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街道--观象二路
观象二路由胶州路口向山顶伸展,分作两条,一条是可以通行车辆的正路,盘旋至山顶,一条是供人行的石阶路,直达山顶。1930年,胡若愚任青岛市长(张学良在《回忆录》中说,是他推荐胡若愚任青岛市长的)。他任职一年间,建了两座公园,一座叫若愚公园,他离职后叫海滨公园,即今鲁迅公园,另一座即观象山的观象公园,一个大门在观象一路,一个大门在观象二路。
观象二路1号是基督教的圣保罗教堂。基督教在世界、在中国都分很多教派,信义会(亦称路德教会)是其中一派,在中国是一个较大的教派。1897年德占青岛后,德国基督教信义会的柏林教会派传教士昆祚等来青岛。昆祚既是青岛信义会的传教士,又是德国胶澳总督的顾问。在青岛,信义会建教堂、办学校、开医院,还拥有一处公墓。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德国信义会也陷入经济困难。1925年,美国信义会以2万美元买下了青岛信义会财产,名为鲁东信义会。青岛信义会教堂原在胶州路、易州路口,规模很小,1940年在观象二路建成了新址,称圣保罗堂,由俄国建筑师尤力甫设计,仿罗马风格,红清水砖墙,除教堂外还有单钟楼,是青岛五大钟楼之一。
圣保罗堂旁为王大珩旧居,王大珩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早年就读于礼贤中学(今青岛九中),是国家“两弹一星”的元勋,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别奖。
青岛原在阳信路建有胶东中学,后改组为私立崇德中学,在观象二路建了附属的私立崇德小学。学校门前有两条路,均可通往观象山巅。
观象山曾被认为是青岛赏夜景最好的地方,著名诗人王亚平为此写有《青岛的夜》一诗,诗中写道:“美呀,美呀!/青岛的夜!/朦胧的星,朦胧的月/朦胧的灯火,照着/朦胧的山色。//美呀,美呀!/青岛的夜,/静穆的天空,吹起静穆的风/静穆的风,盘旋在/静穆的山峰。”
观象山巅是著名的青岛观象台,它是中国天文事业的发祥地,曾与上海、香港并称“远东三大观象台”。蒋丙然任台长,1928年设海洋科,宋春舫任科长,是中国海洋科学的发端。高平子任天文磁力科科长,在测量经度上有贡献,今山上有“万国经度测量纪念碑”。月球上有以高平子命名的山。
1931年观象山上建了高14米、直径8米的穹顶天文观测室,“穹台观象”曾是青岛十景之一。
中国全国水准原点也在观象山上,全国一切海拔标高均以这里为测定原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