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9-17 20:55

青岛市志6:土地志 第一篇 土地资源

第一篇 土地资源  
第一章 基础资源

第一节 自然条件


  青岛市位于35°35′~37°09′N,119°30′~?121°00′E。?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1990年,青岛市辖市南、市北、台东、四方、沧口、崂山、黄岛七区,即墨、胶州、胶南、莱西、平度五县(市)。土地总面积约1110320.2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689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1.25%。全市平均人口密度671人/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167公顷,人均耕地0.086公顷。
  地形地貌 青岛市属华北地区一部分,断块构造支配着全市地貌发育,形成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滨海低地完整的地貌形态。全市呈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的地貌特征。各种地貌类型成因和形态不同,具有不同的气候、土壤、植被特征,土地质量及利用方向各有特点。
  中山 位于青岛市崂山区东南部,即崂山山区,面积1666.6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15%,主峰海拔1132.7米,植被覆盖度良好,但切割和密度较大,裸露岩石较多,土层浅薄,主要作为风景旅游区及林业用地。
  低山 包括胶南县大、小珠山山区,铁橛山山区,灵山(岛)山区以及平度市大泽山山区、青山山区。面积102066.6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19%。该区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较重,土层浅薄,除部分可以发展干鲜果树外,其余适宜林、牧业。
  丘陵 分布于中低山区外围,是山区向平原过渡地带,面积455666.6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1.04%,丘陵上部多为疏林地,其余垦为梯田或栽培果树,土层厚度一般0.3米左右,土壤肥力差,坡度较大,水土易流失,且水源不足,宜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发展林果及旱作农业。
  平原 主要由山前平原、沿河平地和浅平洼地三部分组成,面积51440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6.33%。山前平原主要分布在平度、莱西城区周围,即墨、崂山的即墨城阳平原,胶州、胶南之间的王台平原;黄岛区辛安平原;胶南市王戈庄、张家楼、泊里和大、小场等小平原。沿河平地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五沽河和胶莱河下游沿岸地带。浅平洼地主要分布在即墨西北部、胶州北部、平度西南部和莱西南部的广阔地区,包括胶莱河谷盆地,姜山大洼和即墨盆地,是青岛市最主要的地貌类型。其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水浇条件较好,适宜粮食和经济作物生长,但浅平洼地土壤质地偏粘,耕性差,易渍涝。
  滨海低地及滩地 分布在丁字湾、胶州湾和胶南沿海等。面积36533.3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29%。
  土壤 青岛市土壤总面积82553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35%,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类系统,青岛市土壤主要有5个土类。
  棕壤 面积493733.33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59.81%,是全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及山前平原,土壤发育程度受地形部位影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三个主要土属,棕壤性土因地形部位高,坡度大,土层薄,侵蚀重,肥力低,多为林、牧业用。棕壤和潮棕壤是青岛市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土壤。
  砂姜黑土 面积176866.6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1.42%。主要分布在莱西南部、平度西南部、即墨西北部、胶州北部浅平洼地上。该类土壤土层深厚,土质偏粘,表土轻壤至重壤,物理性状较差,水气热状况不够协调,速效养分低。
  潮土 面积144866.6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7.55%。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五沽河、胶莱河下游的沿河平地。因距河道远近不同,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差异很大。近海地带常受海盐影响形成盐化潮土,土壤肥力和利用方向差异较大。
  褐土 面积6333.33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77%。零星分布在平度、莱西、胶南的石灰岩残丘中上部。
  盐土 面积3666.6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44%,分布在各滨海低地和滨海滩地。
  气候 青岛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农业气候资源比较丰富,光热水同季,配比较协调,农业气候资源有效性大,可利用程度较高,基本满足一年两熟作物需要,适合粮食、蔬菜、林果、牧草等作物的种植和生产。境内大气候差异较大,导致土地利用和土地质量上的差异。另外,旱涝、大风、干热风、冰雹等气象灾害常导致土地生产力降低。
  水文 全市水资源基本受大气控制,年平均水资源量31.4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1.35亿立方米,地下水13.65亿立方米,重复水3.5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478立方米。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124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2条,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大沽河、北胶莱河、南胶莱河、小沽河、泽河等5条。地下水,按成因类型和储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岩基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等类型。地下水总流向与地表水一致,主要接受降水补充。
  植被 青岛市天然植被较少,植被多为人工栽培或通过封山育林天然次生形成的乔、灌、草植被资源。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地瓜、棉花等;主要果树有苹果、梨、桃、葡萄等;主要建群乔林有松、槐、杨、柳等;灌林树种有棉槐、胡枝子等。此外还有众多禾本科、菊科、豆科、莎草科草本植物。

