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00

青岛市志4:自然地理志--第二篇 地貌

第二篇 地 貌  
第一章 山地丘陵

第一节 山  地


  侵蚀剥蚀低山,一般海拔500~1 000米,切割深度100~500米,分布于崂山、小珠山地区。崂山主峰崂顶海拔1132.7米,小珠山主峰海拔724.9米。由海拔400~500米以上的花岗岩山地构成了该区内侵蚀剥蚀低山地貌,包括以崂顶、小珠山为主体的滑溜口(海拔1009.4米)、日起石(海拔801.0米)、团崮顶(海拔673.0米)、南天门(海拔596.0米)、北天门(海拔716.1米)、老虎尖(海拔641.2米)、三标山(海拔683.0米)、大台崮(海拔758.7)等山峰。
  崂山和小珠山山体均由花岗岩类岩石组成,岩石致密坚硬。由于山体受构造抬升而隆起,侵蚀剥蚀作用强烈,山峰尖峭,山坡陡峻,多呈尖脊状,沿北东向及北西向构造侵蚀谷地十分发育,主体沟谷呈北东向。小珠山地区的沟谷、山脊以北北西向为主。侵蚀沟谷多为深切割的“V”型谷,在崂顶北面发育有典型的平底箱形谷地。崂山的东、南缘山势特别陡峭,陡崖及花岗岩崩坍岩块,堆积到处可见。
  崂山奇特的山形与花岗岩岩相关系十分密切。较高的山峰山脊多由细晶花岗岩所组成,抗风化剥蚀能力强,故而形成3岩突兀的锯齿状山脊。山脊两侧发育有短小急湍的小河,谷深壁陡,有的形成瀑布。在构造断裂带上,常有花岗岩裂隙泉出露。
  侵蚀剥蚀地形微地貌形态,有挺拔尖峭的锥石(崂山区北九水双石屋村东一带),也有风化残留的球状石、蘑菇石(崂山区卧龙村东一带)、摇摆石等。“V”型谷切割强烈,谷底基岩裸露,并堆积有大块球状石、漂石或山体崩落巨石。低山区边缘地带沟谷渐宽,谷底有少量堆积物,厚度一般小于2米。
  东为临黄海拔海而起的崂山山脉,是青岛市沿海地区的最高山体,主要由花岗岩体组成,因构造抬升出露地表,受流水侵蚀切割风化剥蚀作用形成山峰尖峭,山坡陡峻,岭岫重叠的剥蚀低山,以巨峰为中心向四周伸展,构成五大支脉,谷、脊交错,石蛋累累,奇景迭出的山石景观。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山景线条优美流畅。因受重力崩塌而形成陡壁悬崖,峰柱直立,难以攀登。岩石叠垒形成的洞穴和变幻造形、形神兼似的景石及球状风化石等,成为崂山的迷人景色。
  青岛市山地面积为1535844亩,占全市总面积的9.43%,多数为海拔小于1000米的低山,仅崂山个别山峰在1000米以上。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01

第二篇 地 貌  
第一章  山地丘陵
第一节 山 地

侵蚀—剥蚀中低山


  主要是崂山山区,位于该区的东南,面积23957亩,占山地面积的1.56%,占全市总面积的0.15%。是全市唯一的侵蚀—剥蚀中低山。主峰崂顶高度1133米,滑溜口高度1009.4米,其余山峰均在800~900米。山体为燕山晚期花岗岩组成,受两向节理切割,风化后呈立方体状的石蛋地形。整个岩体被后期北东向断裂分割成三大条块,北部条块西北侧以海阳—青岛断裂为界,与胶莱平原相接,自东北向西南为三标山(683米)和老虎山(429米);中部条块的东北为锥子崮(758米),西南为浮山(368米);南部条块是以崂顶为中心的山地主体。物理风化作用和流水的强烈侵蚀作用,形成危岩伴深涧、奇峰与幽谷交织的险峻景色。山地直逼黄海,构成典型的山体海岸。
  崂山山势巨峰干脊突起。其下千岩万壑回环四周,峰峦叠出。山脉自然走向,大致可分4个分支:(一)巨峰干脊主体;(二)石人河以西、白沙河以北的三标山;(三)白沙河以南和张村河以北的石门山;(四)张村河以南黄海北岸的午山。
  巨峰为崂山之主体,在山体东南部,500米以上山峰除巨峰(崂顶)外,还有滑溜口、三人崮子、棋盘石、高石屋、万年船、天茶顶、黄山崮、日起石、蟹子夹、北天门、天柱、南天门、五岔、团崮顶、黄花顶、小崂顶等,组成巨峰干脊主体。
  三标山是崂山余脉,由即墨市南陲之鹤山,南入崂山境。向南行肥儿崮、中华崮,东过劈石口,东南为椎儿崮、大崂崮,转南为土堑岭,又南为柱后高、滑溜口,再南为巨峰,三标山位于李村东北部。
  石门山,位于崂山区境东部。以石门山为主体的山脉,以巨峰西支的茶涧为标,分南北两支。茶涧北支,北行至观崂石屋又分南、北两支。南支在南九水河以西、张村河以东与南,即午山支脉。北支东起北九水,西至柳树台北流水,至峪夼约10公里,其间以钜山为最高,海拔600米的有芙蓉峰、花花浪子等诸峰。
  午山位于崂山区境南部。以午山为主体的山脉,午山山脉由观崂石屋向南西下,南九水河以西、张村河东南,有磨石屋、松山、小崂顶、烟台顶,迤西为午山、石老人,又西断而复起为浮山。北去为错埠岭、大山、孤山、北岭山。西南去为湛山、太平山、信号山,尽为团岛。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01

第二篇 地 貌  
第一章  山地丘陵
第一节 山 地

侵蚀—剥蚀低山


  面积1511887亩,占山地面积的98.44%,占全市总面积的9.19%。包括胶南县的小珠山、铁橛山和灵山山脉,以及平度市的大泽山山脉。其中小珠山和铁橛山山脉为崂山山脉伸越胶州湾在胶南的延续,岩相与崂山基本相同,相对高度为200~400米,植被覆盖度低,土壤侵蚀较重。大泽山,系莱山山脉在平度境内的延续,山体为元古代黑云母花岗岩构成,山势较缓,相对高度较低,一般在200米左右,顶部岩石裸露,植被覆盖度大于小珠山山区。此外,胶南灵山,孤立于黄海之中,海拔513.6米,山体为白垩纪安山岩和侏罗纪沉积岩构成,除山的下部垦为农田外,中上部多生长着灌木和杂草。灵山岛主峰歪头顶,海拔513米,由青山组火山角砾岩组成,形成南北陡峻的锯齿状山脊,是山东省海拔最高的侵蚀低山丘陵岛,也是中国第二高岛。
  小珠山位于胶南县境东北部,前襟灵山湾,后带齐长城。山势东南西北向。主峰大顶海拔724.9米,崛起于灵山卫西北,与次峰釜台筒南北对峙。大顶南有白石顶,顶上有一天然洞穴,可容200余人。两峰周围有锤背石、直楼、万人井、四角石、瀑布石、抽兜石、穿心石、天门、天桥、纱帽石、仙人迹等。小珠山支脉较多,东部有支脉4条:南边从崂山子至大湾,从老君城子南到花科子,从鹁鸽山经扒山南转至黄山;东边从鹁鸽山经牛王庙东至于家河。中部有支脉4条:从扎营山大黑箭经华山南至朝阳山;从水城北山南至海;从大崮顶过老君塔山北至龙斗山;从报屋顶经石灰山、喜鹊山、庙子埠北至王台东岭。西部有支脉4条:从黄山经团结岭、大苗山,西接七宝山;从茂隆山回旋西南,分支抵别家岭、大陡崖南岭、尚庄东岭和宅科南岭;从黄山南经香炉石西南,再过曹城山、双凤山至平岭;从曹城山、东过虎背山,南经固山,再过隐珠山,南至石嘴子入海。
  大珠山位于胶南县境南部,西北东南走向,三面临海,突出于灵山、古镇口两湾之间,长约15公里,宽约5公里,面积约65平方公里。山势陡峭,林木葱茏,奇峰异石迭生,文物古迹颇多。
  铁橛山位于胶南县境中部铁山和市美乡内。东北西南向。南北长14公里,宽7公里。主峰海拔595.1米。山势矗兀,色黑如铁。北巅滴水崖,山壁悬空如盖,水从石罅中落半腰,滴淅成泉,故名滴水崖。崖顶方广10余亩。铁橛山支脉较多,西南与尹家大山、石楼石、藏马山体连为一体,东南、东北与大珠山、小珠山相连。
  大泽山位于平度、莱州、莱西交界处。大泽山面积为401.6平方公里,东西宽7公里,山脊线在中部。东侧为平度—招远断裂,北为黄县断裂,南有平度断裂,组成北北东向抬升断块。主峰海拔736.7米,向南与西南方向伸展约20公里,其中500米以上的山峰有大姑顶(海拔729.3米)、磨锥山(海拔684米)、葫芦岩(海拔654米)、李崮顶(海拔596米)、荼山(海拔560米)、西大峪(海拔550米)、雀石涧(海拔540米)、立山皮(海拔529米)、燕窝(海拔520.1米);向东和东南方向延伸约20公里,主要山峰有双双(海拔644米)、青山(海拔577.4米)、护天峪(海拔521米)。北峰顶(大泽山主峰),位于大泽山镇南台村东3公里处,峰顶石壁凿有“巨青”二字,周围泉水甚多,有“群山环而出泉,汇为大泽”之称。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02

第二篇 地 貌  
第一章  山地丘陵

第二节 丘  陵


  一般海拔50~500米,切割深度小于100米。海拔200米以上者称为高丘陵,海拔200米以下者称为低丘陵。
  主要分布于崂山、小珠山侵蚀剥蚀低山地形的四周及薛家岛部分地带。主要的山峰是,崂山周围有虎岭顶(海拔405.2米),铁骑山(海拔338.3米)、卧狼齿(海拔429.1米)、浮山(海拔368.0米)、太平山(海拔149.3米)、午山(海拔398.3米),小珠山周围有大箍顶(海拔381.3米)、龙雀山(海拔350.9米)、镜台山(海拔263.0米)、陡楼(海拔369.4米)及薛家岛大间山(海拔146.0米)。
  午山、大间山岩性为白垩系青山组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熔岩和角砾岩等组成。龙雀山北侧、王台东南、崂山区王哥庄南为胶南群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和浅粒岩等组成。其他山体均为燕山晚期侵入之花岗岩、花岗斑岩、白岗岩及石英二长岩等组成。
  地貌特征表现为,海拔200米以上的侵蚀剥蚀丘陵与侵蚀剥蚀低山地形的特征近似,山势较陡,峰脊陡峭,沟谷发育,切割较深,第四纪堆积主要为残积物。
  海拔200米以下的侵蚀剥蚀丘陵,分布面积广,沟谷切割深度小于100米。经长期缓慢上升和风化剥蚀,形成了连绵起伏的破碎的低矮山丘,山顶浑圆,山坡平缓,常呈现出一些海拔在50~100余米的孤立残丘和孤岭,坡角10°左右。沟谷断面多呈“U”型,沟底纵坡平缓,坡积、洪积和冲积物较发育,以砾石和砂质粘土为主,厚度3~5米。
  崂山向北延伸,为鹤山丘陵,分布有众多可供开发的山石景观。午山支脉向西伸展,至市区东缘为浮山。浮山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山体虽低但相对高度较大,九峰并立,峭拔难登。东部五峰尤为险峻。由花岗岩组成的小珠山,山体垂直节理发育,多悬崖峭壁。
  丘陵是青岛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面积6753937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1.04%。(一)侵蚀—剥蚀高丘陵总的分布脉络不太明显,山势比较缓和,地貌形态比较单调。主要分布在崂山及小珠山侵蚀—剥蚀低山区的周围地区。崂山低山区的东南端有崂山头(海拔372.8米),北面有四舍山(海拔326米)、姚家山(海拔215.5米)、台子山(海拔310.8米)、黄山(海拔257米),西面有午山(海拔398.3米)及浮山(海拔368米);小珠山低山区的西、北面有镜台山(海拔263米)、建楼(海拔369.4米)、捉马山(海拔237.9米),以及胶州湾以南沿海的高丘陵,以大珠山(海拔486米)为代表,由燕山晚期花岗岩组成,山体拔地而起,山顶面平齐,以西北向南达海岸分布,十分峻伟。(二)侵蚀—剥蚀低丘陵是青岛地区广泛分布的地貌类型之一。由变质岩、花岗岩、火山岩以及砂岩等各种岩类组成,可以与陆域所有的地貌类型衔接。其中海拔100~200米左右的高低丘陵分布更为普遍,表现为起伏和缓的宽谷缓丘地形。该类型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及北面,即崂山、小珠山及铁橛山、大泽山等低山高丘陵区边缘。由于受构造岩相控制及不同岩性抗蚀差异,呈现出一些海拔在50~100余米孤立残丘、孤岭。低丘陵的下界可直接与各类平原或海滩等接触,沿海岬角地区则直接构成基岩海岸。低丘陵区内,由于第四纪残坡积及坡洪积发育,在海拔30~50米处冲沟等微地貌十分发育。如洪山坡—浮山后一带,佛耳崖村,南岭等地区。丘陵上部土质较差,系剥蚀性风化土,中下部是基岩或冲积土。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06

