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9-12 11:57

青岛历史人物

古代人物宁戚[宁戚]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莱国棠邑(故城在今平度市门村镇唐田村)人,一说为卫国人。早年怀才不得志,曾为人挽车。齐桓公初立时,拜宁戚为大夫,他管理农事,奖励垦种,薄取租赋,为齐国的富强和齐桓公的霸业起了重大作用,著有《相牛经》一卷。宁戚仕齐40余年,死后葬于胶水之东,其墓称“宁戚冢”,位于今平度市马戈庄镇冢东村。

徐万且[徐万且] (生卒年不详)西汉胶东王国即墨(今平度市)人。古代天文历法专家,《太初历》制作人之一。汉武帝时,选定落下闳、唐都、邓平和徐万且等民间历法学者20余人,经数年研制成功一部新的历法,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开始使用,名为《太初历》。

庸谭[庸谭] (生卒年不详)西汉时庸村(今胶州市北关街道办事处庸村)人。一生勤奋好学,致志钻研儒家经典,曾从师都尉朝研读《尚书》,后以讲授《齐论》、《尚书》而名闻齐鲁,被世人称作“胶东大儒”,四方慕名来求学者甚多。

王吉[王吉] (?~前48)字子阳,西汉琅琊皋虞(今即墨市温泉镇)人。幼年好学,以孝廉授云阳县令,汉昭帝时,举贤良方正,任昌邑王中尉。昌邑王刘贺被迎为皇帝后,王吉曾上书力谏勤于国政,后为益州刺史。宣帝时任博士谏大夫,因上书谏时弊不从,遂辞官归故里。后被召入京,途中病故。 房凤[房凤] (生卒年不详)字子元,西汉不其(今青岛市城阳区城阳镇)人。博学多才,以射策乙科为太史掌故,迁五官中郎将。哀帝时,与古文经学家刘歆、王龚共校经传,遭到今文经学派的反对,后出任九江太守,以青州牧致仕。房凤对《谷梁春秋》颇有研究,史称“房氏之学”。

张步[张步] (?~32)字文公,西汉不其(今青岛市城阳区城阳镇)人。更始年间(23~25)聚众起兵,攻占琅琊郡。东汉建武元年(25),被梁王刘永封为辅汉大将军。翌年刘永兵败,汉光武帝招降张步,封为东莱郡太守。建武三年(27)复降刘永,被封为齐王。建武五年(29)兵败再次降光武帝,封安丘侯,徙居洛阳。建武七年(31)八月,张步返回琅琊,拟率兵入海反汉,次年被杀。

蔡齐[蔡齐] (988~1039)字子思,北宋胶水(今平度市)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考中状元,先后任通判、知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等职。蔡齐刚直不阿,清正廉洁,体恤百姓,奖掖后进,为一代名相。死后,欧阳修为他写了传记,范仲淹为他写了墓表。

薛禄[薛禄] (1371~1430)又名薛六,明代胶州薛家岛(今青岛市黄岛区)人。祖籍山西韩城,为胶州军户,幼时家贫,为人放牧。从军后,随燕王朱棣起兵,久经征战,军功卓著,封阳武侯,并加荣禄大夫柱国的一品大臣称号。薛禄为将勇智兼资,纪律严明,善抚士卒,人乐为用,《明史》中称他为历事三朝之重臣。病逝后被追封为“鄞国公”谥“忠武”。

王邦直[王邦直] (生卒年不详)字子鱼,号东溟,明代即墨(今即墨市)人。嘉靖年间出任盐山县丞,为官耿直廉洁,后因上疏遭嫉,罢官归故里。嗣后,精心研究声律,历时20年,终于撰成《律吕正声》60卷,对我国声律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考证和阐述,该书于清代编入《四库全书》。

