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9-9 01:07

青岛老建筑--柏林传教会住宅楼

[attach]26329[/attach]

   现用途:青岛市中医院
    所在地:济阳路5号
    建造期:1899年至1900年
    当时设计:路切维茨,传教士
    当时业主:柏林传教会(福音教)
    现状:楼体保存完好
     
     资料显示,信义会柏林传教会的这一朴素的住宅楼是由该会的传教士路切维
    茨设计的。总建设面积1985平方米的凹形楼体处在一处高丘陵的南半坡,视线开阔。一如早期青岛的其它建筑,清水墙面的柏林传教会住宅楼没有使用当地的花岗岩,也不像同期的水师饭店、亨利王子饭店、海滨浴场一样使用大量的木材。楼体的主部南面设有上下两层各用10个红砖圆券支撑的游廊式阳台,并装有简单的扶栏,其两端各建有侧翼。设计简单的翼楼山墙构成南立面的外围,这使得这一住宅楼完成了它的凹形组合。有评沦指出,尽管该楼南立面前侧的阳台大而突出,可它并不落英式殖民建筑的巢臼。
     值得注意的是,柏林传教会住宅楼的惟一装饰是在楼顶上添修的一堵具有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小型山墙,用作十字架的托座。也许仅仅是出于实用的需要,山墙和整栋建筑相比显得太小了些,装上了十字架后的高度也没有超过屋顶,这是在同类的教会建筑中少见的。整幢住宅楼地上两层,并设有阁楼和地下室。可能考虑到较大的人流量,住宅楼被设计成双进式,前后都有两座楼梯。
     半个多世纪后进入青岛实地考察的德国人华纳对信义会柏林传教会的所在地迷惑不解:不知处于何种考虑,德国驻青岛行政当局划给柏林传教会和魏玛传教会的地域紧紧相临,并使这两个在青岛地区活动的福音教传教机构远离欧洲区及华人商业区。
     据1908年柏林出版的汉斯·魏克尔著《胶州,德国在东亚的保护地》介绍,这两所传教会在实质上有很大区别,“天主教柏林传教会沿用自古以来的传教方式开展教务活动。传教士通过个人交往和慈善事业如学校、医院来努力深入人心。欲皈依基督教的异教徒先申请受洗,接受为期一年的洗礼教育。”
    而青岛柏林传教会的主要任务是在德租界和临近的几个县建立一个基督教区。设在大鲍岛、台东镇和李村的几个小教堂均隶属这一教区。此外,传教会兼办有所德华学校,开设德语、算术、地理、古汉语、圣经史、教义学等课程。
     关于传教士路切维茨的史料不多,我们没有办法考订其在青岛期间的大部分经历。但,路氏显然对建筑有过良好的职业训练,并将其与柏林传教会的工作结合了起来。据1908年6月12日上海出版的《德文新报》载,1908年在距青岛45公里的即墨县城建成的基督教堂亦为路切维茨设计。1903年前后,这座立面上有许多青砖拼砌的菱形图案的传教会住宅楼被美国路德传教会的一所医院移用。史料载,这间信义会医院一度和美国管会监督办事处同处一楼办公,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办。此后,这一建筑被改作日本同仁会东亚医科学院宿舍。1946年5月,这里再度由美国基督教信义会重新恢复为信义会医院。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