第二篇 地 貌  
第二章  平 地

第一节 平 原


  该类型为山地至海的过渡类型。广泛分布于侵蚀剥蚀低山、丘陵与冲积、冲洪积等构成的平原之间,主要位于胶州湾东北、北、西北及西南部。高程一般在海拔40~50米,相对高程一般在10米左右。岩性有白垩系青山组、王氏组火山岩系,侏罗系莱阳组沉积岩系和元古界胶南群变质岩系,部分地带有燕山晚期的侵入岩和第四系坡积层、残积层及残坡积层。
  地貌特征为波状起伏,低矮平缓的残丘垅岗、坡地与开阔宽敞的沟坳相间分布,坡地边缘冲沟纵横,切割零乱破碎。第四纪残积层较发育,多为原岩风化残留的砂质粘土等细粒物质堆积。


冲积平原


  主要分布于大沽河、小沽河、胶莱河、白沙河、李村河、城阳河和洋河等河流谷地和现代河床两侧,崂山区王哥庄、胶南县灵山卫一带等亦有分布。呈带状沿山谷迂回弯曲展布,上游窄、下游较宽,宽度由数百米至数公里。在河流与支流交汇处,往往形成较为开阔平坦的掌心地,或在河流下游山前地带形成小型扇状冲积平原。河床两侧发育有高出河床2~4米的河流阶地,地面坡度1‰~2‰。河流冲积物厚10米左右,个别地段可达20米。具双层结构,上部多为粘质砂土,河床内为砂砾石,下伏为砂砾石层。


冲洪积平原


  主要分布于城阳河、白沙河之间,城阳、流亭一带及胶州市四周地带。海拔高程一般小于20米,由山口向沿海逐渐展开,形成扇状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形平坦,微向河床、沿海倾伏,坡降约2‰左右。堆积物厚15~20米,具双层或多层结构,上部以粘质砂土和砂质粘土为主,下部为砂砾石层。


冲积坡积平原


  分布于沙子口、大河东、浮山所及中韩至王哥庄南等地多条季节性河溪、冲沟交汇处形成的小型掌心地或腹地内及崂山东麓王哥庄西部侵蚀剥蚀丘陵的边缘地带。地面较平坦,坡降较大,一般在2~3‰,往沿海倾。堆积物厚度一般小于10米,具双层结构,上部为砂质粘土、粘质砂土,下部有薄层砂砾石层。


坡积冲积平原


  分布于红石崖南至东南辛庄一带,呈条带状展布于侵蚀剥蚀平原的边缘。地面微有起伏,坡降较大,堆积物厚度小于10米。



坡积洪积平原


  分布于胶州湾西岸法家庄以北、共青团水库东西两侧,呈条带状展布于侵蚀剥蚀平原边缘与冲洪积平原之间,地形微倾向北,堆积物一般厚度小于5米。



坡积平原


  分布于灵山卫以西山间坡地,丘陵坡麓,地面坡降较大,倾向河谷或沿海。堆积物厚度小于5米,岩性为含砾砂质粘土。


冲积海积平原


  主要分布于大沽河下游之大沽河农场至后石龙屯、王戈庄河口里阡、洋河、漕汶河、岛耳河下游王家滩、王家岛耳河一带及薛家岛南段施沟北等地。地面极平坦,微向海倾伏,海拔高程一般小于5米。由冲积和海积层相互穿插叠加而成。第四系堆积物厚度20余米,大沽河口处可达30余米。因中全新世区内受到海侵,全新统海相地层厚达6米左右,地表岩性为粉砂、粉砂质粘砂土和淤泥质粉砂等。


侵蚀剥蚀平原


  主要分布在即墨、崂山西侧及胶州北部地区。在丁字湾、崂山湾的北侧等地,仅有零星分布。岩性主要是白垩系火山杂岩,其构造断裂发育,岩层受强烈侵蚀及风化剥蚀,致使地形微有波状起伏,海拔在40~50米以下,第四系残积坡积广泛发育。在波状起伏的平原上,零星分布着残丘地形,沟壑短浅,荒坡、梯田和近山阶地迂回错落。在即墨境内的侵蚀剥蚀平原,就是“即墨准平原”。


海积平原


  该地貌类型虽分布广泛,但规模较小。主要分布在胶州湾、丁字湾及崂山湾的沿岸低平地区。海积平原的分布高程,一般在海拔5米以内,但个别地段,如潮海附近,可达6米左右。海积平原地势平坦,地貌单调。前缘直接与潮间浅滩相接,内侧多与冲积平原及洪积冲积平原相接。地表盐渍化严重,部分地段地势较低洼,如桃源河下游两侧及林家段河附近等,以及沿岸有海滨湿地、芦草丛生的大片积水小型洼地。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07

第二篇 地 貌  
第二章  平 地
第二节 洼 地

姜山洼地


  位于莱西、即墨的天然交界线,北、东和南三面均属高地,洼地约占46.8万亩,莱西的朴木、店埠、夏格庄、姜山、绕岭、李权庄、孙受、望城8个乡镇,即墨的官庄、牛齐埠、灵山、瓦格庄、刘家庄5个乡镇。

即墨西北洼


  位于即墨城西北的流浩河、桃源河流域。
  主要分布在即墨的段泊岚、营上、太祉庄、移风店、长直、七级、普东、南泉和蓝村9个乡镇及城阳的赵家堰至山角底桃源河沿岸。洼地总面积42万亩。其中流浩河流域有洼地24万亩,是洼地中心。



平度西南洼


  位于平度城西南,以新河镇三苗家一带为中心。包括南村、兰底、宅科、万家等乡镇。



胶州北洼


  位于胶州城北部,包括大庄、后屯、马店、北王珠、小麻湾、李哥庄6处乡镇,229个自然村。由店口洼、柏杨洼、冲角埠洼、沽河洼、闸子洼、宋家庄洼、柏兰洼、七城洼等多以许多碟形或带形小洼地联合组成。洼地浅平。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08

第二篇 地 貌  
第三章 河流湖泊

第一节 河 流


  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青岛地区发育和分布了大沽河水系和胶莱河水系两大水系,以及沿海一些河流。在所有的河流中,除南胶莱河、北胶莱河、大沽河等少数河流属平原河流外,其他均属于山区丘陵季节性河流。源短流急,自成体系单独入海。夏、秋汛期,水量较为充沛;冬、春季节,基本断流。不利于水资源的蓄存和调配运用。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09

第二篇 地 貌  
第三章 河流湖泊
第二节 水库与古湖泊

大沽河水系


  大沽河流域位于胶东半岛西部,约在东经120°03′~120°25′,北纬36°10′~37°12′之间,干流全长179.9公里,流域面积4631.3公里。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潴河、小沽河、五沽河、落药河、流浩河、桃源河。流域走向大致与干流走向相同。流域内北部为山区和浅山丘区,南部为山麓平原和平原洼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坡度由北向南逐渐变缓,其中山区占11.4%,丘陵区占34.5%,平原区占36.8%,整个流域全部在山东省境内,涉及两市九县(市)。青岛地区范围内有胶州、莱西、平度、即墨和崂山一部分。流域内属于华北暖温带沿海湿润季风区,温差不大。每年平均降雨量为707.4毫米,径流量为22.51亿立方米。由于汛期暴雨多出现在流域北部山区,使洪水下泄,首先占满河槽,使下游平原排水困难而产生内涝。
  大沽河干流 大沽河发源于烟台市招远县阜山西麓偏西方向500米处,流经招远、栖霞、莱州、莱阳、莱西、即墨、平度、胶州、崂山九县(市),在胶州市码头村南注入胶州湾。河道全长179.9公里,总流域面积为4655.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宽460米,总落差约200米,是常年性河流。
  自招远县老马思家至莱西县巨家为上游,河道弯曲较多且冲刷严重,河道变迁范围小;自巨家至该县望壁河口为中游,河道局部有弯曲,但曲率半径较大。莱西水集镇以西的河道是清咸丰年间变迁所成。水集镇潭彪庄到院上镇小清河口大部是平原,河道游荡不定。在该县孙受乡附近改道达7次之多。小清河口以下险工增多,河床多曲折。其中,院上镇的王屋庄至店埠乡程家小里及朴木乡的孙洲庄到朴木庄的两段,历史上曾有8次小改道,遗留柳沟、我乐沟、大横沟、淤沟、朴木东沟数条故道。大胡埠村处堤距1280米,是大沽河干流最大堤距。平度县南村以下为下游,大部分为平原地带,南村至胶济铁路的15公里河道弯曲,险工有10余处。山角底以下为河口段,河床变迁频繁,曲度较大。
  大沽河上游山丘区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在水面积仅587平方公里的巨家水文站附近,每平方公里流失土方竟达4.5万立方米。河口段受潮汐影响,大潮时进沙量4000~8000吨,而出沙量为3000~6000吨,河床淤积1000~2000吨。
  主要支流
  潴河 发源于莱阳市西北部之丘陵地带。其源有二:西源出窑山东麓,东源出莱阳市小后洼村北,经大小岔村南两流合一,于河头店镇李家泊子村西北入莱西境,经王家泊子、河头店、高格庄水库、枣庄、果佳园、街东、水集、潭彪庄在辇至头村后北入大沽河。河道全长50.68公里,流域面积420.5平方公里。该河河道弯曲,宽窄不一,此峰较陡,汛期洪水暴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此河蜿蜒曲折,转折处常潴水为泊,故名潴河;又名“老母猪河”。
  小沽河 古称尤水,源于莱州市马鞍山和胡家顶山东麓,于河里吴家乡入莱西境,沿途经北墅、院里、武备、葛家埠等,在平度石家曲堤村东北汇入大沽河。全长84公里,流域面积1028.2平方公里。该河无大弯曲,水宽而不深,暴雨后出现高水位。河水含沙量为33.9公斤/立方米。夏、秋水涨,最大流量达400立方米/秒。建国后在上游及其支流建成尹府、黄同、北墅3座大、中型水库。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黄同河和猪洞河。
  五沽河 曾名五道泊河,是即墨市与莱西县部分地区的界河。五沽河源头有二:主源在即墨段村乡的俞家屯北,流经大荒村、西桥头、三都河村至前张家庄,此段称龙化河;另一源在莱阳市新庄一带,流经莱西西南众水村、郝家寄马埠至前张家庄,此段称干沟子河,亦称张家河。这两源在康家庄东北汇合后称五沽河。在韩家汇村西南北折汇入大沽河。全长44公里,流域面积64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龙化河、花园河、孟沙河等。河道多弯曲,比降大,断面小,源高流急,汇水集中,易阻水,沿河两岸极易漫溢成灾。
  落药河 发源于平度县小古迹山北麓,向东南流经公家、铁岭庄至河北大泊村东纳南王戈庄支水,再折向西南至王家河岔纳三里河,由芦家荒东折向西南至鲁家丘村南纳小方湾河,至胡家庄村北,左岸纳堤沟河,右岸纳东新河,至崖头村后入大沽河。全长35公里,流域面积287.5平方公里。
  流浩河 又名长直河。发源于即墨灵山镇金家湾村北,干流长36公里,西流经营上、长直、段泊岚、七级等乡镇至岔河村北入大沽河。历史上河水渲泄不畅,多雨季节积涝汪洋,流水浩荡而得名。支流有周戈庄河、泉庄河、月河、麦七河、小东河、鸿雁河等10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400.8平方公里,比降0.77‰。下游河宽30~100米,最大水深2~3米,最大泄洪量210立方米/秒。上游在长直乡道口东村附近河段中有一温泉,严冬不冻。
  桃源河 又称那河。发源于即墨普东乡的桃行村。流经南泉镇、蓝村镇、胶州入大沽河。因为源出桃行村命名为桃源河。全长34.7公里,流域面积308平方公里,是季节性河。1914年前该河无河形,仅在官庄、辛庄一带有条5公里左右的小濠沟。在林家段河、大涧、小涧等村有人工开挖的狭窄河道。上游坡地来水无河渲泄,雨季胶济铁路以下一片汪洋。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09

