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建筑--德国领事署
[size=2][color=#653300] [/color][/size][size=2][color=#653300][/color][/size][attach]26347[/attach]德领事馆
1900 - 设计师:不详 - 青岛路1号 - 风格:不详
青岛对德意志帝国而言,权威的确立和丧失似乎都有些突然,而后者显然更非自愿并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较之已有些准备的占领行动,突然的溃败使这个曾经的帝国在占领区的最后的日子里陷入了混乱。尽管有些破坏,但史料显示,这些破坏仅限于一些军事设施和少部分的城市供电、通讯系统,整个城市的精华部分则几乎被完好无损保存了下来,包括这幢后来成了德国领事署的建筑物。
历史的轨迹仿佛在一夜之间就改变了。在1914年的冬天,除却城市、街道、建筑,德国的权威如同它从海洋上泊来之前一样,又泊了回去。那是一个同样寒冷的冬天。显然,新的统治者不想给他的敌人在旧殖民地留下一丝喘息的机会:1914年11月,德国在青岛的地位为日本夺取,青岛的德侨事务由德国驻济南领事馆兼理。
12年后的1926年12月,德始正式获准建立驻青岛领事署。1945年5月,这一领事署再度被日本当局取消。自1926年开始的19年中,德国驻青岛领事署自始至终设于原威廉路。实质上,德国驻青岛领事署出现的时候,威廉路的称谓早已被青岛路取代。较之原亨利王子路西边街道上的很多大型建筑,这栋二层的街口房屋显得很质朴。从1897年到1926年,时隔不过29年,德国的地位已是一落千丈。这栋建筑物离昔日象征着德意志帝国在青岛的权威的原总督府很近,不知道是不是其选址的一项情感理由。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是,这个多少带有些怀旧意味的领事署选择的是一座风格明朗的房屋,得体的格局富于变化但又不失其实用性。总建筑面积为1165余平方米的建筑最为人注意的部分是在亨利王子路上的南立面,中心部分是两排长形窗户,中间起山墙。一如同时期街口建筑的设计统例,这一建筑在西南拐角处建有上覆双层圆顶的塔楼,主入口则设在这个拐角的凹入部分,被大块的花岗岩粗石装饰着。关于这栋建筑的原始业主,所载不详,相信应是德国侨民的私宅。据1925年户籍记载,此楼在用作领事署前为独立住宅,一户人家中住有男女两人。1945年德国领事署被日本当局取消后,这座建筑物续为住宅,1986年,孔子的一支后裔将此楼捐给青岛市人民Gov,辟为南园孔子纪念馆。
史料显示,德国驻青岛领事署历任领事有:1926年12月,首任领事为希古贤;1927年1月,领事为师谋;同年10月,巴恩锷代理领事;1928年4月,师谋再任;1932年,领事为巴恩锷;1935年3月,驻济南领事希古贤代理领事;1938年8月至1945年5月,冯扫恳任领事。
[size=3] [/siz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