leon 发表于 2009-9-17 20:55

第一篇 土地资源  
第一章 基础资源

第二节 适宜性土地


  1990年,青岛市有宜耕土地类566460.46公顷,宜耕荒地类12700.33公顷,宜园土地类72886.67公顷,宜林土地类107866.1公顷,宜林牧荒地26036.22公顷,宜水产养殖土地类52448.44公顷,宜城镇建设土地类?22547.33?公顷。另外,未评价土地249375公顷。
  宜耕土地类 青岛市耕地面积为568992公顷。其中,宜耕土地566460.46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9.5%,占土地总面积的51%。另有2531.67公顷耕地分布在胶南、平度、即墨等山地丘陵区大于25度的坡地上,土地质量不能满足农业利用的要求,宜退耕还林,划为宜林地。宜耕土地分布在平原和山地丘陵中下部,土层厚度大于30厘米,坡度小于25度,土壤质地多为壤质土,土地有机质大于0.6%,土地含盐量小于0.5%。
  宜耕一等地 面积121817.42公顷,占宜耕土地类的21.5%,是青岛市质量最好的土地,基本无物理性限制因素。地势平缓,坡度小于3度,土层深厚,质地为轻壤,无不良层次,有良好的保肥供肥能力,水浇条件好,无旱涝和盐碱威胁,一年两作,适种作物广泛,是青岛市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平度的城关、古岘,莱西的孙受、李权庄,崂山的城阳,胶南的王台等山前平原的潮棕壤和大沽河中下游沿岸、各乡镇沿河一带的轻壤质潮土地带。
  宜耕二等地 面积330371.12公顷,占宜耕土地类的58.3%,是青岛市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宜耕土地。其特点是对农业利用稍有限制,对作物稍有选择性,水肥性能较好、土壤质地多为壤质;坡度小于6度,有侵蚀威胁或轻度侵蚀;土层较厚,大于60厘米,60厘米以下可能有障碍层次(砂姜层或砂层);短期内水分状况不佳;一年两作或两年三作。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缓平坡地的洪积棕壤、浅平洼地的砂姜黑土和沿河平地的砂壤质冲积潮土地带。
  宜耕三等地 面积114271.92公顷,占宜耕土地类的20.2%。宜耕三等地在农业利用上有较大限制,对作物选择性较强,生产上要求有一定改良措施,两年三作或一年一作,只适于种植耐旱、耐瘠或耐盐作物;坡度小于25度,侵蚀重;土层厚度大于30厘米。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中上部的坡洪积棕壤和残坡积棕壤性土地带,地块零散。
  宜耕荒地类 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宜耕荒地类有12700.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4%,零星分布在平原和滨海低地的棕壤、潮土、砂姜黑土和盐化潮土上。
  宜园土地类 面积72886.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6%。其中,分布在山前缓平坡地棕壤、沿河平地潮土和浅平洼地砂姜黑土上的宜园地共有60317.78公顷,这部分宜园地也适宜于农业、林牧业。
  宜林土地类 面积107811.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71%。其中,林地105334.44公顷,占宜林土地类的97.65%。另外,山地丘陵区大于25度的坡耕地不适宜于农业利用,宜退耕还林。宜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上部棕壤性土上,面积84761.79公顷,分布在山前缓坡地棕壤和浅平洼地砂黑土的宜林地面积14378.52公顷。
  宜林牧荒地类 面积26036.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4%。宜林牧荒地是青岛市质量较差的土地,坡度大,侵蚀重,土层浅薄,含盐量高。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上部的棕壤性土、河漫滩的砂质潮土和滨海低地盐碱土上。
  宜水产养殖土地类 面积52448.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2%。其中,水库、坑塘35812.33公顷。另在海滨滩地上有16636.11公顷海涂适宜发展水产养殖。
  宜城镇建设土地类 面积22547.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3%。
  另外,青岛市未评价土地包括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交通用地、水工建筑占地、河流、沟渠、盐田、裸岩砾石地、田坎和其他未利用土地。面积?2493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46%。

