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9-9 17:12

青岛老建筑--美国驻青岛领事馆

其实,关于后来成为了美国驻青岛领事馆的这栋两层砖石结构建筑物的原始业主,一开始人们可能就进行了错误的认定,在较早时流传广泛的一份公开出版物里,这里被注释为威廉-凯茨的住宅。这一说法被包括《青岛老房子的记忆》的作者在内的许多研究者引用了。但是,此后有可信任的资料显示,实质上并没有一个叫凯茨的人拥有过这块地皮,所以,凯茨成为这栋两层建筑的原始业主的结论,显然是不能成立的。本地建筑文化研究者王栋所获得的文献证实,这里最早应该是保尔-弗里德里希-里希特的物业。在通过正常的方式得到土地后,1911年至1912年间,里希特在这里投资建造了这栋简洁的住宅。已被确认的大量史料显示,里希特是那个时期非常活跃的一位德国建筑师,他在青岛期间,设计了包括吉利百货公司在内的一些知名建筑。
     关于这栋里希特物业的设计者,则迄今没有直接的资料可以确定。而此前被认为的史密特设计了这栋住宅的说法,在人们相信这里是里希特物业之后,就显得不那么可信服了。在后来的一次现场考察中,王栋指出了这里的一些建筑元素和同时建设的青岛俱乐部十分相似,而后者正是保尔-弗里德里希-里希特参与设计并组织施工的。
     在美国领事馆迁入前的22年,这栋属于里希特的建筑就已竣工。较之迪特里希街和与迪特里希街北端斜线交叉的俾斯麦路上的许多建筑,建筑面积1376.92平方米的里希特住宅显得有些循规蹈矩,正立面中部凸起,上部起山墙,下部为主入口。住宅建在一片面东的丘陵的中间,一层入口高出迪特里希街路面数米,中间筑有坚实的护坡,并巧妙地掩藏了建筑物的地下室。和旁边的Gelpcke君王别墅比较,里希特住宅显然体现了后期建筑的重要特征:和外墙和对比明显的木构架装饰完全不见了,塔顶涂抹着绿色油漆的多边形塔楼也不见了,取代它们的是当地出产的花岗岩石材。同样的材料,也是里希特参与设计的吉利百货公司和青岛俱乐部所乐于使用的。
     里希特住宅楼内有卧室、阳台、餐厅、舞厅、化装间、储藏室、浴室、锅炉房、车库等。室内设壁炉、暖气、雕花护墙板和人字形地板。这样的设施,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是奢侈的。我们在阁楼上考察时发现,通过那里的窗口向对面的教堂观看,可以获得非常奇特的体验。在那里,两个建筑的距离被明显缩小了,观看者仿佛在刹那间成为了耶稣基督唯一的世俗伙伴。
     
     
[attach]26465[/attach]
    摄影/俞大厨 2005-7-16-上午
     
     史料显示,建于1906年9月16日的美国驻青岛领事馆1934年迁至沂水路1号。1933年前,该领事馆设址于原汉堡街,即现在的河南路8号。1949年1月9日,美国领事馆迁入兰山路2号。在现在的山海关路9号,美国领事馆则另建有一处风格现代的别墅,建筑不等高、不对称,院内配有花园和中式凉亭。
     但是,关于美国驻青岛领事馆的历史沿革,也许要比有关史料显示出来的内容复杂很多。据在1910年出版的F-帕默和M-克里格所著的《青岛1898-1910》描述,这两个英国人在1910年前收住沿俾斯麦大街北行的脚步时,会看到在左边有一幢花园围绕着的别墅,这就是美国领事馆。美国国旗是它的标志,现有一名副领事负责其事务。F-帕默和M-克里格说,除却青岛作为商埠的重要意义而外,美国人在此建立领事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山东地方教会的利益正在日益扩大。在潍县附近,美国教会已建起了一个很好的立足点。当夏季来临时,传教士们便举家徙居青岛,伊尔梯斯岬附近属个人财产地带。两个英国人在1910年前看到的有花园围绕的别墅,正好在总督府学校,也就是今天的江苏路小学的对面。
     
     据记载,美国驻青岛领事馆建于1906年9月16日。1914年11月,日英联军与青岛的德军交战,美国领事馆奉指示撤离青岛。1919年,美国驻济南领事馆领事高思曾建议将青岛领事馆合并于济南,但,不久又复原。1941年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驻青岛领事馆被日本当局封闭,美国在青岛及全山东的权益,由瑞士驻上海总领事派艾格尔为驻青代表。1945年12月1日,领事馆重新开馆。1946年9月1日,领事馆升格为总领事馆,当月,青岛市警察局发布了《奉青岛市Gov关于青岛美国领事署升格为总领事署的训令》。与此同时,驻青美国领事署也发出了《关于青岛美国领事自四十六年九月一日升格总领事的函》。
     1947年5月2日,逗留青岛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被邀请以学者的身份赴山东大学演讲,这位熟悉数学和历史的前燕京大学校长在完成了“对时局不要悲观、失望”的一番劝导后,礼堂现场突然出现意外,山大学生自治会主席石勃瑜走上讲台,开始宣读一份事先准备的《致大使书》,要求美军交还强占的山大校舍,严惩残杀国人的美军肇事凶手,赔偿损失等等。随后,到会的山大学生当场通过了这份《致大使书》。
     
     
[attach]26466[/attach]
     
     司徒雷登在山东大学的遭遇,成为了后来的美国驻青岛领事馆最终退场的预演。历史很快就进入了新的一页,这个变化的速度,不仅是美国驻青岛领事馆所不曾预料到的,也是司徒雷登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联邦Gov所不曾预料到的。
     遗憾的是,在我们最后一次进入这个前美国驻青岛领事馆的两层建筑的时候,这里已经看不到一点点早年历史的遗迹了,在被彻底改变了面貌的室内,我们突然就意识到: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结束了,包括时间和前面曾经光荣着的过客。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