第二篇 地 貌  
第三章 河流湖泊
第二节 水库与古湖泊

胶莱河水系


  胶莱河位于胶东半岛沂山脉与昆俞山脉之间。约在东经119°30′~120°6′,北纬36°12′~37°6′。干流全长130公里,总流域面积5478.6平方公里。其中,北胶莱河长100公里,流域面积3978.6平方公里。南胶莱河长30公里,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胶莱河流经昌邑、莱州、高密、诸城以及青岛市的平度、胶州、胶南等县(市)。流域形状呈南北方向长的长方形,而河流是东南—西北向。流域最大宽度64公里,最小宽度8公里,各支流均正交于干流,成羽状河系。胶莱河流域的水流一般是由两旁分水岭向干流集中。流域内平原居多,以堆积地貌为主。侵蚀和冲积台地约占流域面积的75%。火山形成的地貌约占7%,丘陵面积为18%。丘陵区及侵蚀台地分布在各支流的上、中游地带,冲积台地分布在干流两岸。流域内年降雨多集中在6~9月,汛期与枯水期变幅很大。在整个流域中,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泽河、淄阳河、白里河、昌平河、白沙河、三苗家、龙王河、现河、胶河、墨水河。
  胶莱河干流 胶莱河干流是一条没有源头的、南北两端通海的人工河。以平度市姚家分水岭为界,北流入渤海莱州湾的为北胶莱河;南流入黄海胶州湾的为南胶莱河。
  北胶莱河,古称胶水,为胶莱河自平度姚家村分水岭向北流入莱州湾的一段河道,经多次改道后,位于平度、高密、昌邑的边界上。流经平度宅科、万家、张家坊、崔家集、前楼、明村、马戈庄、官庄、新河等9处乡镇,至莱州市海仓以北入莱州湾。河道全长100公里,流域面积3978.60平方公里。
  平度姚家至窝铺段是南、北胶莱河的分水岭,河道顺直堤防齐正。洪水期南胶莱河水较大时流向北胶莱河,当北胶莱河水位高于南胶莱河的水位时,则流向南胶莱河;当南、北胶莱河同时涨水时则水流缓慢。降水量多的年月,因水泄滞缓,堤顶会出现漫溢的现象。
  南胶莱河始于元朝,元世祖为南粮北调接济京师,于1280年开凿,历时五年而成,后为胶莱河主要排水干道。南胶莱河向东南流经平度、高密、胶州三县(市)界,在吴家口村南入胶州市境内,穿过胶济铁路在前店口东南与大沽河汇流后入胶州湾。全长30公里,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该河流向大致西北至东南,流经洼地,河道顺直,断面自上而下由20米逐渐增宽到80米,呈“凹”字形。由于一些支流断面超过干流断面两倍以上,当盛夏山洪暴发时,南胶莱河两岸常发生水灾。
  主要支流
  泽河 是平度为解决涝灾开挖的人工河道。由昌潍地区水利局设计,平度泽河工程指挥部负责于1965年组织施工,1966年竣工。河道在香店乡曲坊南,流经香店、王家店、李园、门村、唐田、张舍、三堤、灰埠、新河9处乡镇,在新河镇北大苗家村入北胶莱河。全长56公里,流域面积848.78平方公里。
  淄阳河 又称阳河、城子河,是北胶莱河下游的一条较大支流,有南北两源。北源位于平度大泽山主峰东南扯麻线口七林顶西麓,长5.6公里;南源出于大姑顶西葫芦岩北麓,长5.4公里。原淄阳河流经大泽山、长乐、昌里、三堤、灰埠、新河6处乡镇,在新河镇阎家村西注入北胶莱河。1965年开挖泽河后,在灰埠镇下刘家村南将该河截断分成两条河流。泽河以上长37公里,流域面积186.10平方公里;泽河以下长7公里,流域面积22.60平方公里。
  双山河 曾称苏村河。源于平度磨锥山西北麓,流经青杨、昌里、张舍、三堤、官庄、新河6处乡镇,在新河镇高家村西注入北胶莱河,全长38公里,流域面积178.90平方公里。因其南源有唐锥、北源有双山,故名叫双山河。泽河开挖后,在姜家村被其截为两段。泽河以上河段长25公里,入泽河;泽河以下河段长13公里,仍入北胶莱河。
  龙王河 是北胶莱河较大支流,也是平度西南洼涝地区的一条主要防洪排涝河道。源于平度唐田乡东北风山北麓,流经唐田、门村、田庄、白埠、前楼、明村等6个乡镇,在明村镇大小河子村南入北胶莱河。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306.42平方公里。泽河在西石河村西将龙王河及其支流大营河截断。泽河以上河段长13公里,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下河段长24公里,流域面积276.42平方公里。
  现河 源于平度蟠桃乡齐家北山郭落崮(裕风顶)西麓,流经蟠桃、城关、香店、王家站、何家店、蓼兰、中庄、崔家集、前楼等9处乡镇,于小召村西入北胶莱河。河长50公里,流域面积204平方公里,是汇多处山涧来水。在大洪沟村被泽河截断,以上河段长20公里,以下河段长30公里。
  昌平河 源于平度蓼兰镇东南部丘西村,向西流经范家、高家庄,至五里屯东折向西南,在崔家集镇东南部陶家堡村南汇入北胶莱河。河长17.80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
  白沙河 河长49.8公里,流域面积228.8平方公里,发源于平度崔召镇西北部上马戈庄村后大姑顶(明堂山)南麓的西涧山泉。流经崔召、香店、麻兰、张戈庄、何家店、蓼兰、宅科、万家等8处乡镇,在刘家口子村东北入胶莱河。在曲坊村南被泽河截断,以上河段长24.8公里,流域面积108.4平方公里,是泽河的一条支流;以下河段长25公里,仍是北胶莱河的支流,流域面积是131.17平方公里。1972年建黄山水库时,将黄山水库以上河长6.8公里、流域面积37.4平方公里的产水径流调到猪洞河流域,归大沽河水系。
  三苗家沟 在泽河开挖前,是北胶莱河的一级支流,河长21.3公里,流域面积123平方公里。发源于平度长乐乡王家庄村,在翟哥庄村西南入莱州市境,流经杨家庄村、丘家村西行进入平度境内;流经灰埠镇韩家村北行又进入掖县境;在太平庄村西南再进入平度境,流经灰埠镇小苗家村于新河镇大苗家村西入泽河。
  胶河 古称胶水,发源于胶南六汪镇孙家沟以南,北流经胶州里岔、张家屯乡的皇姑庵、铺集镇入王吴水库,再东北于胶州、高密、平度交界处的刁家丘入南胶莱河。河长100公里,流域面积608平方公里。胶河的上游河床断面宽,下游河床断面窄,建国前经常泛滥成灾。据《胶县志》载,从1288~1374年的86年间曾有3次特大水灾。胶河是常年性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130万立方米。
  墨水河 简称墨河,古称奴水、墨水、张鲁河、乌池河诸名。发源于胶州南部夼集乡高家艾泊和匡家茔一带丘陵地区,上游流经夼集、南杜村、西祝村、苑戈庄4处乡镇;中下游沿后屯乡西界北流,至刁家屯西入高密县境,于岳头屯西北再入胶州市,经后屯、马店、北王珠3处乡镇,于官路滞洪区下游汇合梁沟、小套二河入南胶莱河。主要支流有养儿沟、十米河、小套河、小新河、苇源河、梁沟河等。河道全长50公里,总流域面积为339.9平方公里,河道上游河床开阔,一般在300~500米;下游堤防窄,一般在50米左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029万立方米,为季节性河流。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09

第二篇 地 貌  
第三章 河流湖泊
第二节 水库与古湖泊

沿海诸河


  沿海诸河发源于沿海丘陵区,是自成体系、独立入海的河流。青岛地区滨海河流源短流急,夏、秋水量较丰,冬、春基本断流,属季节性河流。滨海河道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墨水河、白马河、风河、洋河、吉利河、白沙河、莲阴河、甜水河、巨洋河、横河、张村河等。
  墨水河 也称淮涉河。河长41.52公里,流域面积317.2平方公里。主要发源于崂山惜福镇的标山一带和即墨石门乡莲花山西南麓一带,两源在前留村汇流后经刁家烟霞、中障村、即墨城关折向南,经大韩村、崂山西城汇、皂户村注入胶州湾。河道坡度较大,水势湍急,河床变迁不定,直到最近十几年,经过人工加筑河堤,河道才稳定成现在的样子。
  主要支流有横河(又称石河头河),发源即墨牛齐埠乡南部,南流经段村乡、营上乡,在即墨镇庄头村东南入墨水河。长约23公里,宽5~25米,属季节河,流域面积为110.8平方公里。
  洋河 汉代称柜艾水,后又称洋水。是胶南与胶州的界河。发源于胶南的吕家和金草沟一带,于王台镇五河头入胶州湾。全长49公里,流域面积303平方公里。上游胶州建山洲水库,下游胶州建拦河闸引水工程。宝山乡有小张八河入汇。在胶南境内有小干河、八一河、十八道河、月牙河。
  张村河 发源于崂山北宅峪夼东北雾露顶山南诸涧,流经董家下庄、大韩、河东村,在阎家山汇李村河,到胜利桥纳王埠河后注入胶州湾。河长22.5公里,流域面积131.13平方公里,是季节性河。流域内建有多处小型水库。
  白沙河 主要在崂山境内的内河,河长33公里,流域面积215平方公里。源于崂山最高峰,“巨峰”北麓的“天乙泉”。一路流经崂山名景“潮音瀑”、“九水”,中游有三水水库及崂山水库,在西后楼注入胶州湾。河床含石英砂,下游段地下水丰富,水质优良,是青岛市市区的主要供水源地之一,多年平均向市区供水6028万立方米。
  巨洋河 又称漕汶河,古称作巨洋水、朱阳河。发源于胶南薛家庄乡南部小珠山西麓,流经薛家庄、王台两乡镇,于五河头入胶州湾。全长25.35公里,汇水面积128.75平方公里。20年一遇洪流量为653.68立方米/秒。在薛家庄乡有沙沟河、大横河汇入。
  风河 又称“风水河、王戈庄河”。主要发源于胶南的七宝山的张仓东河、铁山西北的张仓西河和陡阳山的溧水河。张仓东、西河至张仓东南合流,至双凤山南与溧水河合流。流经宝山、铁山、胶南、隐珠4乡镇,在胶南城东南大港入灵山湾。全长35公里,汇水面积303平方公里。上游建有铁山水库。河道自上而下有大小湾道19处,平均1.4公里有1弯;有大小支流24条,这些支流均源短流急,汛期难以安全行洪。
  莲阴河 曾称为周疃河。发源于即墨莲花山北麓,流经石门、大官庄、店集、南阡等乡镇,在周疃东入黄海丁字湾。河长约35公里,宽5~70米,流域面积123平方公里,是性属季节河。
  白马河 该河河长44.2公里,流域面积为585.9平方公里,是常流河水系,流量随季节变化,20年一遇洪流量为1911.06立方米/秒。该河发源于诸城市鲁山东麓,流经市美、大村、大场、塔山、小场5处乡镇,在河崖村南与吉利河汇流,至马家疃村东入黄海黄家塘湾。支流较多,河长2.5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8条。主要的支流有砚瓦河、小泊河、藏马河、大村后河、东寺河、肖家洼河、旺山河。
  吉利河 原名纪里河。发源于诸城鲁山西南麓千秋岭,流经理务关、大场两乡镇,到河崖村南与白马河汇流,在马家疃村东入黄海黄家塘湾。河长39.85公里,流域面积285.1平方公里。2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2074.39立方米/秒。上游建有吉利河水库。主要支流有皂户前河、潘家庄河、高家庄河、理务关河、大秃马河、柳沟河、胜水前河。
  横河 河长23.97公里,流域面积158.37平方公里,发源于胶南张家楼乡西北铁橛山南麓,流经张家楼、藏南、泊里、寨里4处乡镇,在泊里镇西小滩入黄海黄家塘湾。上游建有陡崖子水库。主要支流有辛庄河、草桥河、周家村河、小滩子河、大庄河、泊里东河、范家草泊西河、茉旺河。
  甜水河 河长20公里,流域面积109.9平方公里,发源于胶南海青乡后河西村北大缀骨山南麓,纵贯海青乡,于宋家岭村东南入海。主要支流有狄家河、小店子河、显沟河、柳子河。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10

