开。正式代表399人,列席代表104人,代表着全市44487名党员。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传达贯彻1962年1月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精神,检查总结三年大发展以来的经验教训,清算滕景禄的反党宗派活动,讨论城市建设和党的建设问题。
张敬焘作工作报告。徐雷健传达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滕景禄反党宗派活动的审查报告。
会议认为中共青岛市委三年来认真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战胜了前进中遇到的暂时困难,使国民经济情况一天天地好起来。在农村工作方面,批判了过去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大力开展生产救灾,落实人民公社各项政策,改善党群关系,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形势日益好转。在工业方面,根据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缩短重工业战线,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调整了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在财贸工作方面,根据“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积极改进工农产品的购销工作,恢复供销合作社,疏通一些传统经济渠道,从而活跃了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流,增加了市场商品的供应,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精减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到1963年6月底全市共精减职工84360人,压缩城镇人口87922人。增产节约、“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及在农村进行的初级阶段教育运动,都取得显著成效。
与会代表对中共青岛市委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进行了批评。认为在经济建设上只注重“多、快”,忽视“好、省”,搞大计划、高指标,产量大翻番,造成比例关系失调。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公社一级集权过多,出现“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加上从1960年起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给青岛市的建设事业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困难。
会议确定的今后任务是: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强物质基础。工业方面到1970年总产值达到22亿元,在这7年中间,前两年平均每年递增10%左右。后五年平均每年递增8%左右。农业方面争取尽快实现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产量指标,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在城市深入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在农村深入开展初级阶段教育运动。
大会选举产生中共青岛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31名,候补委员11名。选举了出席中共山东省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二篇 历次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第二章 历次代表大会
第四节 中共青岛市第四次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由中共青岛市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地方各级党代表大会的通知》筹备召开的。大会于1975年8月30日至9月4日在市人民会堂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827人,列席代表11人。刘众前代表中共青岛市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大会错误地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指导,指出“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是这场大革命的继续和深入”,“要把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基层”。会议号召:“进一步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斗、批、改。在上层建筑领域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批判刘少奇、林彪修主义路线和孔孟之道,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会议还提出,“必须深入开展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群众运动;必须彻底批判和清除资产阶级派性,促进安定团结;必须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和群众;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敌斗争,及时揭露和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必须全面坚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方针,坚决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力争在今后十年内,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粮食总产量突破五亿斤;必须切实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大会选举产生中共青岛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44名,候补委员16名。 第二篇 历次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第二章 历次代表大会
第五节 中共青岛市第五次代表大会
1984年12月17~21日,中共青岛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市人民会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778人(候补代表42人),列席代表114人。在青岛的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候补委员、中共山东省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山东省委整党驻青联络组负责人、青岛市人民Gov副市长、青岛驻军首长、青岛市各民主党派和知名人士共18人应邀参加了大会。
王今吾致开幕词。刘鹏作《解放思想,勇于改革,搞好开放,全面开创青岛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
大会认为,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青岛市委及全市各级党组织,在中共山东省委的领导下,拨乱反正,纠正“左”的错误,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进行两个文明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83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2.4亿元,比1978年增长41.6%,年平均递增7.2%。加强了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按照新党章和中共中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要求整顿党风党纪,纠正不正之风,促进了党风的好转。初级阶段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打击严重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社会风气、社会治安日趋好转。1984年7月,中共青岛市委和各级党委集中抓了中共山东省委常委《会议纪要》的贯彻落实,收到了良好效果。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统一了对青岛形势的认识,提高了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增强党性,根除派性的自觉性,进一步落实了党的各项政策,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广泛地进行了解疙瘩、促团结的工作,从而使党内思想更加统一,团结进一步增强,开创青岛工作新局面的信心更足,出现了顾大局,向前看,同心同德搞“四化”的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整个建设工作的发展。
会议还认为,中共青岛市委在贯彻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和中共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精神过程中,没有能够紧密结合青岛的实际认真清除“左”的影响。在经济建设上,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创新精神不足,因而发展速度低于全省全国水平。
会议指出,搞好经济建设是青岛开创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首要任务。会议确定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突出抓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件大事。工农业总产值保证提前一年翻一番,力争提前五年翻两番,即:工农业总产值由1980年85.6亿元增加到1989年的171亿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认真解决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增强企业的活力,围绕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主要解决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一是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二是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要继续推行以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把职工的工资、奖金收入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起钩来。要改革企业的领导体制,积极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要迅速打开对外开放新局面。要加快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老企业的步伐。要充分发挥青岛自然环境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并规划在薛家岛镇西郊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工业和科研为主。要进一加强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健全初级阶段民主和法制。认真搞好全面整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并对青岛整党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选举产生中共青岛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42名,候补委员6名。选举产生中共青岛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30名。 第二篇 历次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第二章 历次代表大会
第六节 中共青岛市第六次代表大会
1989年11月20~24日,中共青岛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市人民会堂召开。正式代表550人,列席代表66人。
刘镇主持会议。郭松年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夺取青岛初级阶段现代化的新胜利》的报告。
会议认为:中共青岛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主要任务已胜利完成。1989年,青岛市国民生产总值可达160亿元,国民收入可达13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可达270亿元,五年分别增长了60%、66%和138%。上述主要经济指标与1980年相比,到1987年就翻了一番,提前三年实现了中共中央提出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工业总产值1985年首次突破100亿元,经过三年时间,到1988年又超过200亿元,1989年可达244亿元,五年增长了1.66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日益繁荣。初级阶段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总之中共青岛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青岛市经济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际利益最多的时期。
同时代表们也指出了中共青岛市委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在经济领域中存在着过热现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农业投入不足,开发步伐不快;各项改革还不配套;思想政治工作和政工队伍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削弱现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部分党员干部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党的队伍中出现了某些腐败涣散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会议确定,今后五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治理整顿的重大决策,牢固树立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到1992年使青岛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94亿元,平均每年递增6.6%,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42亿元,平均每年递增8.2%,提前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经过今后五年的努力,使青岛市产业和产品结构更加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工业主要行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一批重点和骨干企业达到更高水平;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较大增长,主要副食品基本实现自给或自给有余;外向型经济有突破性进展;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趋于缓和;科技文教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接近小康水平 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青岛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36名,候补委员9名。选举产生中共青岛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5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