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9-16 09:54

14次阅兵他参加7次 潜院干部任水兵方阵顾问

[attach]27433[/attach]

 共和国举行14次阅兵,他参加七次,4次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阅兵仪式;1958年、1959年、1984年、1999年,分别受到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擎天柱及全国人民的检阅… … 如今70岁的他又担任了水兵方队的顾问 ,他就是来自青岛海军潜艇学院的退休干部孙启华。9月14日,记者经各方打听辗转联系到孙老时,他正作为水兵方队的顾问,在“村里”和352名水兵一起为国庆60周年大阅兵奋战。

  [b]    14次阅兵他参加了7次 [/b]

  1958年,年仅18岁的孙启华从几千人中被选入国庆阅兵水兵方队,第一次穿着雪白的水兵服、扛着枪从天安门城楼前走过,接受毛主席的检阅,当时他位列第二排的第二名;1959年2月 ,他再次回到国庆10周年大阅兵的海军方队,由1958年的第二列第二名升位于第一列第二名 。那一次他清清楚楚地见到了毛主席和其他国家擎天柱。

  1984年国庆35周年,也就是中国在沉寂25年之后又一次公开展示自己武装力量的大阅兵。那年44岁的孙启华被海军任命为水兵方队的队长兼总教练,带领352名水兵接受了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的检阅。1999年,在国庆50周年大阅兵这一历史意义的那年,本已退休的孙启华再度“出山”,应邀担任国庆60周年阅兵水兵方队的顾问。

  如今,70岁的他再一次来到阅兵村,同样是做水兵方队的顾问,老人有很多话想说……

  [b]    第一次阅兵泪流满面 [/b]

  具有阅兵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的孙老说,自己印象最深、训练最刻苦的是1958年那次阅兵,也就是18岁参加的第一次阅兵:

  “那年1月,我们这些参加国庆阅兵的水兵方队集中在山东龙口镇的一个大操场训练。还记得是隆冬,500多名水兵在训练场上机械重复着正步分解动作的每一个环节。”孙老说,当时大家心里都清楚,去北京参加阅兵的只有200人,训练不过关就要被淘汰。

  “那时的我,为保持脖颈的挺直,晚上睡觉总是把枕头挪开;为了使双脚并拢达到要求,我用背包带把双脚牢牢地捆在一起;为了增强体质,我每天要做几百个俯卧撑,甚至跑上万米。”老人说,当时和战友们一起刻苦训练的场景至今都铭记在心,为了练习运用眼睛的余光标齐排面,眼睛不停地瞟来瞟去,最后发酸得睁不开;为了达到每步踢出25厘米的高度,腿踢到发肿……

  [b]    为训练自学多种理论 [/b]

  从1984年开始,由于身份的转变——从参加阅兵的水兵变为训练水兵走方队的总教练,孙启华开始研究队列训练,并钻研出一种特有的“穿拖鞋练原地踢腿”法。“组织学员训练时我发现学员踢正步脚面经常绷不直。”孙老说为此他创建了“穿拖鞋练原地踢腿”法。“穿拖鞋原地踢腿,只有压脚尖、绷脚面,拖鞋才不会踢飞,这样练习可克服脚面绷不直的毛病。”“室内着拖鞋原地踢腿法”,很快在学员当中推广,提高了训练效果。

  多年来,为了研究队列训练,孙老自学了《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理论书籍,认真整理学习笔记,积累了数百万字的教学资料。

  [b]    要展现中国军人英姿 [/b]

  今年的60周年国庆阅兵,孙启华是无缘和方队一起通过天安门广场了。但他却信心百倍地说:“我要尽全力把年轻的水兵方队带出一流的水平来,把自己的经验统统传给这群年轻人,让他们代表我接受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擎天柱的检阅,向世界展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海军的风采!”

  文/通讯员 刘剑 特派记者 孟琳达李志波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