第二篇 地 貌  
第三章 河流湖泊
第二节 水库与古湖泊

水 库


  青岛地区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有2座,莱西产芝水库和平度的尹府水库,总库容5.63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1.50万亩;中型水库19座,总库容5.97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60.64万亩,位于平度5座、胶南4座、即墨4座、莱西3座、崂山2座、胶州1座;小型水库428座,总库容2.78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74.66万亩。由于这些水库是在1958~1987年建成,建库时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造成多数水库初建时质量差,防洪标准低,隐患多。其中,停建报废的大、中型水库有13座,小型水库17座。经过以后几十年的续建、改建、维修和加固,绝大部分大、中型水库能抗御300年一遇洪水,少数可达1000年一遇的洪水。
  产芝水库 位于莱西韶存庄乡产芝村东北的大沽河干流中、上游。水库主、副坝均为均土质坝,主坝长?2400?米,最大坝高20米,顶宽7米,顶高程77.5米,坝顶有1.3米防浪墙和照明避雷设施;副坝长600米,其中300米为非常溢洪道挡水设施,最大坝高6.2米,高程77.3米。溢洪闸是10×6米5孔平面钢闸门,由5台40吨手摇电动两用卷扬机控制。最大泄洪量1980立方米/秒;非常溢洪道为开敞式,堰顶宽300米。坝内设有6个备应急破坝泄洪的爆破竖井。东西放水洞用于灌溉,最大流量分别为7和15立方米/秒;中间放水洞平时用于放水灌溉,遇急泄洪,最大流量47.2立方米/秒。电站总装机4台900千瓦。
  水库库容4.0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76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879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6万亩。
  尹府水库 位于平度云山乡北王戈庄村西北,大沽河水系小沽河支流猪洞河中游。由昌潍专署水利局初步设计,1958年4月开工,大坝清基、回填结束停工。当年6月,天津大学水利系师生对枢纽工程进行设计。1959年4月,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对水库作了修正设计,11月复工,1960年6月竣工。1964~1985年,先后完成溢洪道加宽,新开挖正常溢洪道并建闸,开挖从黄山水库到尹府水库4公里引水渠,大坝加高培厚,坝后反滤排水、建防浪墙和迎水坡翻修,建自溃坝,泄水闸,启闭机房翻修、溢洪闸前护坡及防汛公路等续建工程。
  水库大坝系粘土心墙砂壳坝,长839米,最大坝高20.20米,顶宽7.50米。溢洪闸设有10×6米2孔,最大泄量885立方米/秒。非常溢洪道为自溃坝开敞式,最大泄量1225立方米/秒。放水洞为?φ2米廊道式有压钢筋混凝土管,设计流量14.40立方米/秒,电站装机2台250千瓦。水库总库容1.6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74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78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3.5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
  高格庄水库 位于莱西城关高格庄村北,潴河中游。水库大坝是土质坝,长1500米,最大坝高9.5米,溢洪闸后泄水区为矩形断面,溢洪时洪水直接泄入原河道,最大泄量752立方米/秒。放水洞设计流量6立方米/秒。防洪能力仅达到50年一遇,削减洪峰53.6%。水库总库容127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83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4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
  山洲水库 位于胶州河西郭、冷家村、张应3乡镇交界处。水库库容24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32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68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3.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85万亩。主、副坝均为土质坝,主坝长400米,最大坝高16米;副坝长232米,最大坝高4.5米。溢洪闸最大泄量490立方米/秒,西放水洞、东放水洞的设计流量分别为3和3.5立方米/秒,防洪能力可达千年一遇洪水,洪水削减洪峰达55%。
  黄同水库 位于平度石桥乡黄同村西北,大沽河水系小沽河支流黄同河中游。水库总库容603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450万立方米,流域面积126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大坝是粘土心墙砂壳坝,全长350米,最大坝高20米,坝顶宽7米,溢洪闸8×3米5孔闸门,最大泄量510立方米/秒。输水洞最大泄量11.60立方米/秒。水库达到百年一遇的设计防洪标准。
  崂山水库 位于崂山夏庄镇白沙河中游的小风口与张普山之间。水库总库容560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798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99.6平方公里,是流亭飞机场、胶济铁路及市区3处的水源地,日供水量可达7.5万立方米。水库主坝是粘土砂壳斜墙坝,长672.15米,最大坝高26米,坝基采用圆柱桩帷幕灌浆技术进行了处理;副坝是均质坝,长50米,坝高2.5米。溢洪闸为10×6米5孔平面钢闸门,最大泄量1344立方米/秒,非常溢洪道最大泄量1010立方米/秒,放水洞最大泄量5.6立方米/秒,防洪能力已达千年一遇标准。
  堤湾水库 位于莱西姜山镇西北,五沽河支流堤沟河上。水库总库容28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0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73.5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0.95万亩。水库大坝全长11700米,均是土质坝,最大坝高6米,溢洪闸最大泄量296立方米/秒。东放水洞设计流量4立方米/秒,中放水洞设计流量2立方米/秒,引水涵洞设计流量6立方米/秒。百年一遇洪水可削减洪峰72%,50年一遇洪水可削减75%。
  双山水库 位于平度北部青杨乡南盛家村东,双山河上游。水库总库容11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1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万亩。主、副坝均是土质坝,主坝长200米,最大坝高19.28米;副坝长1700米,最大坝高8米。溢洪道为无控开敞式,最大泄量494立方米/秒,放水洞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水库防洪能力达到300年一遇防洪标准。
  淄阳水库 位于平度大泽山镇东岳石村东,淄阳河中上游,与上游大泽山水库相联。水库总库容14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5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6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0.8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75万亩。主、副坝均为均质坝,主坝长800米,最大坝高14.1米;副坝长2400米,高10.6米。溢洪道最大泄量568立方米/秒,西放水洞设计流量为2立方米/秒,东放水洞设计流量为1.6立方米/秒,防洪能力达万年一遇,校定为300年一遇标准。
  石棚水库 位于即墨三里庄乡石棚村西南的墨水河支流土桥头河中游。水库总库容11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40万立方米,总流域面积54.8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2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92万亩。主、副坝均为土质坝,主坝长527米,最大坝高15.2米;副坝长606米,最大坝高6.5米。溢洪道最大泄量155立方米/秒,放水洞设计流量3立方米/秒。防洪能力实际达到千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59%。
  王圈水库 位于即墨大官庄乡王圈村东的莲阴河中、上游。水库总库容43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856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为72平方公里。主、副坝均为均土质坝,主坝长200米,最大坝高25.5米;副坝长950米。溢洪道为开敞式,最大泄量730立方米/秒,放水洞为廊道式压力钢筋混凝土管,设计灌溉流量3.74立方米/秒,设计排洪放水能力5立方米/秒。防洪能力可达到千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58.5%。设计灌溉面积3.7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8万亩。
  挪城水库 位于即墨南泉镇挪城村南,桃源河中、上游。水库总库容12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95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51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45万亩,历年最大实灌面积0.66万亩。主、副坝均为均质土坝,主坝长1800米,最大坝高9.54米;副坝长3300米,最大坝高6米,有2处溢洪闸共14孔,最大泄量242立方米/秒,非常溢洪道最大泄量735立方米/秒,防洪能力可达300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49.7%。
  小珠山水库 位于胶南薛家庄乡插旗崖村南,岛耳河上游。水库总库容311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044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34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7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7万亩。大坝系均土质坝,长517米,最大坝高22.65米,溢洪道为开敞式,最大泄量292立方米/秒,输水洞为廊道式混凝土压力管,内径1.0米,设计水量3.14立方米/秒,防洪能力实际达到千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70%。
  宋化泉水库 位于即墨营上乡宋化泉村西,流浩河上游。水库总库容273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534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2.7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3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6万亩。主、副坝均为均质土坝,主坝长?4550?米,最大坝高12米;副坝长2500米,平均坝高5米。溢洪闸最大泄量86立方米/秒,非常溢洪道最大泄量625立方米/秒。防洪能力为300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86%。
  大泽山水库 位于平度大泽山镇团石子村东淄阳河上游。水库总库容106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95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52平方公里。大坝是粘土心墙砂壳坝,总长1400米。其中,主坝长225米,最大坝高16.54米,顶宽5米;副坝长1175米,最大坝高8.75米,顶宽4米。溢洪道最大泄洪量706立方米/秒,放水洞最大泄量2立方米/秒,防洪能力为2000年一遇标准。
  黄山水库 位于平度崔召镇小李戈庄西北白沙河上游。水库总库容143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30万立方米,流域面积37.4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7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0万亩,电站安装55千瓦机组1台,年平均发电量7.15万千瓦时。水库大坝是粘土心墙砂壳坝,主坝长200米,最大坝高17.1米;副坝长660米,最大坝高8.3米,顶宽4.5米。溢洪道最大泄量223立方米/秒,非常溢洪道最大泄量389立方米/秒,放水洞设计流量3.5立方米/秒,防洪能力可达300年一遇标准。
  陡崖子水库 位于胶南藏南乡东陡崖子村北横河上游。水库总库容56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435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71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6.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17万亩,年均发电量4.2万千瓦小时。大坝是粘土心墙砂壳坝,长780米,最大坝高20米;副坝为均质坝,长150米,坝高4.3米。溢洪道为无控开敞式,最大泄量834立方米/秒。放水洞为廊道式钢筋混凝土压力放水洞,洞径1.5米,设计流量15.9立方米/秒。防洪能力可达千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64.3%。
  铁山水库 位于胶南铁山乡前石沟村后,风河支流张仓河上游。水库总库容518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642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58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5.3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0万亩,年均发电量9.76万千瓦小时。大坝是粘土心墙砂壳坝,长650米,最大坝高28米。溢洪道为无控开敞式,最大泄量441立方米/秒,输水洞为隧洞式,设计流量5立方米/秒,防洪能力实际达到300年一遇。
  吉利河水库 位于胶南张戈庄乡新小庄和洼里村之间,吉利河上游。水库库容为74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248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03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0.0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04万亩,年均发电10.25千瓦小时。水库主、副坝均为粘土心墙砂壳坝,主坝长666米,最大坝高20.9米;副坝长420米,最大坝高8.4米。溢洪道为无控开敞式,最大泄量1077立方米/秒。非常溢洪道最大泄量985立方米/秒,破坝水位49.6米。东、西放水洞设计流量分别为8.43和2.47立方米/秒。防洪能力实际达到千年一遇。
  书院水库 位于崂山惜福镇书院村西,墨水河上游的支流葛家河上。水库总库容136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8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1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6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水库大坝是粘土心墙砂壳坝,坝长352米,最大坝高42米,溢洪道最大泄量525立方米/秒,放水洞设计流量3立方米/秒。防洪能力只能达到维护10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54%。
  北墅水库 位于莱西城西北40公里的小沽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43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23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5.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大坝系粘土心墙砂壳坝,长624米,最大坝高20.2米。溢洪闸上设双曲拱交通桥和“T”形梁式机架桥,最大泄量2008立方米/秒。引水隧洞为无压涵洞,设计流量30立方米/秒。引水入产芝水库。放水洞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防洪能力到达千年一遇。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10

第二篇 地 貌  
第三章 河流湖泊
第二节 水库与古湖泊

古湖泊


  青岛地区主要古湖泊是百脉湖。《水经注》记载,高密、平度间,曾有一大型湖泊洼地,古胶河及五龙河等注入此湖。特别是古胶河自高密城东9公里的于疃向北入湖后,形成向北三分汊的鸟爪状冲积扇,然后出湖北至莱州湾入海。唐代以来胶河冲积扇逐渐将古湖泊分成东、西两部分,西为百脉湖,东为夷安泽。百脉湖,在“高密县北十里”,元初开胶莱新河后,胶河还不时注入此湖,直到清乾隆七年(1742年)胶河东徙后,湖渐淤塞,嘉庆时湖水渐枯,清末即完全消失,变为良田。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11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一节 海  岸


  青岛是沿海地区,海岸线北起丁字湾南阡乡金口村东小河口(北纬36°36′17″,东经120°46′03″),南至胶南红石崖镇的张戈庄村。海岸线长730.64公里,滩涂面积375.35平方公里。其中,软质342.55公里,占91.3%;硬质32.80公里,占8.7%。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一节 海  岸

海岸类型


  侵蚀后退岸 主要表现在基岩岬角岸,分布于胶州湾西海岸(薛家岛至红石崖)、红岛南岸、崂山沿岸(太平角至山东头)及女儿岛南岸,占整个岸线的40%。主要特点是海水直接作用海岸,形成活海蚀崖、海蚀柱等海蚀地貌。潮间带较窄,有明显的分带性,近岸为石块或大砾石,渐变为沙滩及细砂滩,整个岸段多岩滩。由于岩性的差异性,海岸后退速度是不同的,从总体上看,后退速度是相当缓慢的。
  稳定岸 主要分布于侵蚀后退海岸的小海湾,如前湾、大石头湾、团岛湾、浮山湾、沙子口湾、王哥庄湾、胶州湾东岸及丁字湾等,占整个岸线的30%。主要特点是高潮滩上有海蚀陡崖。潮间带有沙堤、沙滩和人工堤的保护。大风浪时海水才能到达岸边,岸线保持稳定。潮间带的沙堤变化较大,如汇泉湾潮间带已形成两道水下沙堤(或沙咀),并呈有增无减的趋势。
  淤积增长岸 这类海岸主要分布于胶州湾大沽河口、红岛东、崂山北湾及丁字湾,占整个岸滩的30%。岸滩地形平缓,多为淤泥及粉砂组成,直接受陆源河流影响,使海岸线不断向外淤长。1958年胶州湾总面积为535平方公里,滩地面积为225平方公里;零线以下水域面积为310平方公里。1973年总面积为423平方公里,滩地面积为125平方公里,零线以下水域面积为498平方公里。1958~1973年的15年内,胶州湾面积少了112平方公里,海岸线向海推进600多米。1959~1971年资料对比,丁字湾内共淤积1177.9万立方米,平均年淤积量为98.1万立方米,主要淤积部位表现在西顶子沙嘴和水下沙州及湾口沙嘴。1954年与1969年地形图对比,丁字嘴—海崖头岸段沿岸沙坝普遍向海加宽50~70米,两河与隐珠河口间沿岸沙坝向南延长250米。王戈庄河口北沙坝向北增长了600米,河口外滩地在4.5公里的范围内平均向海淤进约150米。灵山湾、黄家塘湾及傅疃河口等开敞的海湾内仅产生局部的泥沙运动;较大河流入海泥沙主要是在海湾内就近扩散,部分经波浪再搬运堆积在河口附近海岸。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11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一节 海  岸

岬  角


  该区海岸多属基岩港湾岸,岬、湾相间,岸线弯曲,沿岸岗岭起伏,罗列着陆地延伸而突向海中的岬角。
       青岛市海岸线长度与海涂面积统计表
表1
[attach]27481[/attach]

