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对公积金政策的调整都是为进展缓慢的
[p=30, 2, left][font=宋体]上一次出现多个城市集体放松公积金政策的现象,还要追溯到[/font]2008[font=宋体]年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时期。当时,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救市”的作用。今年这一波政策调整,也是从年初楼市最冷清的时候开始的。因此,这些政策调整难免被贴上地方政府又想救楼市的标签。[/font][/p][p=30, 2, left][font=宋体]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公积金政策是为数不多的地方政府可以自行决策的楼市调控政策,通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式,不仅可以直接增强购房者的购买力,还可以向市场传递政策微调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调整公积金政策,不会触碰限购、限贷这两条调控的“红线”。因此地方政府如果想微调楼市调控政策,公积金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font][/p][p=30, 2, left][font=宋体]为了避嫌,各地出台相关公积金政策时,无一例外的强调了调整并非要放松调控,而是在严格坚持调控的基础上,满足刚性购房需求。政策调整力度较大的武汉公积金管理中心就明确表示,这些政策调整,都是在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大背景下,坚持差别化信贷政策的手段。以公积金贷款比例最高可达总房价[/font]80%[font=宋体]为例,只针对市民购买首套住房,且面积在[/font]90[font=宋体]平方米以下。武汉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在于满足武汉刚性购房需求,与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保持方向一致。[/font][/p][p=30, 2, left][b][font=宋体]公积金应向“额度更高、限制更少、审批更快、使用更灵活”方向改革[/font][/b][/p][p=30, 2, left][font=宋体]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地方对公积金政策的调整都是为进展缓慢的全国公积金制度改革打开一扇窗,探索一个方向。[/font][/p][p=30, 2, left][font=宋体]长期以来,以“职工互助购房”为初衷设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一直存在着使用率低、闲置资金规模大、对普通职工支持力度不够、低收入家庭用不上等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近一次公开发布的全国公积金管理情况还要追溯到[/font]2008[font=宋体]年,数据显示,当年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个人提取总额、个人贷款余额与购买国债余额之和占缴存总额的比例)为[/font]72.81%[font=宋体]。到[/font]2008[font=宋体]年末,全国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为[/font]3193.02[font=宋体]亿元,沉淀资金占缴存余额的比例为[/font]26.35%[font=宋体]。也就是说,有超过[/font]1/4[font=宋体]的公积金在账户上沉睡。[/font][/p][p=30, 2, left][font=宋体][/font] [/p][p=30, 2, left]本文来源于:[url=http://www.sanyahy.net/][b][size=3][color=#333333]三亚房产[/color][/size][/b][/url][b][size=3]——[url=http://www.sanyahy.net/][color=#810081]www.sanyahy.net[/color][/url] [/size][/b][/p]页:
[1]