蓝田[蓝田] (1477~1555)字玉甫,号北泉,明代即墨(今即墨市)人。幼年好学,七岁能诗,有即墨才子之称。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授河南道监察御史。蓝田为官清正,刚直敢言,曾连上7疏触怒皇帝,受到廷杖,几乎丧生。后来,又先后弹劾了许多奸佞之臣,遭到报复,被罗织罪名贬归故里。蓝田文思敏捷,一生著述颇丰,被人们誉为“万言倚马才”。

黄宗昌[黄宗昌] (?~1640)字长倩,号鹤岭,明代即墨(今即墨市)人。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曾任雄县、清苑知县及监察御史等官职,因弹劾逆党和枉法官吏,于崇祯十年(1637)被罢官归故昊。崇祯十五年(1642)率即墨民众抗击清兵,保全了即墨城。晚年,在崂山康成书院南筑玉蕊楼隐居,撰写《崂山志》,未竟去世,由其子黄坦续完,该书详载崂山的名胜、古迹、人物、诗文等,辑存了有关崂山的许多史料。

高宏图[高宏图] (1583~1645)字子猷,研文,号 斋,明代胶州(今胶州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后任陕西道监察御史。高宏图崇尚气节,刚正敢言,曾因此被三次罢官。后任南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又加封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清兵陷南京后,流寓会稽,绝食9日而死。

丁耀亢[丁耀亢] (1599~1669)字西生,号野鹤,又号紫阳道人、木鸡道人等,清代诸城(今胶南市大村镇)人。丁耀亢为清初学者,卓有文才,为人洒脱,曾游说江南,后誉满京华。其早年诗作颇具丰采,晚年之作品则更加豪壮,有“诸城诗风”之誉。小说《续金瓶梅》为其代表作之一,至今仍传于世。

左懋第[左懋第] (1601~1645)字仲及,号萝石,明代莱阳(今莱西市店埠镇)人。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曾任韩城知县、户科给事中等职。南明福王弘光时任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被派北上与清庭议和,在北京遭扣留。南京失守后,因拒降被杀,人称“明末文天祥”。

郭[郭 ] (1638~1715)字瑞甫,号华野,清代即墨(今即墨市)人。康熙九年(1670)中进士,初任吴江知县,后升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佥都御史、左都御史等职。郭 曾先后上《参河臣疏》、《纠大臣疏》、《参近臣疏》,其刚直不阿闻名朝野。后遭大学士明珠余党诬陷,罢官回乡。十年后,又被朝庭起用为湖广总督,后遭权臣排斥,再次罢官,病死故里。

胡峄阳[胡峄阳] 名胡良桐,更名胡翔瀛,字峄阳,号云屿处士,清代即墨(今青岛市城阳区流亭镇)人。16岁应童子试时,不愿受解衣搜身之辱,发誓终生不应试,后设馆授徒为业。胡峄阳生有异禀,风骨刚毅,恪守理学,精研《周易》,多有著述,民间皆称其为“异人”。

高凤翰[高凤翰] (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南阜山人、尚左生、丁已残人等,清代胶州(今胶州市)三里河村人。出身书香门第,清雍正五年(1727)举孝廉方正,任安徽省歙县和绩溪县知县,后又任江苏省仪征县知县,乾隆二年(1737)右臂患痹病,隐居扬州,寄居于僧舍,以左手写诗作画。其书法、绘画独具风采,画史上常把他与扬州八怪并列或列在其中。高凤翰诗文亦佳,篆刻更为世人所重。

李毓昌[李毓昌] (1771~1808)字皋言,号荣轩,清代即墨(今即墨市)城西阁里人。嘉庆十三年(1808)中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江苏候补。该年冬,李毓昌奉委赴山阳县查赈,发现山阳知县王伸汉贪污赈灾银两中饱私囊之事,他拒受贿赂,准备据实上报,山阳知县王伸汉遂将李毓昌毒死。此案轰动一时,冤情昭雪后,清嘉庆皇帝亲制《悯忠诗》30韵,刻石立于李毓昌墓前。

