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多次崂山布道
[float=right][attach]27176[/attach][/float]丘处机 又作邱处机,宁通密,号长春子,元栖霞(今山东栖霞)滨都里人,生于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相当于金熙宗皇统八年(公元12 2 7年)仙逝。丘处机幼年便失去父母成为孤儿,没能念多少书。19岁时他至宁海州昆仑山烟霞洞学道,朝拜道教全真道创立者王重阳于金真庵,与马丹阳、谭处端、赫大通、王玉阳、刘处玄、孙不二同称全真道北七真人,称长春真人。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冬,丘处机入宝鸡县潘溪庙、陇县龙门洞苦修,创龙门派,历时13年。
1221年成吉思汗闻丘处机名,命近臣持诏求之。邱处机不顾年迈,自莱州启程西行,谒见成吉思汗于雪山(今阿富汗境内)。丘针对成吉思汗的“弯弓射雕”大业进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治天下应以“敬天爱民为本”,欲长生应“以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对丘处机十分器重,赐号“神仙”,令其掌管天下道教。
1224年春,丘处机到大都,入天长观,主持于此,与诸弟子募化修茸,改名长春宫(今称白云观),使全真教达到鼎盛时期,影响及后世,经久不衰。
[b]丘处机一生多次到崂山游观布道,为弘扬崂山道教作了很大贡献。[/b]
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丘处机同刘处玄等道人由昆仑山来崂山太清宫等处传玄讲道,使道众大悦。这是丘处机第一次光顾崂山,他逗留时间很短留下一些诗作便离去。
丘处机第二次来崂山,时在金章宗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自昌阳(今莱阳)转道至崂山,在太平宫北白龙洞额之上留诗20首。他因崂山貌似巨鳌,改称“鳌山”。
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丘处机由胶西(今胶州)又来崂山,到处阐教说法,在多处名胜留下石刻。
除上述三次外,据说丘处机还来过崂山几次,总之,丘处机热爱崂山,在崂山留下诗章,留下石刻,留下传教布道的功业。作为崂山道教先驱,他的贡献和影响力不衰,至今至崂山上清宫前仍有他的衣冠冢。他的传世著作《大丹直指》、《撮生消息论》、《鸣道集》、《西游原图》等,仍被人们所重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