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leon 发表于 2009-9-9 01:04

青岛老建筑--德意志中国缫丝公司

[size=2][color=#653300] [attach]26327[/attach][/color][/size][size=2][color=#653300][/color][/size]
1-034德意志蚕丝公司生产车间
    所在地:沧口第九棉纺织厂址
    业主:德意志中国蚕丝制品公司
    建造期:1902年
    现状:原建筑少部分留存
     
     很长时间里,德意志中国蚕丝制品公司生产车间在非专业的历史叙述中很少为人提及。实质上,1902年设厂于沧口的这间缫丝制品公司要比后来声名显赫的日尔曼德国啤酒厂还要早一至两年,比四方铁路工厂稍晚两年。从现有的资料看,德意志中国缫丝制品公司应该是德国商人在青岛开设的最早的一家非官办工业企业。
     占地16.6万平方米的缫丝制品公司建筑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一座高高耸立着的大烟囱,远远看去,烟囱和厂房建筑形成了一个直立的L形。在当时,这根象征着现代工业的烟囱给人们带来的震撼是可以想象的,它无疑给了人们一种希望,而这种希望则是旧式的传统作坊所无法制造的。实质上,正是这间蚕丝公司在很大意义上影响了远离市区的沧口的命运。依据1900年正式推出的青岛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和10年后的扩张计划,城市沿胶济铁路自南向北以带状形态扩展,而已成规模了的蚕丝公司恰好就建在离沧口车站不远的铁道边上。1935年的青岛市实行都市计划方案初稿将蚕丝公司所处的沧口纳入规划,明确了城市的工业区从四方东部沿胶济铁路线向北至沧口,这使得沧口最终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寻觅不易的一张蚕丝公司早期照片上可以看出,工厂厂房被设计成两层高的锯形式样,这一形式和此前已开工建设的四方铁路工厂相同。建筑的正立面建有两层办公用房,主入口居中,被四根直立的方柱分割成三个门洞。工厂建筑还富有一个高起圆形山墙的大型仓库,仓库前有一个面积很大的蚕茧货场。
    1994年出版的《青岛市纺织工业志》叙述,这间缫丝公司就近使用山东当地柞蚕及桑蚕资源,使用蒸汽机械缫丝,直接运往西欧销售。1908年,工厂停业,随后发布了出售声明。1913年,中国的一位北方实业家周学熙买下德意志中国缫丝制品公司的土地和厂房,设置华新实业公司。华新公司向德商瑞记洋行订购英国爱色利斯纺织机5000锭,开了中国人在北方办机器纺织厂之先河。
     1938年4月,日本以196万元强行收购华新纱厂,改名为国光纺织株式会社青岛第二工厂。据《北支那工业实态调查报告书》和川口佐市著《八一三事变后中国纺织业之变迁》的资料,收购华新后到1939年底,日本在华纺织联合会已依照拟定的复兴计划,在青岛恢复纱锭38万枚、线锭31844枚、布机7100台。
     人们一般相信,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刚开始的时候,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建筑界正被新兴的工业建筑诱惑者,并开始了一场革命。维也纳是欧洲大陆最早转向直线、方形和直角的地方。在德国,这种来自社会层面的转变主要与里默施密德和彼德·贝伦斯有关。这些德国设计师相信,发现一些形式是表现这个时代的必须。他们同时确信:非实用之物必定不美。实际上,德意志中国蚕丝制品公司就是这种转变的直接产物。彼德·贝伦斯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柏林厂房和莱茵河畔阿尔费尔德的法戈斯工厂,则是发生在德国当地的工业建筑变革典范。很快,这种变革影响了全世界。
    [size=3] [/size]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