匡源[匡源] (1815~1881)字本如,号鹤泉,清代胶州(今胶州市)郭家庄人。道光二十年(1840)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江南和山西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等职。道光二十九年入值上书房为皇太子奕宁讲经,后任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代理礼部尚书。咸丰八年(1858)任军机大臣上行走,咸丰病危时,他与肃顺等人同为“顾命八大臣”。同治即位后,匡源被罢官,应聘为济南泺源书院山长,历时7年。他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培养出许多知名的学者。
近现代人物

宫中因[宫中因](1831~1904)字伊真,今青岛市城阳区夏庄镇南屋石村人。家贫好读书,入庠为即墨县生员,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德国侵占青岛后,其所居之村划入“胶澳租借地”,宫中因引为奇耻大辱。他联络各村民众向即墨县衙门纳粮,仍作中华赤子,后又奔走北京、长春等地寻求救国之途,皆未果。归故里后,忧忿不已,自缢于家中。宫中因之死,震动了青岛城乡,村中老幼挥泪送葬,社会名流赋诗称颂,进士王 为其作墓志,史学家柯劭 作挽联赞曰:“汉家纵有中行说,齐国宁无鲁仲连”

柯劭[柯劭 ] (1850~1933)字凤荪、凤笙,号蓼园,清代胶州(今胶州市)东关人。光绪十二年(1886)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出任湖南学正、国子监司业等职。1906年,受命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先后任京师大学堂经科监督、资政院议员、山东宣慰使、典礼院学士等职。1914年,任中华民国Gov的清史馆代理馆长、总纂,1927年完成了《清史稿》的总纂工作。20年来,他潜心研究元史,终于1922年完成了《新元史》的编纂工作。

杨明斋[杨明斋] (1882~约1931)名杨好德,字明斋,今平度市马戈庄镇人。1901年到俄国海参崴当工人,十月革命前夕,加入俄共布尔什维克党,十月革命后,参加武装保卫苏维埃斗争,后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1920年春,共产国际派遣工作组到中国帮助建立Our Party,杨明斋是工作组成员之一。1920年8月,他与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成立了Our Party上海发起组,随即他由苏共党员转为中国Our Party最早的党员之一,这时他成立了外语学社,选送了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罗亦农等20人到苏联学习。1921年春,杨明斋和张太雷赴伊尔库茨克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Our Party筹建情况,并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会。 1922年,杨明斋参加了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 10月,杨明斋亲自带领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伍修权等百余名青年,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在该大学工作了2年。1927年后,杨明斋在上海、平津一带从事革命活动,后因积劳成疾,于20年代末赴苏联治疗,约在1931年病逝于伊尔库茨克。

吴大洲[吴大洲] (1884~1916)原名吴廷桢,字佐周,后改为大洲,祖籍今胶南市琅琊镇吴家村,后迁至今胶南市泊里镇封家庄。他曾就读于保定军官学校,1908年加入同盟会,辗转于东北、山东各地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武昌起义后,他一度任山东军Gov都督、烟台警察厅厅长和山东省临时议会议员,1912年又参加了孙中山发起的“二次革命”。1915年12月袁世凯发布接受帝位申令,爆发了“护国运动”,吴大洲与薄子明组织数千山东民军。1916年2月,他任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四支队长,2月9日,率部攻占周村,吴大洲又任山东护国军都督,6月4日,率部3万人攻进济南城。袁世凯死后,国务总理段祺瑞于1916年8月电召吴大洲入京,将其拘捕,殁于陆军监狱,年仅31岁。后来,孙中山追赠吴大洲为陆军少将。 柴世荣[柴世荣] (1893~1943)又名柴兆升,今胶州市洋河镇魏家庄人。幼年随父母逃荒到吉林省延边和龙县谋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柴世荣组织3000余人的抗日队伍,任抗日救国军第四旅旅长,不久升任第四路军司令。1934年,柴世荣率一个旅参加了Our Party员周保中创建的反日同盟军,1935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翌年,周保中介绍柴世荣加入了中国Our Party,同时接任第五军军长职务,转战于白山黑水间。1943年柴世荣牺牲于东北抗日战场。