leon 发表于 2009-9-17 20:56

第一篇 土地资源  
第二章 海岸带与海涂资源

第一节 海岸带


  青岛市濒临黄海,海岸线北起即墨市金口镇金口河口,南到胶南县海青乡宋家岭下。海岸线总长为730.64公里,占山东省海岸线长度的23.4%。水深10米以内的浅海面积578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75.35平方公里。海岛69个,海岛岸线长110.7公里。
  青岛市海岸线曲折,海湾众多,较大的海湾有丁字湾、崂山湾、胶州湾、唐岛湾、琅琊湾等。大多是基岩和侵蚀堆积岸段,岸线稳定,没有明显淤积,适宜建港、海珍品养殖等。青岛市近海水质肥沃,饵料丰富,理化条件适宜。胶州湾、崂山湾及丁字湾口水域营养盐及有机物含量都很高,补充源较充分,异养菌量比大陆架区和大洋区高数倍至数千倍,是鱼、虾、贝、藻生长的优良海区。
  1990年,青岛海域面积11328平方公里,盐田面积?11021.3?公顷,占山东省盐田面积的1/5。



第二节 海 涂


  青岛市海岸线至零米等深线(理论深度基准面),有滩涂地375.35平方公里。其中,硬质滩涂32.8平方公里,占滩涂总面积的8.7%;软质滩涂342.55平方公里,占滩涂总面积的91.3%。海岸沿线蜿蜒曲折,自然港湾、岬角众多,海涂平均宽度0.4公里,最宽处在胶州湾西岸,有7公里,绝大多数是泥质、沙质海涂。海岸带内有用于养殖或待用的滩涂地,有生长湿生植物的滩涂沼泽地,也有港口码头的交通使用岸带和游览观光使用岸带,以及部分河口滩地等类型。
  水产养殖业及其海岸带、海涂利用 青岛市海岸带是中国重要水产动物小黄鱼、带鱼、银鲳、黄姑鱼等20余种鱼类的繁殖场所、育幼场所和索饵育肥场。四角蛤蜊、文蛤、毛蚶、中国蛤蜊、菲律宾蛤仔等贝类大量繁殖,滩涂贝类增加;养殖和池塘鱼虾养殖业正在迅速兴起。岩礁海岸环境中,刺参、盘鲍、扇贝等珍贵水产品和藻类资源相当丰富,产量可观。潮间带主要经济贝类是菲律宾蛤仔,胶州湾东岸潮间带滩涂是菲律宾蛤仔主要产区,占全湾潮间带的85%。生物量为263克/平方米,栖息密度为?248个/平方米。潮下带至浅海区,最高生物量达?1178克/平方米。生物量为506克/平方米,栖息密度为85个/平方米。另外,泥蚶、西施舌栖于港湾软质滩涂低潮区,在丁字湾、唐岛湾、棋子湾等内湾中均有分布。
  盐业及其海岸带和海涂利用 到1990年末,青岛市盐田面积11021.3公顷,有县及县以上盐场8家,主要分布在胶州湾西北岸。另外,北湾、棋子湾、尹家山等也建有盐场。
  港口及其海岸带和海涂利用 1990年,青岛港已发展成为年吞吐量3000余万吨的大型海港,是中国五大海港之一。青岛港拥有10座码头,63个泊位(商用35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35个,港内生产用仓库6.7万平方米,堆场面积51.3万平方米。驻港外单位有13家,占地面积17.65万平方米。
  旅游业及其海岸带和海涂利用 80年代,重点开发建设了西起团岛,东至崂山的海岸旅游线,形成前海海滨风景区、崂山风景区和石老人旅游开发区等风景游览区。
  前海海滨风景区位于老市区南部,西起团岛,东至麦岛,海岸线长达18公里,有团岛湾的海上娱乐区,青岛湾的文化娱乐区,汇泉湾的海上运动区,太平湾的海上垂钓和燕儿岛的水族博览区等。
  崂山风景区总面积456平方公里,有巨峰、登瀛、流清、上清、太清、棋盘石、仰口、北九水和华楼宫九个景区。
  石老人旅游开发区,海岸线长2公里,有百米宽银色沙滩。石老人旅游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新辟旅游度假区之一。开发规模18平方公里,包括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海上旅游区、啤酒文化城、高尔夫球场五个功能区。
  另外,与老市区隔海相望,有薛家岛旅游开发区、琅琊台与灵珠风景区。

