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9-11 10:28

青岛老村庄--水清沟村

水清沟村位于四方区的北部,在四流南路中部的路东侧,东接小水清沟村,南倚北岭到大山村,北连盐滩村 、沙岭庄,西至孤山村,是一个古老的大村。据传,该村建于明万历初年,因村南大槐树下有一泉眼,水清而畅流不息,近处有几条水沟,故名水清沟村。
      清代,该村属既墨县仁化乡文峰社(同治版《既墨县志》)。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该村划入“胶澳租借地”属李村区。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该村 仍属李村区。1922年中国Gov收回青岛后,属四沧区警察分署第一分驻所管辖。1931年,该村划归李村区。
     
     1949年,青岛解放后,该村仍归李村区,后为崂山区。1994年5月,青岛市区区划调整,水清沟村划入四方区;1958年是西流庄公社的一个大队。1982年农转非,水清沟村人从此也成了城市人。1999年,撤消村建制,成立大华工贸总公司,现属水清沟办事处管辖。
    水清沟村有四大姓:赵、魏、郑、王。在中街有关帝庙,有各家的祠堂,几家和平共处,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可惜现在已成自由市场,欣欣攘攘的人流把中街挤的是水泄不通,臭气熏天的环境让居民叫苦不迭,盖因这里早已列入拆迁计划。水清沟村里低矮的平房、狭窄的胡同、纯朴的民风让人称道。 最出名的是魏家胡同,也叫7道弯胡同,曲曲折折,如进迷宫。生人进去,怀疑进入死胡同,谁知连拐7道弯,最窄处不足1米宽,竟然是通道。小时候,常带同学钻魏家胡同,饶有风趣,现在进去,最窄处竟要侧身,走进胡同就如同走进倒回时光的隧道,那横七拐八的胡同就好像是都市中的世外桃源,耳边还响着童年的欢叫,远处是一个拄拐棍的老人渐行渐远------住在楼里的人们每天进家后把门一锁便自成一体,胡同里的情形则大不相同:女人们坐在门洞里逗哄着怀里的婴儿,孩子们在蹦蹦跳跳地玩着跳绳的游戏,男人们围坐在象棋桌旁鏖战正酣,街坊邻居们站在大门外议论着张家长李家短。魏家胡同在一片狭小的土地中创造出紧凑而多样的建筑空间环境,既反映这条胡同特有的属性,也显示出建造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如果把魏家胡同改造成旅游景点,就怕把水清沟村挤得是车水马龙。滚滚涌动的车流会打破了恬静优美的世外桃源。
     
      大沙路是大水清沟至沙岭庄火车站的马路,全长1775米。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解放前,这条马路上小推车、地排车络绎不绝,沙岭庄火车站的运输全靠人力,地处中心地带的水清沟村经济地位迅速提升。大沙路南四流南路西是赵家的菜地,后成了梭管厂即纺织器材厂,现在被几座高楼代替。大沙路北四流南路东,现大华商场所在地以前是赵家的茔地,其中有一个小山样的大坟,是赵家老祖的。茔地高大的白杨树威风凛凛,水清沟村学生到21中上学常走近路,穿越坟地,嬉笑打闹,直到有天有人在此上吊,挂在树上,才拐弯上学,远离是非之地。
     
     水清沟小学也叫南山小学(现青岛四流南路第一小学)始建于1933年。是完小,沙岭庄小学(初小)归它管辖。老房子顶有国民党党徽,解放后清除。70余载风雨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几代园丁的努力铸造了学校历史的辉煌。不知有多少学生在这里开始了启蒙教育,唯有校内高大的树默默的见证着历史。