注:(1)海岸线长度系根据海图上的岸线—多年的大潮高潮时所形成的实际痕迹线量算。
  (2)滩涂面积系按海图岸线至零米等深线(理论深度基准面)间的区域量算。
  (3)滩涂性质系按海图注记划分,除将岩性底质定为硬质者外,其余如砂、砾…等各种底质的滩涂均按软质类计算。
  (4)系根据1984年最新测量资料量算所得。
  即墨市的岬角
  小白马 位于丁字湾西岸,雄崖所东1.5公里处,北与白马岛对峙。
  栲栳头 位于丁字河口南岸,在栲栳滩与南滩间,为海拔52米的栲栳岛山延伸入海中的尖角。
  南头 位于丁字河口与栲栳湾间,西接海拔81.4米的王山。
  大嘴 位于洼里乡黄龙庄村南2公里处,横门湾北侧。系羊山间西南突出部分。东、南两面是岩岸,东端太平港岩岸陡峭。
  3山头 位于洼里乡3山村东南2公里处,是3山向南延伸入海部分。介于3山湾和女岛湾之间。岩石直立,礁石密布。
  鳌山头 又名章岛。位于鳌山卫镇东南山向东南延伸入海部分为石岸,海拔22.8米,礁石环绕。
  南嘴 又名嘴子头。位于鳌山卫镇伸向海域部分的南岸,在盘龙庄东南,南接干出礁。
  崂山区的岬角
  小蓬莱嘴 位于小蓬莱山东,向海突出将鳌山前湾与王哥庄湾分开。
  野鸡山嘴 位于文武港野鸡山东海岬,与小管岛相对峙。
  峰山角 位于峰山东南角,20米台地直临海边,北东南三边为10余米的海蚀崖所环绕。
  泉岭角 位于仰口东南泉岭角,西连116.1米高地,形势险陡。
  东嘴 位于尖顶山(海拔159.6米)东南角。
  黄山头 位于黄山村南,向东。与里尖子山一起组成东西向山脊,黄山头高地为海拔62.9米,直接崂山湾。
  崂山头八仙墩 位于王哥庄东南15.5公里,崂山东南端,东西走向,面积约5.5平方公里,主峰在峰顶陡峭如削,海拔372.8米。崂山头为海拔242.1米,最东为八仙墩,其海拔高度为105.1米。是崂山湾与前海的分界。
  莲花尖 位于鲍鱼岛东,是崂山莲花尖山(海拔296米)向南突入海,将流清河湾与太平宫湾分开。
  平顶汪 位于沙子口湾东侧,与大福岛对峙。
  大风台 位于沙子口湾西侧,海拔62.8米。
  石老人角 位于石老人村东南,与石老人海蚀柱对峙。为一20余米的陡壁。
  红岛(阴岛) 其主要海蚀岬角有东洋嘴,位于东大山向东,为红岛东南岬角,伸向沧口水道与胶州湾。与冒岛相对峙。宿流嘴,位于宿流西南,是红岛西南岸最末端。此外还有鱼皮嘴、西嘴子、大富嘴、小港角。
  市区岬角
  燕儿岛角 位于辛家庄西南。
  太平角 位于湛山村正南,海拔18.3米,向西南延伸水下有礁石。
  汇泉角 位于人民广场西南,海拔30.3米,丘陵地,上建有小塔。
  青岛角 它与小青岛对峙。也是青岛湾与汇泉湾的分界线。
  团岛角 位于市区的最西端与团岛相对峙,海拔17米。已筑堤与岛相连。
  黄岛区的岬角
  大石头嘴 位于黄岛西北,海拔11.4米,是突入胶州湾中的岬角。1970年黄岛与海大坝建成后,使黄岛海峡变成黄岛后湾,形势有所减小。
  后湾嘴 位于黄岛后湾村东端,突入胶州湾中。
  显浪嘴 位于显浪村东北,海拔20余米直突海中,将黄岛前湾与薛家岛湾隔开。水下地形周围为5米水深。除西南方向外,三面向海为陡壁。
  倒观嘴 位于薛家岛北庄正北,由村东倒观山(海拔102.7米)走向西北直入海中,与外里孤石礁相对,将薛家岛湾与小岔湾分开。
  窟窿山北嘴 位于后岔湾村北偏东,为窟窿山的北山头(海拔86米)直临胶州湾口,正北与团岛相对峙。
  象嘴 位于窟窿山向东,以18.7米台地直入海中,东北与汇泉角相对峙。
  鹿角 位于鹿岛东北,以32米台地直入海中,东北与太平角对峙。
  张屯嘴 位于凤凰山东南,向东南突入海中0.5公里。东南与竹岔岛相对峙。
  南营嘴 位于薛家岛镇南营村东南角,为10米小台地,退潮时与象脖子三小岛相连,组成象脖子角。
  连岛角 位于董家河东南,为向海突出0.5公里的16米台地,退潮时与里连、连子、中连、外连四岛相连,统一组成向海突出1.5公里的岬角。
  鱼鸣嘴 位于薛家岛西南端,为海拔大于5米的平台,三面为现代海蚀崖,南与老灵石相对峙。
  胶南县的岬角
  丁家嘴 位于灵山卫南2.5公里,系陆地伸入海中的东北—西南向岸角。长800米,宽500米。岸下水深3~20米。
  朝阳山嘴 位于朝阳山南新建村海边,系朝阳山伸向灵山湾的岸角,南北长50米,东西宽250米。下有礁石,水深2~3米。
  大珠山嘴 状如鹰嘴,又称鹰嘴子。系大珠山南伸入海的岸角。南北长300米,东西宽500米。
  鼓楼嘴 又称望海楼嘴。位于古镇口湾西侧,呈三角形。长280米,宽250米,高20米。
  胡家山前嘴 位于琅琊镇最南端,系胡家山入海岸角。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岩石陡立。嘴前水深13~23米。
  小围嘴 位于撒牛沟东南700米,南北长150米,宽180米。
  董家口嘴 位于琅琊台湾西侧,董家口东侧,南北长300米,后部宽约750米。上有灯塔。嘴西南侧有小型水泥码头一座,可泊小鱼船,嘴东、南有礁石和浅水滩,形势险要。
  黄石岚嘴 北距小场4.7公里,西南向,由零散黄色风化岩构成,长600米,宽150米。周围泥滩,产文蛤及西施舌等。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13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二节 海  滩


  全市滩涂总面积56万多亩,其中可利用的面积11万多亩。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二节 海  滩

即墨市海滩


  从金口河口至栲栳岛为淤泥质海涂,潮流作用为主,水浅滩缓,潮间带宽3000~5000米,滩涂宽广,贝类资源丰富。向南,太平港和鳌山湾北部是以沙为主,内有少量淤泥质滩面,潮间带宽1000~3000米。其余海滩均为坡度较大的细沙、碎石、基岩地带。较大的海滩有9处。
  金口滩 位于丁字湾西部。莲阴、店集等河流入。滩面东西最长约5公里,中部最窄约1公里,面积约6.5平方公里。除南岸中部有小段岩岸外,其余均为拦海坝。岸边底质较粗向湾内变细,为沙泥底,有多种贝类生殖。
  白马滩 位于白马岛周围。中部为泥沙岸两端小白岛和北芦村半岛为岩岸。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面积约2.7平方公里。泥底为主。
  芝坊滩 位于丁字湾南岸,小白马到盐场头一线之内。南北最长约5公里,东西最宽约2.5公里,面积约6.5平方公里。丰城河注入。泥底。
  栲栳滩 位于丁字湾东南部。盐场头至栲栳头一线之内。东西最长约3公里,南北最宽约2.2公里,面积约5.5平方公里。泥底。有韩家河注入。
  南滩 位于丁字湾口南,北起栲栳头南至黄龙港一线以东。在栲栳头部分,因受丁字河河流及潮汐作用,形成了东伸入海的沙坝、沙嘴。南部因波浪作用,依海岸凹面而成的东向宽约1公里,长约5公里的弧形沙滩面。两部面积共约7平方公里。
  泊子滩 位于横门湾西北部。从大嘴至驴岛,面积约7平方公里。西北部为广阔的潮间浅滩,底质多为沙泥质。东北部和西南部为基岩岸发育,潮间带狭窄,多为岩滩间有沙滩。
  大桥滩 位于鳌山湾北部。北沿王村镇,东接洼里乡,为泥岸或堤坝岸,泥底。东西最长约9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面积约16.5平方公里。
  黄埠滩 位于温泉镇东南部、鳌山湾西北部,东北起自风山南麓、西南至钓鱼台一线的西北。延伸入陆约3公里,面积约4.5平方公里。社生河和皋虞河注入。堤坝岸和泥沙岸,泥沙底。
  烟台滩 位于小岛湾西北部,从鳌山卫镇的盘龙庄西南海岸至崂山县的望海楼北岸一线以西,凹进陆地约1.8公里,南北最长约2.5公里,面积约4.5平方公里,泥沙底。盛产贝类,其中有名贵的西施舌。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14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二节 海  滩

崂山区海滩


  北起江家土寨村后小北河口至麦岛西山前,过青岛市区后,起自流亭镇双埠村前至大沽河口。东部以海蚀为主,海滩发育差。特别是以崂山头为心,北至黄山,西至鲍鱼岛一段,陡峭险峻,有的地方悬崖峭壁,离岸只几米,水深即达10~20米,可见海蚀洞穴等痕迹。海滩甚不发育。有海滩地方也多为岩滩、碎石和粗砂砾石。
  王哥庄滩 位于王哥庄东北部,从小蓬莱角至野鸡山角一线以西,从海图0米线至岸边距离为2公里,口门宽约2~2.5公里,面积约4.5平方公里。有王哥庄河、晓望河等小河流入沙底。
  仰口滩 位于仰口东北部,从东家岭嘴至仰口,为一湾顶沙滩,底质为粗砂、砾石,磨圆度好,海滩长为1.5公里,宽为250米左右。
  八水河滩 位于八水河南,是泉心河口,堆积有不到百米的沙砾滩。
  流清河滩 位于流清河口,从鲍鱼岛至六顶山,海滩岸线长约2.5公里。海滩宽度为160米左右,底质为粗砂,后有沿岸沙堤,也是天然的海水浴场。
  东松口滩 位于沙子口东,为登瀛北涧河口,面积约2平方公里,南北都有人工围堤,底质为沙泥。
  沙子口滩 位于沙子口镇南,有沙子口河流入,岸滩长约1.8公里,宽150米,后有沙堤,在沙子口后湾口顶河口堆积。
  大江口滩 位于石老人之西,从石老人西之39.2米高地角至浮山角,海滩走向西南,全长约2.5公里。山东头以北滩面较宽,一般为200米,在大江口发育更宽些。山东头以南滩面一般宽度只有100~150米。底质为粗砂、砾石。面积约为0.55平方公里。现已开辟为海水浴场。
  在崂山西部海滩,除红岛突出部位可见海蚀崖等海蚀海滩外,其余全为白沙河、墨水河、洪江河和大沽河均从此入海堆积,使沧口水道和胶州湾北部海滩,愈来愈浅,已成为淤涨型的粉砂淤泥质海滩。
  沧口水道北部海滩 位于沧口以北,从烟墩山至红岛的鱼皮嘴。属于淤泥滩。从烟墩山至女姑山为楼山后海滩,岸滩线长约5公里,滩宽一般为1公里左右。从女姑山至红岛后阳村角为女姑北滩,有白沙河、墨水河和洪江河等河流入,属淤涨型潮滩,在河口分割成多条潮汐水道,海岸十分低平。从红岛后阳村角至鱼皮嘴,岸线分成两个湾,低潮滩线较直约5公里,中部滩宽为1500米,南部上潮滩已被围堤所堵。
  红岛西湾滩 位于红岛西湾,从红岛宿流北29.9米高地西北角向西至潮海角,全长为7.8公里。滩面平均宽4.5公里。离红岛1公里有一长5公里平行岸的潮沟发育。
  观涛滩 位于观涛村南,从宿流至观涛,岸滩线长约1.5公里,前为泥滩,宽约500米,后为沙堤。
  西子滩 位于晓阳村东南,从西嘴子至沟角村南,为淤泥滩,岸滩线长为2.8公里,滩面一般宽度0.5公里。
  西洋滩 位于西大洋村南,从船厂角至西南山角,岸滩线长约1公里,海滩宽度约250米。上潮滩为沙质,中下潮滩为泥质。
  东洋滩 位于东大洋村南,从船厂角至东大山南角,岸滩线长约1.2公里,海滩宽度一般为220米。上潮滩为沙质,下潮滩为泥质。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14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二节 海  滩

胶州市海滩


  北起大沽河口,南至洋河口,岸滩线全长25.49公里,以东营为界,把大沽河和洋河潮滩分开,几乎全为泥质潮滩,潮间带平坦宽阔,宽4000~5000米,面积5.6万亩;底质大部分是稀软淤泥,少数地带为泥沙混合底质。有大沽河、洋河两条主要河流,正常年景全年有水注入,雨季注入较多。
  大沽河口滩 从潮海角至东营嘴,潮间带特宽,约7000~8000米。
  洋河口滩 从东营嘴至红石崖西,岸滩线长约16.8公里,滩的宽度平均为4500米,有洋河、岛耳河等多条河流流入。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15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二节 海  滩

青岛市区海滩


  从大麦岛西山角至流亭镇双埠村前,全线几乎已被开发为港口、码头、船厂和海水浴场。前海为岬角海湾岸,岬角为窄的崖岸碎石滩,海湾多弧形沙砾海滩。后海有海泊河和李村河等流入,河口形成了淤泥滩,其余近岸全为岩礁滩,向下为沙质泥滩,在湖岛个别近岸也有沙滩。
  浮山湾滩 从燕儿岛至太平角,内有三处礁石分隔,形成四处沙滩。
  八大关滩 位于八大关南,长约400米,宽200米。
  汇泉湾滩 位于中山公园西南海边,从东海饭店至鲁迅公园,岸滩线长约1.1公里,宽度200~2500米,南部为碎石沙滩;北部为沙砾滩,沙质条件好,有汇泉河流入。
  栈桥滩 位于琴岛湾内,从青岛河口至火车站岸边,岸滩线长约1500米,宽度约300米。栈桥以东上潮位岩滩碎石较多。栈桥沙滩较好,已辟为海水浴场。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15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二节 海  滩

