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桥曾是水上赛场
[attach]26508[/attach]为了便于观摩赛况,整座栈桥面朝西搭起数层露天看台,观摩的人群在看台上排列有序,长达半里,纷纷争睹水上奇观……
[attach]26509[/attach]
青岛人在自家的海乡初履海上赛场,阵容最为强盛,与会的87名游泳运动员,青岛人几乎鼎分其一。
[attach]26510[/attach]
何文雅、何文静、何文锦三姊妹包揽女子50米自由式和100米自由式前3名,被誉为“何氏三杰”。
时光内涵似乎总是暗谕某种风水轮回。
首届华北运动会在北平揭幕时,日本内阁刚刚向青岛租借地的德军发出哀的美敦书,随之青岛烽火连三月,随之青岛经历了强权之间的辗转易手,直至耻史阅遍,走完那段风雨归程――不满20个年头,如今竟轮到青岛来作东道主,为“华北体育,放一曙光”。
这是一九三三年七月的流火之夏。
当时,中国之大,惜乎泱泱,一介国民Gov,尚未有全运会问津,而华北运动会差不多等于准国家级的规模。关于名称,直至现在,我仍感懵懂,明明是一届牵动中国半个版图的体育盛会,怎么弄成以“华北”冠名?“华北”乃“北中国”之意似可以接受,按运动会组织规程,莅会有冀鲁豫晋陕甘宁辽吉黑热(河)察(哈尔)绥(远)新13个省、北平、天津、青岛三个市和哈尔滨、威海卫两个特区,实际包括了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区域,此大中华之北中国,而非后来的“小华北”。
有过争办奥运经历的青岛人,70多年前承办华北运动会时,就已初显身手。当时,十六届华北运动会刚在开封落帷,下一届盟主便依次轮到山西。而青岛因为归化南京国民Gov为时较晚,所以东道主的排次稍后。青岛翘首华北运动会久矣,十六届揭幕,就曾约请下届运动会在青举行,市Gov特批地760公亩,在汇泉建筑体育场。而当年的阎老西风头正健,未肯示弱,眼见青岛将无缘问鼎本届盟主。有人便提议把足球篮球单项赛放在青岛,以享分会场之荣,但青岛代表拒绝了。写进决议里的文字冷峻了点儿,但青岛人不尚虚荣,心仪的是与城市地位相俦的卓越、完美之誉。于是开封会议议定,如太原不能届期举办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则改在青岛。无奈山西时运多舛,一场大水,把盟主的桂冠冲进汾河里,距会期8个月,山西省府匆匆致函执委会:“太原近正排水工程,於规定六七月间举行之会期,深恐筹备不及”云云,青岛遂取代山西,成了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的盟主。时隔二个月,清华大学体育馆的会议桌上,临时在这里召开的执委会紧急会议,已经接手研究青岛关于把游泳、国术列入本届运动会的提案了。
国术即武术,在青岛植根很深,结缘甚广,1929年办的市国术馆系官办,是全国唯一,而作为一个赛项进入准国家级运动会,则始于青岛的提案。青岛之于国术,不光首次对拳、枪、刀、棍、剑五术和摔角(跤)、特技与斗械的分类设项,还有一部赛场《国术规则》,在迤往的国术史上,青岛人在那个流火之夏平添了多少第一、唯一的不凡笔墨?
游泳场,让筹委会大伤脑筋。拥有东亚第一浴场的青岛偏偏无法把浴场变成一个水上赛场,当十七届华北运动会打算从青岛开创游泳先例时,猛地被这“无忧之忧”障碍了。最大的障碍是潮汐。筹委会曾设想把汇泉浴场作为赛场,但无奈潮汐何。于是想到前海栈桥,回澜阁,镞矢般的个型桥头……
栈桥,一支射向大海的箭。
这支箭设镶上箭头之前,仿佛被时间定格了的休止符。
关于栈桥,人们耳熟能详的是,章高元始建,德租日据,中国接收等等,对于它之后续写的文字大约不甚明了,更何况与华北运动会的个中情缘了。
直到1901年,栈桥才续写了一段历史,长度由200米延续到350米。此后,它在碧波上“休止”了整整30年。
1931年,栈桥大变脸,撤去单薄的木板,改成钢架水泥桥面,桥头新建“个”字型防浪堤,堤坝环绕一座双檐飞阁,上铺黄色琉璃瓦,下立24根红色圆柱。
从此,栈桥镶上溢彩流光的矢尖,折射着岁月荣华。
“个”字型防浪堤,实在个性,和流线型相比,其分浪功能更强,迎面浪来分拨两边,而每边拐角的尖部均具第二次分浪功能,分浪之后,掉头而返的回澜恰与下一波交汇一起,“回澜阁”由此而得名。
水上赛场移往栈桥,在汇泉浴场结束初赛之后,而筹委会决议早一个月即已产生。这个大胆的抉择,使水上竞赛重返大海,在国内游泳史上是空前的。当时的游泳赛项已届完备,唯缺蝶泳,而蛙泳始称“俯泳”,水上接力已列入赛程,仅自由式一种。另外,“入水表演”也于本届亮相,“入水”即跳水,也是首次列入赛事,并作为水赛的前奏隆重推出,顿成一大看点,入水跳台设在东边的防浪堤上,向北探出一段跳板。
当时,栈桥的赛场布置可谓独具匠心。桥下,用成排的浮船作为起点和终点,围成距离50米的泳道,泳道之间以浮标为界,泳道上方悬挂天线,天线上飘着红白两色旗做标记。裁判员统统集中在桥侧的舷梯上卡表计时。
为了便于观摩赛况,整座栈桥面朝西搭起数层露天看台,观摩的人群在看台上排列有序,长达半里,纷纷争睹水上奇观……
比赛安排在满潮时进行。具体赛程则根据潮汐预报而定。当时青岛的海洋气象观测已臻完善,在东亚屈指可数,建在后海的观潮井将水样定期送往观象台,以分析的数据预报每日潮汐,毫厘不爽。栈桥赛场的每一项赛程安排,无不来自于此,可谓“举一发而数窍通矣”。
青岛人在自家的海乡初履海上赛场,阵容最为强盛,与会的87名游泳运动员,青岛人几乎鼎分其一。第二天的赛程未完就爆出新闻:何文雅、何文静、何文锦三姊妹包揽女子50米自由式和100米自由式前3名,被誉为“何氏三杰”。俯泳金牌为来自辽宁的“史氏兄妹”所得。在男子高级、男子中级和女子三个级别中,青岛队积分均居榜首,无怪乎媒体纷纷惊叹:青岛人把栈桥赛场变成他们的市运会!
十七届华北运动会书写这页辉煌时,盛赞栈桥游泳场的创举“一举而数善备焉”。对栈桥来说,善莫大者,乃十七届华北运动会使它声名远播海内。七月流火,把栈桥的名字播撒得炽热而无处不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