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建筑--亨利王子饭店
[size=2][color=#653300] [attach]26373[/attach][/color][/size][size=2][color=#653300][/color][/size]1900年的亨利王子饭店
1899 - 库尔特.罗克格、里希特 - 市南区太平路29-33号 - 德国青年派风格
亨利王子饭店位于市南区太平路29-33号,始建于1899年,是青岛最早竣工的大型高级饭店建筑(解放后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岛市委员会办公大楼)。饭店建筑为砖石木结构,二层,正面双层外廊,正门分两层三拱券,立面纵向三段式处理,两段为"山"字型屋脊。东山墙上刻有一个中文"寿"字作为山花。整个建筑处理为当时欧洲流行的饭店建筑形式。该部分为亨利王子饭店东馆。1905年在饭店后侧新建亨利王子饭店音乐厅(解放后为市政协礼堂)。德国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设计,德国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施工。立面以"拜占庭"格调的连续檐口为特色,同时带有中国传统的装饰线脚,除勒脚外,墙面嵌少量石装饰。整座建筑居于饭店的中轴线上,具有德国青年派风格。一层,砖混结构。大厅可容纳400-500余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改称青岛大饭店东馆,1938年成为日本桐部队司令部,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青岛市执行委员会办公楼。1911年,又在饭店西侧增建一旅馆部,称为亨利王子饭店中馆。石基粉墙外廊式三层楼房,除地下室外,一至三层各有8套单间。中轴对称,建筑为红瓦顶,窗台、勒角嵌花岗条石,底部以粗花岗石作拱形窗基底,中央突起曲线山花,山面有花草纹雕饰。由德国建筑师里希特设计。现为栈桥宾馆。1911年,在中馆以西新建西馆,形成当时青岛最大的西餐馆,建筑面积2053平方米。设地下室,内设餐厅、浴场、茶室等,建筑三层,石、砖、木结构。顶部为红瓦蒙莎顶,立面三段式处理,具有德国建筑风貌。现为青岛日报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