纪子瑞[纪子瑞] (1895~1931)又名纪济民、纪玉夫,今胶州市里岔镇里岔村人。15岁时在青岛四方机车厂做木工,1922年起,即开始参加工人运动,1924年经邓恩铭介绍加入中国Our Party。1925年胶济铁路全线大罢工时,纪子瑞任工人纠察队长,罢工胜利后被选为胶济铁路总工会委员,并积极支援纱厂工人罢工斗争,“青岛惨案”发生后,纪子瑞被工厂开除并遭到通缉,被迫离开青岛。1926年后,纪子瑞受中共山东省委的委派,在枣庄矿区从事工人运动,并被选为中共山东省委委员。1928年,纪子瑞又被派回青岛工作,于1929年6月在青岛四方机车厂被捕,关押在济南。在狱中他曾与邓恩铭等人组织越狱未成,受尽酷刑折磨,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4月5日凌晨被杀害于济南。

刘谦初[刘谦初] (1897~1931)名刘德元,字谦初,又字乾初,今平度市田庄镇刘家庄人。1916年他投笔从戎,参加了山东省的讨袁军,1918年初考入齐鲁大学预科,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了济南的学生运动。1921年刘谦初得到资助入燕京大学深造,1926年燕京大学毕业后,先在镇江教书,后又去广州任教,北伐开始,他再次从戎,参加国民革命军。1927年1月刘谦初加入中国Our Party,1928年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29年2月调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8月被捕,关押在济南监狱。刘谦初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并组织狱中同志学习马列主义。1931年4月5日凌晨在济南英勇就义。

徐子兴[徐子兴] (1899~1931)原名徐国祥,今即墨市刘家庄镇大吕戈庄人。1922年考入青岛邮局当邮务员,参加青岛的罢工活动,1925年秋加入中国Our Party,任中共青岛邮局支部书记,1927年任中共青岛市委委员。他生活俭朴,把薪金用做了党的活动经费,为了节省家庭开支,忍痛将刚出生的第三个孩子送进了“收婴箱”。1928年底,曾担任中共山东省委重要职务的王复元投敌叛变,徐子兴接受党组织的委派,以假自首打入了“捕共队”,及时准确地掌握了王复元的行踪,使党组织迅速铲除了这个大叛徒。嗣后,徐子兴又多次向党组织报告“捕共队”的行动计划,使党组织免遭破坏。1931年4月徐子兴被捕,8月19日在济南就义。

王树森[王树森] (1900-1974)原名王德山,今胶南市黄山镇姜家屯人。幼年讨饭为生,13岁当长工,1932年只身闯关东,在东北军当兵。1934年,王树森在湖北省高山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又参加了长征,1936年1月加入中国Our Party,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抗日战争爆发后,王树森编入八路军115师344旅,参加过平型关战役,嗣后,转战晋东南、冀鲁豫和晋察冀等地区。1948年底参加平津战役,后随军南下。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过营长、军事股长、师供应主任、军兵站站长等职务。1950年转业在江西省赣州市工作,1957年因病回原籍休养,定居胶南市王台镇台中村,花甲之年仍挑起大队书记之重担,深受群众爱戴。

王星五[王星五] (1904-1933年)原名王佐仁,曾用名王尽臣、王曰生、袁敬臣,今青岛市市北区浮山后人。1922年入日商钟渊纱厂学徒,被送往日本神户受训,王星五胆识过人,办事公道,被拥为中国工友的领袖,发起组织“兄弟同盟会”,任会长。1923年回国后,曾多次领导本厂工人罢工,1925年春参加中国Our Party。1926年6月任中共青岛支部干事联合会书记,组建中共浮山后支部、秘密联络站及市区店员支部,编印《青岛工报》、《胶东农报》。1927年8月王星五在青岛被捕,1930年春经营救出狱,去北平长辛店从事工人运动,不久再次被捕,1933年病逝于狱中。