黄岛区海滩


  从大石头西至焦家庄、黄山嘴,沙滩主要分布在黄岛前湾,黄岛向西至红石崖一线,以及薛家岛的小岔湾和外海的海滩口在薛家岛湾、唐岛湾和黄岛南前湾顶部分,物质组成较细,以泥质为主。
  黄岛前湾滩 位于前湾内,从黄岛西南至显浪半岛的泊湾村,低潮滩线约4公里,高潮岸滩线已被开发在改变中。由细砂组成,海滩宽度2000~3000米,滩面平直,没砂脊,比降为1.9‰。
  金沙滩 位于薛家岛烟台前,从南壶至象脖子北角,低潮滩线长约2375米,海滩宽度约200米,低潮线外有一小的坡折,形成一锥形沙脊。海滩波降为19‰,细砂底。
  银沙滩 位于薛家岛刘家岛村南至石岭子东。低潮滩线长约1250米,海滩平均宽度约250米。细砂底。
  小岔滩 位于南庄北,从倒观嘴至北庄西头为一弧形湾滩,高潮滩有碎石分布,中下潮滩为细砂。岸滩线长约1.5公里,海滩宽度为450~500米。为细砂。
  薛家岛滩 位于薛家岛镇东北,从安子码头至烟台前北山嘴,为半月形的沙质泥滩。面积约1.4平方公里。
  唐岛湾滩 位于薛家岛镇西南,从小古墩至牛岛至胶南县造船厂。退潮时只牛岛南成一湖河沟。全部滩面面积约8平方公里。为沙质泥底。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15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二节 海  滩

胶南海滩


  分为南北二段,北段北起洋河口,南至张戈庄。南段北起牛岛,南至王家滩口。泥质滩主要分布在胶州湾西岸、唐岛湾西岸、杨家洼沿岸、陈家?湾北岸和棋子湾沿岸。沙质滩主要分布在灵山湾西北岸、古镇口湾北岸、龙湾西南岸和王家滩湾北岸。岩滩主要分布在海崖以南,除古镇口、龙王溜、杨家洼和陈家?4处泥滩外,多属崖、礁和海蚀平台滩。
  柏果滩 位于柏果村南,从连里水礁至山前河口。岸滩线长3公里,滩面宽度约100米,后有沿岸堤,栽有松树防护林。底质为粗砂。
  大港口滩 位于灵山湾西岸,从老龙外嘴至海崖。全长约9.8公里。有两河、大荒河和胶南王戈庄河注入,在冯家港和大港口段,河口分布有离岸沙堤,海滩宽度二端较小,河口处较宽,其宽度约175~250米。
  崔家滩 位于古镇口湾西岸,从鹁鸽母至书家溜南,岸滩线长约7.2公里。海滩宽度200米左右。滩面物质以中、粗砂为主,为半圆弧形。有古镇营西河和下村河流入。
  利根滩 位于琅琊镇东海岸,从东轮山前到王家台后村,岸滩线长约4.8公里,有库山沟和五龙沟二条河流入,在河口形成沙堤泻湖式海岸,海滩中段有礁滩相隔,海滩宽度仅30米左右。坡度陡,为粗砾砂石底。
  琅琊湾滩 位于琅琊镇(夏河城)南,在栏湾大坝以北临湾地带,呈条带状环海湾顶的弧形展布,高程均在5米以下。前缘常以滨海湿地草滩与潮滩过渡,潮滩现多辟为虾池和盐田。后缘多被改造为耕地,组成物质为含海相内壳的砂质粘土。
  棋子湾滩 位于胶南县小场东,从董家口西至石匣岭山嘴,为一浅海湾沉积,有横河流入,在河口地段,口上至小滩一线以上,湾顶沉积为粉沙质淤泥,两岸多辟为盐田和虾池。向外物质逐渐变粗,至沐官岛最粗全为沙,并形成连岛沙坝。
  黄家塘滩 位于日照两城东,白马河口,从小场石百岭山嘴至任家台北,直线距离为9.6公里,有白马河、湖河等河流入,在河口门形成离岸沙堤,南部沙堤明显,北部因河口水流影响,继续分布,堤外海滩宽度约仅350米,北部河口处可达1000米。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16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三节 海  湾


  青岛市海岸线长且多曲折,岛屿环绕,山岭岸角之间构成形态多异、特点不同的多处海湾。较大的有35个,总面积1369.53平方公里。多为泥沙、岩礁底质,滩岸居多。自然资源丰富,停泊避风条件好。是青岛海珍品和水产养殖的基地。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三节 海  湾

即墨海湾


  丁字湾 位于即墨市东北部。由西南至东南,环以即墨、莱阳、海阳三县(市)的陆境,以北部海阳县的坨南嘴到即墨市的栲栳头,形成一个宽约2.5公里的狭口。海湾长宽约12公里,面积约70平方公里。有五龙河、店集河、莲阴河和白沙河流入湾内。因形如丁字,故名丁字湾。湾形深邃,风平浪静,湾口狭窄,宣泄不畅,经100年的泥沙淤积,金口港完全失去航运条件。原有的香岛、白马岛、麻姑岛、鸭岛等都已成陆连岛。湾内还有高沙、里沙两个较大的沙坝和一些礁石,高潮淹埋,影响航行;两岸多山,严冬季节有时出现浮冰。
  栲栳湾 位于即墨市东北、王村半岛东部,北以栲栳岛南头至三平岛一线接黄海,南以石岛礁至平岛一线与横门湾为界。南北长约5.5公里,东西最宽处约4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水深2~5米,北部为沙岸,南部为岩岸和砂砾岸。
  横门湾 位于即墨市东部、王村半岛东部偏南。北起石岛礁、三平岛,沿东南的赭岛南至田横岛、驴岛,西至山东头。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面积约45平方公里。可避6~7级偏南风偏西的大风。水深2~9米。除北部是泥底的泊子滩外,大部分为岩岸。
  湛山湾 位于即墨市东部、王村半岛东南。北起驴岛,经东北的半岛、马龙岛西南至3山头,面积约8平方公里。水深2~9米。沿陆大部分是沙岸。
  女岛湾 位于即墨东部,王村半岛南端。西起女岛及其连岛沙坝,东南至鳌山头间一线内的海域,是崂山湾的一部分,面积约2平方公里。水深1.2~7.6米。湾口略偏南,水深10米,丘陵海底。北岸有连陆礁鸡嘴石。
  鳌山湾 属崂山湾的北部,位于即墨市东部,起自鳌山头,绕至鳌山卫、温泉、王村、洼里4处乡镇沿岸,至女岛,形成长约15公里的湾口,面积约250平方公里,水深2~10米。湾内有大桥、黄埠两处海滩。有赶嘴、张公岛、北礁等9个岛礁,除鳌山头、女岛及黄埠等地为岩岸外,其余为泥岸或沙岸。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17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三节 海  湾

崂山区海湾


  小岛湾 是崂山湾的一部分,位于即墨市东南,从鳌山头南经小管岛西转至崂山区野鸡山一线内的海域,面积约40平方公里。水深2~8米。岩岸、沙岸较多。
  王哥庄湾 属于崂山区,自大台子至小蓬莱,长3.1公里,宽2.3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水深约1~2米。
  文武港 属于崂山区,是晓望河入黄海处,港水平静。长1.5公里,宽1公里,面积约1平方公里,水深约4米,主要的水产品是杂鱼等类。
  仰口湾 位于崂山北九水之东,南起泉岭,北至峰山。南北长2.2公里,面积为2.5平方公里,水深2~6米。
  青山湾 南起黄山头,北至三亩顶,面积约1平方公里,水深约4~6米。泥和细沙底,水深约4~6米。主要水产品有小丁鱼、海参、鲍鱼等。
  试金石湾 从晒钱石至三庙之间,南北长1.5公里,宽0.5公里,面积约0.75平方公里。水深约8米,有绿色卵石。主要水产品有海参、鲍鱼。
  太清宫口 东起钓鱼台、西至大平岚,东西长3公里,宽1.1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水深约12米。主要水产品有海参、鲍鱼。
  戥盘口 东起西嘴子,西至西南角,东西长2.6公里,宽1公里,面积约2.6平方公里,形似戥盘。主要的海产品是鳞鱼。
  山东头董家湾 又名大江口,位于石老人烟墩角与山东头无名岬角之间。东西长3公里,宽1公里,面积为3平方公里。湾的东端是有名的石老人风景区,海蚀地貌发育,海蚀洞、海蚀柱比较多,形态奇特。湾内有一个宽600米、长1800米的海滩。海底地形近岸较陡,离岸越远越缓。水深8米。主要的海产品是面条鱼、海带、石花菜。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19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三节 海  湾

市区海湾


  港口湾 位于王家麦岛村南。长0.45公里,宽0.25公里,面积约0.08平方公里。
  登瀛湾 位于南窑半岛和栲栳岛之间。长1.5公里,宽1.3公里,面积约为1.95平方公里,水深4米。
  流清河湾 位于南窑半岛与小平岚间,长3公里,宽1.5公里,面积为4.5平方公里。水深为12.6米。主要海产品海参、鲍鱼、小丁鱼、石花菜。
  沙子口湾 被栲栳岛和小风台环抱。长1.7公里,宽1.7公里。面积2.89平方公里。西港水深约2~5米,为沙与细沙底;东港水深约9~10米,为泥底。主要水产品为鱼、螺、海参、鲍鱼、海带。
  太平湾 长0.27公里,宽0.23公里,面积约0.06平方公里。水深约16米。
  胶州湾 位于黄海中部、山东半岛西南岸。岸线延及青岛市区、崂山区、胶州市、胶南县及黄岛区。东西宽27.8公里,南北长为33.3公里,岸线长为16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423平方公里,滩涂面积为13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6~7米,最大水深为64米,近岸有多平缓泥沙滩。盛产杂色蛤、竹蛏等。胶州湾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原,东部为崂山山脉,南和西南为小珠山脉。
  胶州湾北部为淤泥粉砂质海岸,潮滩较宽,因受大沽河和洋河泥沙来源影响,岸滩逐渐淤涨,为淤积增长岸。红石崖至辛岛东海岸为沙质海岸,海岸相对稳定。青岛市区、红岛、黄岛及薛家岛之突出部分为基岩海岸,潮间带较窄,属于侵蚀海岸或稳定海岸,胶州湾海底地形总的特点是除湾顶部分外,东部深、西部浅。10米以浅至潮间带之间的水下浅滩,地形缓慢倾斜。在黄岛前湾和海西湾,绝大部分水深小于5米,水下地形单调,坡度平缓,平均坡降1.0‰~1.25‰。
  胶州湾口有大的冲刷槽,一般在30米以上,最深处位于团岛和黄岛之间,水深为64米。内湾内有四条水道和湾口相通,从东向西分别为沧口水道、中央水道、大沽河水道和岛耳河水道,这些水道在团岛和黄岛间汇合后通向外海。水道间为凸起的正地形,地形起伏较大在中央水道与沧口水道之间,有一近南北向的大型潮流沙脊,把胶州湾分为东西两个部分,黄岛附近海域多小型潮流沙脊及水下暗礁(中沙礁、安湖石等)。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49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三节 海  湾

胶南海湾


  灵山湾 位于胶南东南,湾口在鱼鸣嘴与大珠山嘴之间,宽13.4公里,长15公里,总面积约107平方公里。泥沙底,水深5~12米,沿岸多平缓沙滩。西北有王戈庄河注入,形成河口港,港南盛产阡里虾。东北有唐岛湾,西南有胡岛湾、鱼池湾。东南有灵山岛,是湾口的天然屏障。
  唐岛湾 湾口在鱼鸣嘴与炮台嘴之间。宽2.2公里,西南—东北斜长5.4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湾内有唐岛、牛岛。北部为泥滩,产泥蚶。西侧有积米崖港。
  胡岛湾 位于大珠山东,灵山湾西南部。呈半圆形,口向东南,宽100米,面积0.5平方公里。岩岸,岩礁底。水深2~4米。岩礁上有海参、鲍鱼寄生。
  鱼池湾 位于胡岛湾西南,大珠山嘴北。口向东南,宽1000米,面积0.6平方公里。沿岸岩石陡,状如池。水深10米。沙、岩底。有海参、鲍鱼、石花菜寄生。
  龙湾 位于琅琊台东北,大珠山西。湾口在大珠山嘴与斋堂岛之间。口向南,宽12.2公里,面积66平方公里。两侧岩岸。北部滩岸,泥沙底,水深5~14米,有小口子港和古镇口湾。
  古镇口湾 又称曹家溜、龙潭口、崔家潞,位于龙湾北部。缩口圆形,面积19平方公里。
  琅琊台湾 位于琅琊台西,泊里、琅琊镇南。湾口在胡家山前嘴与董家口嘴之间,宽9.9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水深3~5米。西部岩礁底。东北有大嘴凸出。嘴南为鸭岛,东西有杨家洼湾和陈家?湾。
  杨家洼湾 琅琊台湾的东北部。湾口在大嘴与牛石嘴之间。宽2.1公里,东北—西南长3.5公里,面积2平方公里。东北部有拦海坝。湾口东南有鸭岛溜,水深4~7米,海溜湍急是渔船进出湾的主要通道。湾口西侧为岩礁岸,生刺参、石花菜等。北部多滩岸。
  陈家贡湾 位于琅琊台湾的西北部分,湾口在大嘴与小围嘴之间。宽3.3公里,向北延伸5.8公里,面积8平方公里。水深1.5~4.5米,沙底。北部有贡口拦海坝,贡口港。贡口港旧称陈家口或陈家港。
  黄家塘湾 位于胶南西南部。湾口在董家口嘴与日照市殷家台嘴之间。口向东南,宽14.4公里,面积63平方公里。水深3.2~6.8米。泥底沙岸,有潮河、白马河汇入。湾口东侧有沐官岛与董家口嘴对峙。湾内有老母猪栏、大孤石、二孤石、棋子湾、王家滩湾。
  棋子湾 位于黄家塘湾的东北部分。湾口在董家口嘴与黄石岚嘴之间。宽7.5公里,自湾口向北延伸8.5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粉砂质淤泥底,北部狭长。滩涂产文蛤、西施舌。
  王家滩湾 位于黄家塘湾西部,湾口在黄石岚嘴与日照市殷家台嘴之间。口向东南,宽10.7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王家滩口是胶南与日照分界处,每为滩岸,满潮水深1~2米。
  沟南崖湾 位于灵山岛东侧。呈椭圆形。面积0.15平方公里。两侧岩石陡峭,泥沙、碎石底。满潮水深2米。可避西及西南风。生长海参、鲍鱼等。
  积米沟湾 位于灵山岛北端。口向西北,宽约0.3公里,面积0.03平方公里。湾两侧岩石陡立,底为碎石、泥沙。满潮水深3米。能避东南风,可泊船。生长海参、鲍鱼等。