leon 发表于 2009-9-17 20:57

第一篇 土地资源  
第三章 低荒资源

第一节 低利用率土地


  青岛市的低利用率土地包括:一、中低产田,具体标准为粮食每亩(市亩,下同)单产400~500公斤为中产田;400公斤以下为低产田。花生每亩单产200~250公斤为中产亩;200公斤以下为低产田。二、低产园,具体标准为果园亩产量(以苹果为准)750公斤以下为低产园。三、低产林,有林地郁闭度大于30%的生长不良、长势衰弱的林地和中龄分阶段年材积生长量在3立方米/公顷以下,慢生树种1.5立方米/公顷以下的用材林地。四、低产水面,指人工养殖而水产品产量低下的淡水水面。
  青岛市低利用率土地在境内广泛分布,其中中低产田、园资源分布于全市73%的乡镇。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崂山区、胶州市、黄岛区全部和胶南县、即墨市大部分乡镇,土体薄,养分含量偏低的棕壤性土和土质粘重且有障碍层的砂姜黑土上。低产园、林在胶南县北部,崂山区东部,即墨市东北部以及平度市西北部有相对成方连片的分布,其余各地均有零星分布。尤以大泽山为中心的北部山陵,以崂山为中心的东北部山陵,以大、小珠山和铁橛山等为中心的西南部山陵和胶州沿岸及沿海盐碱地为中低产田的主要分布区域。
  1990年,青岛市的低利用率土地面积约428733公顷。其中,中低产田比重较大,面积397839.2公顷,占低利用率土地面积的92.8%,占耕地面积的69.91%。中低产田资源中,中产田比重较大。全市中产田面积达306857.4公顷,占中低产田总量的77.13%,占耕地面积的53.9%。全市共有果园705039.2公顷,其中结果园46503.9公顷。全市低产果园有22414.9公顷,占结果园的48.2%。低产果园中,亩产小于500公斤的面积占45%。



第二节 后备土地资源


  青岛市后备土地资源包括三部分,合称“四荒”(荒山、荒地、荒水、荒滩)。“四荒”资源中,荒地比重较大,占“四荒”总面积的42.89%;其次是荒山,占24.05%;荒滩占22.91%;荒水占10.15%。
  1990年青岛市拥有后备土地资源125443.9公顷,可开发利用面积46808.3公顷。其中,宜耕地12902.9公顷,宜园地8460.3公顷,宜林地10819.8公顷,宜牧地?4261.7?公顷,宜渔地10390.5公顷。
  荒山、荒地 在82520.5公顷未利用土地中,扣除不宜利用的裸岩石砾地、田坎和部分盐碱地,可利用面积共31333.1公顷。其中,荒草地24481.3公顷,裸土地1181.8公顷,沙地896.5公顷,废矿井、取土坑、盐碱地及其他土地4773.1公顷。适当加大投入,可开发为耕地、园地、牧草地、水产养殖用地等。
  荒水 包括水湾、坑塘等,共29018.9公顷,其中部分可以通过开发供水产养殖用,可开发利用面积4748.8公顷。
  荒滩 包括未利用河滩、库滩、海滩等,共13904.5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10726.4公顷,包括未利用河滩、库滩6453公顷,未利用沿海滩涂4273.4公顷。河滩、库滩可开发耕地2769.4公顷,园地635.5公顷,林地1334.7公顷,牧草地1713.3公顷。沿海滩涂可开发4273.4公顷水产养殖用地。

[attach]27526[/attach]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