宁祥雨[宁祥雨] (1909-1967)字瑞霖,今平度市新河镇宁家村人。少时家贫,19岁去东北牡丹江一带谋生,1940年,携带少量昌邑茧绸,只身支南洋,后在印度尼西亚定居。1945年在雅加达创办新源公司,参加华侨组成的“山东公会”。1949年又参加了雅加达“中华团结总会”,任文化福利部长,1954年发起筹办“雅加达群进学校”。宁祥雨身居异国,却一直不忘祖国和家乡,1956年,他和其他华侨一起集资,在家乡新河镇办了“山东华侨中学”。1967年,印尼当局掀起反华浪潮,4月20日宁祥雨被捕,逝于狱中。4月27日,5万名华侨到雅加达为宁祥雨送葬。

许翰英[许翰英] (1919-1971)原名许景烈,今平度市市区桥北村人。幼时喜爱京剧,1939年到北平入“鸣春社”习艺,拜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为师,得荀派真传。40年代时,许翰英演出于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等地,因技艺精湛而名噪一时。1947年曾名列全国京剧“后四小名旦”之一,1948年在上海拜梅兰芳为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翰英曾参加青岛京剧团,后又在新乡、河南、南京、江苏、徐州等京剧团任副团长、团长,他演出的许多荀派名剧,皆为观众所称道。许翰英还是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江苏省政协委员和徐州市人大代表。

姚庆祥[姚庆祥] (1927~1951)又名姚清祥,今即墨市鳌山卫镇姚家庄人。15岁时,随母及兄嫂去东北吉林省谋生,1945年7月参加人民军队,1948年5月加入中国Our Party。1950年11月姚庆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于朝鲜战场。 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他奉命担任开城中立区军事警察排长,8月18夜间,姚庆祥带领战士执行巡逻任务时,遭到潜伏的美国武装人员的袭击,壮烈牺牲。姚庆祥死后,朝鲜各界人士为他开了追悼会,在开城的竹桥附近为他立了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3年1月追认姚庆祥为一等功臣,并授予“和平战士”称号。山东省人民Gov和山东省抗美援朝分会在他家乡修建了“姚庆祥烈士祠”。

解文卿[解文卿] (1929~1947)女,今莱西市水集镇义谭店人。17岁时任村青妇队长,在解放战争中,她带领青年妇女积极支援前线,因成绩突出受到胶东军区的表彰,获“支前模范”称号,在区的评功会上,被评为二等功。1947年2月,解文卿为保护群众免遭杀害挺身而出,虽受尽酷刑,仍严守秘密,坚贞不屈,9月28日英勇就义。

严力宾[严力宾](1957~1989)今胶州市人。1979年9月毕业于厦门集美航海学校轮机专业。青岛远洋运输公司船员,Our Party员。1989年11月18日上午,他所在的“武胜海”轮在香港合兴船厂修船时,因厂方工人不慎将焊渣掉入船舱物料间,引起大火。在国家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严力宾同志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挺身而出,为探明火源启动应急消防设施,勇敢地冲进火舱,在同烈火搏斗中,不幸光荣牺牲。年仅32岁。严力宾同志是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来的雷锋式的好党员、好船员。他的英雄模范行为,表现了一个Our Party员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德道情操,展示了初级阶段一代新人的崭新风貌。严力宾同志牺牲后,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他题词:“学习严力宾同志做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李鹏总理的题词是:“远洋深处留下他的航迹,海员心中树起他的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授予他“雷锋式优秀船员”荣誉称号,中共青岛市委追授他为优秀Our Party员的光荣称号。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Gov、青岛警备区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学习严力宾同志英雄模范事迹的决定》,并在青岛市开展向严宾力同志学习的活动。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