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9-9 01:53

青岛老建筑--青岛市民大礼堂

[size=2][color=#653300] [/color][/size][size=2][color=#653300][/color][/size][attach]26366[/attach]
青岛市礼堂
    所在地:兰山路1号
    设计师:郑德鹏
    施工:美化营造厂
    建筑造价:3.5万元
    建造期:1934年4月1935年7月
    现状:楼体保存
     
     青岛市民礼堂的出现着实是因为一种集合的需求:因为在30年代初的时候,Gov找不到一间可以由自己支配的公共会堂。机会是在1932年出现的,是年,当局决定将第四公园的一大块地皮出售给中国银行、中国实业银行、金城银行等一批资金雄厚的金融企业建银行大楼,遂作为条件,由这些金融资本家捐资3万元,建造一座公开礼堂。
     
     有一种说法,礼堂最初拟选址在中山公园的西边,但因有礼拜者指太偏僻,便改为将兰山路上的港务局检疫所拆迁,在原址上由基泰工程司郑德鹏设计礼堂。据《青岛大事记史料》记载,1934年4月20日,大礼堂建筑地址业经选定于兰山路,建筑图样、预算说明书亦经绘制完竣。另有史料大致叙述,建筑面积672平方米的青岛市民礼堂始建于1934年3月,次年建成。
    市民礼堂的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为凸字形,正前面是两层楼房,中间主体部分三层,轴线居中对称。整个前两层为办公用房,与中部凸出部分同宽的后边为大礼堂。礼堂正门为铜皮包面的木制大门,门两侧是凸出的壁柱,柱顶用花纹刻石。礼堂外墙壁用3遍剁斧石面,正前上方装设大钟。大厅内地面为黑白相间的磨光人造石,厅顶雕有图案。
     
     青岛市民礼堂建成时,设有700多个座位,是青岛最大的公用礼堂,重要集会均在此举行。
     
     一如同时期的运动场的建设,青岛市民礼堂也被认为是沈鸿烈主政时期的市政建设业绩之一。资料显示,自1931年12月沈鸿烈出任青岛市长以后,沈行政方针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市政会议进行。市政会议每周举行两次,出席会议的有市长、秘书长、各局局长、市属各处、所的负责人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事等。会议内容一般是讨论贯彻施政方针,决议提请审议事项,审议财政预决算及经费开支,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但也议些小事,如小学教师生孩子发补助等。当时青岛的年财政出纳预算,1932年至1937年六年,一直在450万至600万之间浮动。一般说来经常费每年约350万至360万之间,临时费每年约160万左右,临时费主要用于开发性的市政工程建设及公用设施。例如整修栈桥、兴建体育场、礼堂;展宽崂山柳树台至靛缸湾的道路,加铺修建盘道梯子石阶,展宽沙子口至太清宫的道路;在市内整修齐东路东段、莱芜路、登州路、天门路,八大关路等。
     
     沈鸿烈鉴于当时私房租赁费高昂,经市政会议决议拨款,在台东、台西、四方修建平民院,供劳苦大众居住;在西镇、大连路修建警察宿舍,专供警士住用;整修西广场、马虎窝、脏土沟等。1933年7月,沈动员刘子山捐款5万元,在贵州路24号建筑平民院一所。资料记载,这些工程设施,均由工务局勘查设计,招标承包,监督施工。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