leon 发表于 2009-9-16 18:50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  岛


  青岛市近海海域分布着较大的岛屿30余个,还有众多的小岛、礁石和暗礁等。在岩性组成上大管岛、小管岛、兔子岛、狮子岛、竹岔岛、大石岛和小石岛为胶南群的片岩、板岩、变粒岩和片麻岩等组成;女儿岛、老公岛、赶岛、麦岛、小青岛和赤岛等由燕山晚期侵入之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等组成;大福岛、小福岛、驼篓岛、大公岛和小屿等由侏罗系莱阳组粉砂岩和砂砾岩组成;冒岛、唐岛和牛岛等则为白垩系青山组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等组成。
  地质构造是形成岛屿的决定因素,而长期强烈的海水侵蚀作用及风化剥蚀作用塑造了景观各异的岛屿地貌。黄岛、薛家岛、团岛、小青岛和麦岛等为陆连岛,岛屿通过海积沙坝与陆地相连接,其他岛屿均在近岸浅海或海湾内为大陆岛。小管岛(海拔69.8米)、大福岛(海拔87.5米)、大公岛(海拔120.0米)、脱岛(海拔53.0米)、老公岛(海拔49.5米)和小屿(海拔41.9米)等,在海蚀作用下形成了陡峭的山峰,山脊呈锯齿状。海蚀地貌十分发育,海蚀洞穴、海蚀裂隙十分发育。小屿有形态奇异逼真的海蚀拱桥——南天门。这些岛屿应为海蚀丘陵岛屿。其他岛屿的海拔高程为几米至30余米,虽海蚀地貌形态亦较发育,但总的形态多为低矮、浑圆的小岛,属于海蚀残丘和海蚀平原岛屿。
  海岛的自然景观特色显著,首先是海岛地貌丰富多彩,灵山岛有大小山峰56个,群峰高耸,陡峭难攀。其歪头顶海拔513.6米,为中国第三高岛。海岛植被丰富而有特色,长门岩、大管岛等自然繁衍的耐冬、红楠等常绿阔叶植物,有些植株树龄已达数百年。在长江口以北,唯青岛海岛上有此种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多数海岛的植被覆盖较好,海岛多为基岩海岸,环岛水下岩礁区为盘鲍、刺参、石花菜等珍贵海产品及礁栖鱼类的栖息场所,水产资源丰富,田横岛产田横石,可以加工为“田横砚”。崂山湾的海绿石,亦为名贵产品。青岛海域共有69个海岛,自南而北,从东至西依次为:

leon 发表于 2009-9-16 20:22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  岛

千里岩


  千里岩又名千里岛、千里山。位于北纬36°15′56″,东经121°23′10″,黄海中部西岸的大陆架上。岛形似哑铃状,南北长约0.82公里,东西宽约0.24公里,面积为1.0405平方公里,该岛最高点海拔93.5米。
  岛上曾盛产著名花树耐冬。有多种海鸟在此栖息繁殖,夏秋间,鸟类翔集,遮天蔽日。沿岸产海参、鲍鱼等海珍品。


三岛(三平岛)


  三平岛为大岛、二岛、三岛的统称,三岛位于北纬36°29′16.7″,东经120°59′46.5″,面积?0.00326?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2米,距陆地最近点2.71公里。三岛周围水深约2~5米,水质肥沃,盛产乌贼和黄姑鱼,东侧有鲈鱼、白鳗等,还有海参分布。



二岛(三平岛)


  位于北纬36°29′19.3″,东经120°59′33.3″,面积0.0199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6米,距陆地最近点2.4公里。南北两侧水深1~5米,盛产乌贼鱼和黄姑鱼。岛上土质肥沃,植被覆盖面积约达90%,山草遍布全岛,主要有柴胡、蒲公英、防风、野麦、海蓬花等,还有黑松、刺槐、臭椿等生长。



大岛(三平岛)


  位于北纬36°29′17.4″,东经120°59′09.5″,面积0.1535平方公里,距大陆最近点2.3公里,最高点海拔25.9米。该岛周围水深1~4米,藻类生长繁茂,盛产乌贼鱼、黄姑鱼、鲈鱼、黑鲷鱼和白鳗等,还有海参分布。岛上土质肥沃,植被覆盖率达90%。



水岛


  位于北纬36°26′59.5″,东经120°56′55.2″,面积0.0314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9.7米,距陆地很近,岛陆之间是礁石。半潮时,人可徒步通过。

赭岛


  位于北纬36°26′08.2″,东经120°00′33.4″,面积0.1569平方公里,距陆最近点5.6公里。最高点海拔40.2米。沿岸3岩陡立,岛上树木稀疏,杂草丛生,产多种中药材,并产石材,常有候鸟栖息。岛名曾一度被讹称为窄岛、车岛、浙岛。



车岛


  位于北纬36°25′22.7″,东经121°00′29.4″,面积0.0032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2米,距陆最近点6.5公里。该岛是一座荒岛,岛上无土层,故无植被。周围礁石错落,水域自然资源条件优越,适于海珍品养殖,鱼类资源丰富。



涨岛


  又名小横岛,因落潮时与田横岛连通,涨潮时隔断,故名涨岛。位于北纬36°24′56.4″,东经120°59′04.6″,面积0.09699平方公里,距陆最近点3公里,最高点海拔24.0米。周围水域鱼类和海珍品资源均较丰富。



田横岛


  齐王田横的五百义士在此自刎就义而得名。该岛位于崂山湾北侧,北纬36°25′09″,东经120°57′42″。面积约1.3平方公里,是青岛市第二大岛。最高点海拔54.5米。周围有牛岛、驴岛、马龙岛、猪岛、车岛、涨岛、赭岛和水岛,构成星罗棋布的岛群。岛上有滩涂1200亩,淡水资源丰富。



驴岛


  位于北纬36°24′50.6″,东经120°55′25.6″,面积0.393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5.5米,距陆最近点1公里,有沙埂相连,低潮时可徒步来往。中部有稀疏黑松和湖桑,杂草茂密。



牛岛(北)


  青岛市有两个海岛同名牛岛,北部的一个位于北纬36°24′28.0″,东经120°56′.07.7″,面积?0.034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41.3米,距陆最近处2公里,牛岛(北)低潮时与驴岛连通。

马龙岛


  位于北纬36°24′14.8″,东经120°55′41.8″,面积0.084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4.8米,距陆最近点2公里。低潮时有沙滩露出,与驴岛、牛岛同相连。沿岸礁石环绕,岛周有较密集的鱼类及海珍品分布。



猪岛


  位于北纬36°24′33.7″,东经120°55′02.8″,面积0.0082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2.5米,距陆最近处1公里。低潮时与驴岛和陆地相连。岛四周峭壁陡立,似刀切般直上直下。岛上有杂草和少量黑松,无淡水源。



龙口岛


  位于北纬36°23′26.0″,东经120°53′42.0″,面积0.024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5.0米,距陆最近点1公里。该岛周围礁石环绕,低潮时礁石、沙砾滩与陆地相连,岛上无淡水源。



鸡嘴石


  因低潮时形似鸡嘴而得名,附近渔民又称为“石岛子”。位于北纬36°22′22.3″,东经120°52′19.6″,面积0.0046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2.2米,距陆最近点0.16公里。周围有礁石和砾滩。



女岛


  位于北纬36°22′13.9″,东经120°51′18.4″,面积0.23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67.4米,距陆最近点0.5公里,低潮时与陆地相连接。西部有山泉两眼,水质佳。浅海面积约700亩。


赶嘴


  又名平岛、干嘴、干嘴石。位于北纬36°22′40.0″,东经120°49′51.7″,面积0.0098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7.7米,距陆最近点1.7公里。


小管岛


  位于北纬36°17′00″,东经120°43′0.65″,面积0.2846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69.8米,距陆最近点3公里。沿岸岩石裸露,岛上草木茂密,有耐冬花树。浅海滩涂3000亩。


兔子岛


  位于北纬36°16′27.3″,东经120°42′49.6″,面积0.050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9.7米,距陆最近点3公里。周围礁石环绕,岛上山草覆盖,无成形树木。


马儿岛


  位于北纬36°14′00″,东经120°48′58″,面积0.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9.4米,距陆最近点12.3公里。


大管岛


  位于北纬36°13′44″,东经120°46′00″,面积0.51平方公里,最高点在岛的中部偏西,海拔高度100.0米。距崂山区王哥庄镇仰口港7.5公里。岛上草木繁茂,有树龄数百年的耐冬花树。



狮子岛


  位于北纬36°13′43.7″,东经120°43′57.0″,面积0.03604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7.7米,距陆最近点4.5公里。沿岸峭壁陡立,礁石环绕,北、南、西三侧多暗礁。周围水域有鲍鱼、海参分布。


西屿


  与狮子岛因低潮时相连,统称为狮子岛。西屿位于北纬36°13′41.9″,东经120°43′43.7″,面积0.0087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5.1米,距陆最近点4.4公里,岛上无淡水,无树木,只生长少量山草和猪芙蓉等。岛周围水域有鲍鱼、海参分布。

leon 发表于 2009-9-16 20:32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  岛

女儿岛


  位于北纬36°12′46.8″,东经120°44′24.8″,面积0.00176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3.3米,距陆最近点4.5公里。岛上无树木、无耕地、无淡水源。周围水域内有鲍鱼、海参、海螺、石花菜等分布。


南屿


  南屿与女儿岛统称为女儿岛,位于北纬36°12′39.9″,东经120°44′28.0″,面积0.006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6.0米,距陆最近点4.5公里,岛上无植被,无淡水源,岛周围水域海珍品资源较丰富,有鲍鱼、海螺、石花菜等分布。

长门岩北岛


  长门岩北岛又名嘉宝岛,是长门岩岛群中的主岛。位于北纬36°16′47″,东经120°56′48″,面积0.11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5.2米。岛上鸟类繁多,植被繁茂,盖度达60%,有树龄较长的耐冬549株,周围水域鱼类和海珍品比较丰富。


七星岩


  是长门岩四岛之一,位于北纬36°10′39.1″,东经120°56′56.7″,面积0.0048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6.1米,距陆最近点22.5公里。岛上鸟类繁多,每年3~10月是鸟的世界。常有鹤群栖息。周围水域鱼类和海珍品资源丰富。


长门岩南岛


  位于北纬36°10′23.9″,东经120°56′42.5″,面积0.0311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3.1米,是长门岩四岛之一。南岛与西砣子之间隔一条28米宽的潮沟,低潮时可徒步往返两岛之间。该岛地处长门岩主岛以南,对南向风浪起着抑制作用,成为长门岩主岛的天然屏障。



西砣子


  是长门岩四岛之一。位于北纬36°10′23.5″,东经120°56′33.3″,面积0.0172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8.2米。与长门岩南岛之间有一条28米宽的潮沟,低潮可徒步通过。海鸥、燕子等鸟类资源丰富。


潮连岛


  潮连岛又称“褡连岛”、“沧舟岛”,位于北纬35°53′33.7″,东经120°52′32.3″,面积0.245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68.8米,距陆最近点31.4公里,是离大陆较远的海岛。岛上生长有山菊花、金银花、黄花菜、黄蒿、爬山虎、刺槐等。岛周围水域鱼类资源丰富,有鲈鱼、黑鲷、鳗鱼、鲅鱼、牙鲆等,鲍鱼、海参及贝类也甚丰富。


太平角岛


  位于北纬35°53′42.6″,东经120°52′54.2″,面积0.01024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6.1米。该岛紧邻潮连岛,对着潮连岛的一面是高约20米的断崖,岛西侧与潮连岛相夹形成太平湾。岛东南方向有干出礁。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岛周围海域水深流急,鱼类和海珍品资源均甚丰富。