leon 发表于 2009-9-11 15:26

明朝万历年间,山东益都郑母庄出了一个叫赵秉忠的人士,他在京城做官,官至礼部尚书。一次他返家修建家宅花园,没想遭朝庭内奸臣暗算,向皇帝谗言诬陷赵秉忠欲造反:“南京到北京,都是赵家兵,推倒万历主,扶起赵秉忠。”皇帝于是下旨传赵秉忠返京,他又迟归,最后朝庭差人将其杀死。他生有两个儿子,一起隐名改姓逃到崂山。两年后,一个儿子去了莱阳,另一个儿子来到了一处山青水秀、风光优美的地方落了户,这个地方便是现在的水清沟村。其人名曰赵尚礼,从此他在这儿扎根安家繁衍后代,他一生共生养8个儿子,至今在水清沟村已繁衍22代子孙。
     解放前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水清沟村除了与路对面的青纺机械厂、国棉四厂几家工厂以及不多的一点散户为邻外,四周都是荒山野岭和庄稼地。解放前夕村内计有三百余户、一千多口人,土地二千余亩,全村所拥有的土地东至小水清沟村,西至孤山村,南至大山村,北至盐滩村、沙岭庄,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平均人均土地约二亩。虽也种小麦、玉米农作物,因地瓜产量高,所以以种植地瓜为主,也以地瓜为主食,好年景尚可,碰上荒年村人日子便艰难了。日本鬼子侵占青岛时,有一年遇上了大旱年,庄稼严重欠收,村民忍饥挨饿,日子极度难熬。日本投降后,郑方可为村内保长,管理村内诸事,想方设法与村民同舟共济,在村内受人敬佩爱戴,挺有威信。解放后全村定成分,村内没划出地主来,因为全村土地最多的住户也不过八九亩,定为上中农。
     水清沟村顾名思义,它应该是一个有山有水,树木葱笼,清水潺潺,鱼儿嬉戏的风光旖旎的所在地。不错,当年一条发源于大山、北岭山间的小河蜿蜒流经水清沟村内,然后再越过北大河汇入大海。直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笔者仍见村内的小河旁杨柳青青,清清的河水哗哗地流淌,树上的鸟儿啾鸣,水中的鱼儿嬉戏,自然景象令人赏心悦目。然而这样美丽的风光景色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租住村宅,今日已不复存在了。相信不长的时间随着旧村庄住宅的改造,当年秀丽的景致定会再现。
     水清沟村有三大姓:赵、魏、郑。在原村中央的地方,三姓设有祠堂,每逢春节之时,三姓都在各自祠堂内挂起宗谱祭奠先祖。三姓人氏长期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休戚与共,密切了各姓氏人之间的友情,关系非常融洽团结,逢年过节相互走动,不管本家与异姓遇有困难都喜欢互相帮忙,逢上各家婚丧之事前后簇拥自不待说。解放前他们为了抵御外侮,共同聘请了岛城武术名家吴风亭在村内祠堂前教练村民习武,以备护村护民,一时村民习武练拳十分活耀。郑方庭、魏学连二人是村内的武术高手,其中郑方庭还曾在本市与武林高手打过擂台。
     日本鬼子占青岛时,村里建有一所小学,当时从外面来了一教书先生叫向明,学生都喊他鞠老师,他经常向学生灌输一些抗日反日言论。据现在村内一位姓赵的老人讲,这个向明与高岗有关系。
     青岛解放前夕,国民党为了掩护部队从海上乘船逃往台湾,他们命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在孤山山顶及北岭山头架起枪炮试图阻击解放军撒退时间。在北岭山上的国民党军队曾将炮弹误发射,落在了离村南一赵姓住宅不远的地里。这宅子的主人赵姓老人说,当时他刚在地里锄完了庄稼想坐下抽一袋烟,发现火柴没了,他这才扛起锄头离开往家走,可走出庄稼地不远,炮弹就响了,他侥幸躲过了炸弹,以后他每每想起还后怕。国民党部队上了船后立即匆匆起锚离港,根本不顾及还在山顶上设防阻击解放军的国民党兵,解放军进来后,这些国民党兵自然便成了我军的俘虏。
     现在从水清沟村到小水清沟村之间建起的水清沟一小区、二小区、三小区等其它建筑设施已连一片了,然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从水清沟村到小清沟村之间是一片漫漫荒野。一天,一位胆小的村民到小水清沟村办事,归来时天已黑了,他走在弯曲的小路上总感觉身后边有声音,也许是坏人,或许还是狼,他不敢回头径直往前走,可走快了,后边声音紧跟,走慢了声音慢跟,他吓得浑身出了大汗,最后他干脆迈开了大步拼命朝家狂奔,奔到水清沟村内有灯光的地方遇见了人他才停住了步,回头一看,你说咋的?原来他脚下绕了一根细绳,细绳上又缠有一纸片,原来是纸片作的怪,他不由地蹲坐在地上好一阵喘息,心跳才慢慢平静了下来。
    水清沟村解放后不久与全国所有农村一样,也走上了农业合作社的道路,当时王正智为正社长,郑方仪为副社长,两位领头人深受村民爱戴,带领村民走过了农村合作化的初级阶段。郑方仪亲自到济南学了先进的蔬菜栽植技术,归来后他带领社员开始大面积种植蔬菜,到冬季他们又盖了大棚种植越冬蔬菜,从此青岛蔬菜市场上,水清沟村的蔬菜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以前以种植庄稼为生的村民转向以种蔬菜为主,村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生产的一种叫“大斤勾”的韭菜远近闻名。人民公社化后,水清沟村成为西流庄公社的一个大队。从此社员集体出工劳动,自然,社员遇有困难公社、大队也给予帮助。村内建有养老院,五保户享受吃饭、烧用不化钱的待遇。20世纪70年代末水清沟村大队兴起了办工业的热潮,他们先后建起了纸盒厂、织布厂、铁工厂等十多个工厂和作坊,生产市场上需要的产品,既满足了市场上的需求,又增加了社员的收入。
     1982年,水清沟村经上级批准,正式实现农转非,从此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水清沟村的村民成为青岛市市民,从此再也听不到村民自卑地称自己是“乡下人”,也不会市民再喊他们“乡巴佬”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水清沟村成立了大华实业总公司,在自己的土地上他们先后建起了大华宾馆、大华商场、大华工业公司等企业机构。“大华”字样由著名书法家舒同书写。从此以在地里刨食为生计的村民们成了管理企业的主人,其中大华商场的开业使居住在水清沟地区的居民欢欣雀跃。这座三层楼面积的大型商场里商品繁多,花样齐全,人们不用乘车去市内便可以在这儿买到应有尽有自己心愿的生活用品。大华企业兴旺发达,成为员工的村民们每月领取着丰厚的工资喜不自禁。自然,在复杂的市场经济大潮面前,大华实业总公司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诸多困难与险阻,经济效益下滑,但公司领导干部不畏艰险,知难而进,他们带领员工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观查新形式、了解新动向,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走自己发展的道路。大华员工坚信大华实业总公司一定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浴风沐雨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困苦,乘风破浪前进,创造城市新型企业更加美好的光辉前程。

bell 发表于 2009-9-11 15:29

"水清沟村有四大姓:赵、魏、郑、王"

四大家族啊!

[[i] 本帖最后由 bell 于 2009-9-11 15:32 编辑 [/i]]

bell 发表于 2009-9-11 15:31

"寻子得福水清沟" 水清沟最有名的是牟院长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