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9-9 12:19

青岛老街道--黄海路

青岛不靠东海、南海却有东海路、南海路,而黄海路确实是在黄海之滨,它西接山海关路,东连太平角一路。
     黄海路上有一座很有名的建筑,就是列青岛十大建筑之一的“花石楼”。为什么叫“花石楼”,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它采用了滑石为内墙,讹称为“花石”;一种说法是因其外墙贴有带色斑的鹅卵石而得名。其实,它还有一个名称叫“歇脚楼”,相传这里是德国总督打猎歇脚的地方。经查证,现在门牌是黄海路18号的这座楼房始建于1930年。
     曾为俄国贵族的涞比池,在青岛经商,原主在肥城路54号,1929年8月申请在黄海路建房:“太平山黄海路西角有12号地皮一段,约千余方步,尚属空地,窃以为该处地势临近海滨,风致幽静,极宜于建筑,故拟在该段地内建筑楼房,以作休息处所。”在建筑师刘耀宸的设计下,这座楼房采用了哥特式风格的尖拱券,有小尖塔、玻璃彩绘窗,又加进了俄罗斯建筑的风格,总面积777.15平方米,1931年10月竣工。涞比池死后由其妻子沃维.涞比池继承。她在上海工作,于是在1936年将房子买给了英国保险公司的一位经理埃非哈利司。
     1938年,英国驻青岛总领事馆买下了花石楼,作为英国驻青岛总领事的官邸。这时期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青岛沦陷。日本与英国还保持“友好”关系。英国侨民关心局势,到这里来访的英美人士很多。1947年国民党中统头子戴笠来青岛曾住在这里。1949年1月,蒋介石表面宣布下台,推出政坛,实际上仍掌握实权,他来青岛时也住在花石楼。在这里,他与美国总统特使以及西太平洋舰队司令会谈,企图让美军长驻青岛,但美国审时度势,决定从青岛撤军。
     解放后,花石楼作为宾馆,董必武等擎天柱曾在此下榻。1954年陈毅元帅第一次来青岛,住在花石楼。他从市图书馆借来《胶澳志》、《即墨县志》,了解青岛历史,并在这里写了几首诗,其中一首长诗名《初游青岛》,历叙青岛历史,现诗被镌于石上立在五四广场北广场上。
     一大批的影视作品曾在这栋楼拍摄,如《总统行动》、《冒名顶替》《红蜘蛛》等。
     日本在华的特务机关多叫“公馆”,济南与青岛的“梅花公馆”都是日本特务机关。有一部电影《梅花公馆》是讲济南的梅花公馆的故事,但外景、内景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今天的黄海路除18号外,全属青岛疗养院,与临淮路曾是青岛疗养院的五疗区,其中有6座楼房是1980年建的。
     黄海路2号曾是一座天主教堂,4号是一座老楼,曾是天主教会的修女院,改为疗养楼后,著名作家、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曾在这里住了两个月。他在这里为他亲自主持的大型线装本丛书《古本戏曲丛刊》写了长篇的“序”,文末写道:
     “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五日郑振铎序于青岛黄海路。时涛声大作,海面上的远灯,有规律的时明时灭,大似乘舟破万里时也。”
     著名诗人汪静之,20世纪30年代曾在青岛执教于市立中学,1956年重来青岛也在这里修养了3个月,他说:“我一生最喜欢西湖、青岛两处地方。……青岛人是有福的。”他写了《玩浪花》等诗,编为《诗二十一首》出版。“文革”前曾任毛泽东主席秘书的李锐也曾住过这里,写了《庐山会议实录》、《大跃进亲历记》两书。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