西山头岛


  位于北纬35°53′20.7″,东经120°52′08.3″,面积0.0022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3.5米。该岛临近潮连岛西南端,两岛间隔一条宽约10米的潮沟,沟底是一些粗砾石,低潮时人可以从上面跳跃通过,涨潮时两岛分开。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岛周围海域水深流急,鱼类和海珍品资源均丰富。


老公岛


  又名“劳公岛”;又因其岛顶呈蘑菇状,远看形似鲍鱼,也称“鲍鱼岛”。位于北纬36°05′56.2″,东经120°37′00.1″,面积0.0300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49.5米,距大陆最近点1.3公里。岛周围水较深,密布礁石、砾石,多藻类,鱼类丰富,鳗鱼多,岛东南方产鲈鱼,四周还有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分布。


大福岛


  原名徐福岛,位于北纬36°05′41.3″,东经120°34′51.3″,面积0.584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7.5米,距陆最近点0.3公里。岛周围水域鱼类资源丰富,鲍鱼、海参等海珍品也很丰富。尤以北面为多,系自然生长。


驼篓岛


  位于北纬36°04′43.9″,东经120°35′02.6″,面积0.0094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7.0米,距陆最近点2.5公里。岛形中间凹、两头凸,似驼篓,故称驼篓岛。全岛为岩礁,北坡陡,南坡缓,基本无土层,无植被。岛上凹处有一小水湾,长些小芦苇。岛周围水域有鲍鱼等海珍品,还有白鳗、鲈鱼、黑鲷等。



小福岛


  位于北纬36°05′46.4″,东经120°34′29.7″,面积0.0136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0.6米,距大陆最近点0.5公里。该岛东临大福岛,故称小福岛。岛岸多礁石,岛顶平缓。石质凝灰岩,表层黄沙土。岛上植被面积约60%,主要有山草和黄花菜生长,无树木,无淡水。岛周围水域内藻类资源丰富,自然生长的海参、鲍鱼密度较大。



小公岛


  位于北纬35°59′45.1″,东经120°35′03.6″,面积0.0120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4.0米,距陆最近点11.5公里。该岛小于大公岛,故称小公岛。又因其岛顶圆如车轮,也称车轱岛。岛上植物生长茂密,有山枣、黄花菜、野山参、山茅草、鹅观草等,覆盖面积约80%。



小屿


  位于北纬35°57′46.7″,东经120°28′46.4″,面积0.01129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41.9米,距陆最近点14公里。该岛为基岩岛,岛西侧有干出礁。岛上无淡水,基本无土层,石缝中长有小山草。各种海鸟、候鸟在岛上生长繁殖,鸟粪很多。该岛与大公岛相距1.2公里,是个“鸟岛”。



赤岛


  赤岛因岛上岩石呈赤色而得名,位于北纬36°03′55.2″,东经120°27′41.1″,面积0.016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1米,临近石老人旅游开发区。该岛为裸露岩礁,周围多礁石,花岗岩基质,基本无土层。岛上无淡水,无植被。岛周围水域有鲍鱼、海参,有小黄鱼、鳗鱼、黑鲷等。



麦岛


  位于北纬36°03′13.3″,东经120°25′31.5″,面积0.159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0.7米。



汇泉角尖


  位于北纬36°02′34.8″,东经120°20′19.1″,面积0.0101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米,距陆最近点0.07公里。该岛为裸露岩礁,呈东北—西南走向,其东北端有礁石向外延伸,低潮时露出水面。岛上石质为花岗岩,无淡水,无土层,无植被。


小青岛


  又名琴岛,位于北纬36°03′10.9″,东经120°19′03.7″,面积0.0247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7.2米。小青岛的形状象一把飘在海面上的琴,故又称琴岛。岛的北部高,南部较平缓,岛四周岩石裸露,潮间带礁石向外伸展较远,周围海域水深1~5米。地质属胶州湾周边地质的组成部分,岛上生长的植物有黑松、刺槐、棉槐、糖豆树、大叶黄杨、泡桐、樱桃、白杨、中国槐等及十几种草类。


团岛鼻


  团岛鼻又名“下安山”、“南山”,位于北纬36°02′39.8″,东经120°17′23.2″,面积0.016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0.0米。1962年成为人工陆连岛。



团岛


  位于北纬36°02′55.4″,东经120°17′13.0″,面积0.18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4米。岛上植物主要有黑松、泡桐、中国槐、大叶黄杨、樱桃、白杨、天门冬、艾蒿、牵牛花、草莓、苦菜、灰菜等。


冒岛


  位于北纬36°11′08.4″,东经120°18′47.2″,面积0.0196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1米,距陆最近点0.8公里。该岛西南部岸边为岩礁,呈圆形,东北部岸边则为砂质,岸线较直。岛上地势较平,东高西低。植物以杂草为主,无树木。岛周围水域适宜养殖扇贝、花蛤等,并产鱼虾。


黄岛


  位于北纬36°02′36″,东经120°12′54″,胶州湾西岸,与青岛市区隔海相望,西距大陆最近点小石头村2公里。岛长4.3公里,最大宽2.1公里,最小宽度0.8公里,面积6.97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5公里,东北—西南走向。岛势西北高东南低,由南至北有黑山、乳山、黄山。制高点为乳山,海拔53.5米。该岛土石赭黄,故名黄岛,战国时期属齐地,又称齐伯山或齐伯岛。



象里岛


  位于北纬35°56′48.2″,东经120°14′23.0″,面积0.004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9.7米。象里岛形如大象,与象外岛之间有一条长约70米、宽约10米的沙脊,沙脊上高潮时水深1.5米。象里岛低潮时与陆地相连,形如岬角,习惯上称为“象脖子”。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该岛周围礁石密布,砾滩广阔,藻类资源丰富,适合海珍品生长,且鱼类较多,有鲈鱼、鳗鱼等。



象外岛


  位于北纬35°56′50.4″,东经120°14′21.4″,面积0.001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6米。该岛与大陆间仅隔一潮沟,高潮时水深1.5米,低潮时干出。岛东北约150米范围内有九处圆形干出礁,象九头大象出没于波涛之中。岛上无土层,无水源,无植被。



象垠子


  位于北纬35°56′46.1″,东经120°14′22.2″,面积0.001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7米。该岛与象里岛之间有一条宽约10~50米的海沟,水深约2米。高潮时该岛象一头大象偎依在“巨象”象里岛旁边。外水深流急。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岛东北至岛西南水域各种藻类、贝类和渔业资源十分丰富,鱼类多鲈鱼、鳗鱼。


小石岛


  位于北纬35°56′32.2″,东经120°19′37.2″,面积0.007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7.8米。小石岛与大石岛原是一个岛,后经风浪长期侵蚀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岛。岛上无土层,无淡水源,岛周围水域鱼类资源和海珍品资源都很丰富,岛东500米外是对虾洄游路线。



大石岛


  位于北纬35°56′32.9″,东经120°19′29.7″,面积0.01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9米。该岛与脱岛东西为邻,中隔水道,水深15米。海蚀地貌特征明显,岛上地层为胶南群于家岭组,主要岩性为浅粒岩和斜长角闪岩组成。岛上基本无土层,长有少量草类,无淡水源。大石岛周围水域渔业资源丰富,有牙鲆等20多种,鱼类、海参、鲍鱼分布面积也比较大。



脱岛


  位于北纬35°56′26.1″,东经120°19′08.5″,面积0.0948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3米。该岛与竹岔岛之间隔有水道,低潮有“马道”将两岛连通,可徒步往返。该岛在高潮时与竹岔岛脱离,故名脱岛。因岛顶呈圆形,形似槟榔,又名槟榔岛。该岛海蚀地貌特征明显。岛上杂草丛生,有松树500多棵。鸟类较多,有200余种。岛周围海域鱼类资源丰富,有牙鲆等20多种,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分布面积较大。


竹岔岛


  位于北纬35°56′33″,东经120°18′35″,东西宽0.35公里,南北长0.9公里,总面积0.32平方公里,岛岸线长2.5公里,海拔高度34.4米。距大陆最近点薛家岛3公里,有竹岔水道相隔,东南与脱岛相距0.3公里,之间有10米宽的“马道”,退潮时可徒步往返。该岛浅海水域较广,饵料充足,海产生物资源丰富,可捕鱼类20余种,适宜生长海参、鲍鱼、对虾、石花菜等。


外连岛


  位于北纬35°53′46.0″,东经120°11′35.6″,面积0.004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8米,距离陆地0.15公里。该岛形如低丘,与大陆及中连岛之间是潮沟,低潮时干出,相互连通。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



中连岛


  位于北纬35°53′41.6″,东经120°11′35.2″,面积0.017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0.6米。中连岛为中连岛群的主岛,中连岛群由外连、中连、里连、连子四岛组成,四个岛低潮时互相连通,且与陆地相连,高潮时成为四个独立的海岛。该岛土层较厚,岛上长有黑松400余棵,其余是刺槐等,各种山草生长繁茂,植被覆盖面积约60%。岛上有一条环岛小路,无淡水源。



连子岛


  位于北纬35°53′42.6″,东经120°11′28.4″,面积0.002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7.1米。该岛为一片隆起的岩礁,退潮时与中连岛相连,高潮时则被一条3米宽的潮沟分开,形成独立海岛。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周围有礁石、砾滩和小海湾。



连子岛


  位于北纬35°53′42.6″,东经120°11′28.4″,面积0.002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7.1米。该岛为一片隆起的岩礁,退潮时与中连岛相连,高潮时则被一条3米宽的潮沟分开,形成独立海岛。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周围有礁石、砾滩和小海湾。


里连岛


  位于北纬35°53′33.8″,东经120°11′36.8″,面积0.019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0.8米。该岛与中连岛之间有一条宽约50米的潮沟,高潮时水深约4米,低潮时干出,两岛连通。岛上生长有黑松300余棵,山草茂密,植被覆盖面积约60%。岛上无淡水源。岛周围水域中鲍鱼、海参及鱼类资源丰富。



牛岛(南)


  青岛市有两个同名牛岛的海岛,南部的一个在唐岛湾内,位于北纬35°55′55.8″,东经120°10′33.3″,面积0.11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7.1米。该岛地势平坦,岛上土层较厚,呈南北走向,南北两侧水浅,低潮时均可步行进岛。岛上植被覆盖面积超过90%,生长有黑松、刺槐和各种草类。



吉岛


  位于北纬35°55′21.8″,东经120°09′46.5″,面积0.05319平方公里,原岛最高点海拔7.4米。吉岛在唐岛湾内,靠近陆地,1976年与陆地人工连接。


唐岛


  位于北纬35°54′31.4″,东经120°09′19.7″,面积0.089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9.5米,距陆最近处0.4公里。岛上多肥沃黑土,有野生杂草和刺槐、松树生长。上有水坑两处,常年有水,古称饮马池。


牙岛子


  是灵山岛的子岛之一,位于北纬35°47′25.0″,东经120°10′35.9″,面积0.016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0.3米,距陆最近点大珠山东大黑石栏12.2公里。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水域内有海参、鲍鱼分布。



灵山岛


  位于北纬30°45′48″,东经120°10′00″,面积7.66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三高岛。最高点歪头山顶海拔高度513.6米,距陆最近点10.5公里。该岛南高北低,东陡西缓,有大小山峰56个。海底底质为砾石和泥,适于海参和鲍鱼等海珍品生长。周围海域盛产鲅鱼、鲐鱼、海参、鲍鱼等。



洋礁岛


  是灵山岛的子岛之一,又名“小岛”,位于北纬35°45′21.2″,东经120°11′15.3″,面积0.033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0.9米。岛上岩石裸露,无土,无植被,无淡水源。


小冲里岛


  该岛的传统名称是“里岛子”,因靠近小冲,又称为“小冲里岛子”,位于北纬35°43′19.7″,东经120°00′36.7″,面积0.0011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3米,距陆最近点40米。岛上皆裸石,无草,无淡水源。基部有牡蛎生长,落潮时可与陆地相连。岛的北端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湾,称为大冲、小冲。里外岛子之间海珍品和鱼类资源较丰富。



斋堂岛


  位于北纬35°37′48″,东经119°55′24″,面积0.46平方公里,斋堂岛分南岛和北岛,南岛高69.6米,北岛高27米,两岛之间有一狭长堤坝连接,距陆最近点处约0.7公里。周围面积1平方公里的浅海域适于海参、鲍鱼、石花菜生长。



斋堂岛


  位于北纬35°37′48″,东经119°55′24″,面积0.46平方公里,斋堂岛分南岛和北岛,南岛高69.6米,北岛高27米,两岛之间有一狭长堤坝连接,距陆最近点处约0.7公里。周围面积1平方公里的浅海域适于海参、鲍鱼、石花菜生长。


鸭岛


  位于北纬35°36′50″,东经119°50′14″,面积0.0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4.6米,距陆最近点0.5公里。环岛周围的礁盘非常宽广。植物稀少,无淡水源。盛产海参、鲍鱼和石花菜。在周围较大范围的海区内栖息着密度较高的青岛文昌鱼,是鸭岛海域的重要资源之一。鸭岛以北海域还栖息有个体较大的红螺和黄口荔枝螺。



沐官岛


  位于北纬35°35′36″,东经119°44′00″,面积0.26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2.1米,距陆最近点董家口灯塔1.4公里,退大潮时沿该岛北部海滩沙坝向北可徒步登陆。岛周围0~10米浅水面积有1500亩,有滩涂500亩,适于贝类生长,海滩自然生长的贝类主要是大石蛤和寻氏肌蛤。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